茱蒂康默分享拍攝《最後的決鬥》三種敘事角度的挑戰&最終「真相」的鋪陳巧思(上) – 電影神搜

茱蒂康默分享拍攝《最後的決鬥》三種敘事角度的挑戰&最終「真相」的鋪陳巧思(上)

電影神搜

由雷利史考特 (Ridley Scott) 執導的《最後的決鬥》(The Last Duel) 改編自史實,講述一場在 14 世紀法國發生的「比武審判」,而這場決鬥源於騎士尚德卡魯日 (Jean de Carrouges) 的妻子瑪格麗特 (Marguerite) 遭友人雅克勒格里斯 (Jacques Le Gris) 強暴,但三人卻各執一詞,因此騎士向當時的國王查理六世要求舉行一場生死決鬥,來決定誰才是說真話的一方。

導演雷利史考特曾透露過,《最後的決鬥》深受黑澤明的名作《羅生門》所啟發,因此電影分成三個篇章,試圖透過三位角色的不同觀點去闡述同一事件——前兩章節分別是騎士和其友人的觀點,最後一章節才是透過瑪格麗特的視角去還原真相。

《最後的決鬥》亞當崔佛、麥特戴蒙。

 

三種各自表述的視角挑戰茱蒂康默演技細膩度

飾演瑪格麗特的茱蒂康默 (Jodie Comer) 表示她的角色在丈夫和友人的眼中有著些微差異,因此她必須在三個篇章中為這位角色詮釋三種不同的演出,雖然拍攝過程十分有趣,但她坦言會演到很混亂:

「從卡魯日的角度來說,我是一位盡責且愛他的妻子,而他照顧著我,這是一段很快樂的婚姻,但這與事實相去甚遠。再來,就是格里斯的視角,他從這段糟糕的婚姻中救了我,我們情不自禁地在一起,這是關於通姦和調情的故事,但這也不是事實。所以我必須得依照他們的觀點演出瑪格麗特,這過程的確很有趣,但有時候還是會令人混淆。」

《最後的決鬥》茱蒂康默。

茱蒂康默。

擔任本片編劇之一的班艾佛列克 (Ben Affleck) 也強調,拍攝三種不同版本的角色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這考驗著一位演員的功力,不僅要演得好,也要詮釋得聰明,而他認為茱蒂康默和亞當崔佛給予了非常完美的演出。

「在不犧牲角色的完整性和不出賣其他角色的情況下,茱蒂和亞當成功地詮釋了最具真實性的版本,他們賦予了角色人性,這是一個非凡的挑戰,也是一種勇氣……我們非常幸運能夠與這兩位優秀的演員合作。」

艾佛列克說道。

《最後的決鬥》班艾佛列克。

班艾佛列克。

 

電影核心人物「瑪格麗特」擁有最少的歷史記載 

在官方的歷史記載中,這場比武審判包含了騎士尚德卡魯日和其友人雅克勒格里斯的身世背景,甚至是他們當時的穿著都有詳加紀錄,但卻對瑪格麗特沒有太多的著墨,因此《最後的決鬥》將她設定為電影故事的核心人物,試圖給予她在歷史中失去的話語權。正是因為這樣,茱蒂康默也才會接下這份演出:

「我很期待能為這位女性發聲。關於她的資料真的太少了,但她才是那個經歷如此可怕傷害的人。在得知創作者想要提供機會讓這位角色說出她的真相後,我才被這部作品真正地吸引。」

康默說道

《最後的決鬥》茱蒂康默。

然而,由於瑪格麗特的歷史記載甚少,因此要寫出一個屬於她的故事是十分具挑戰性的,而康默非常讚賞編劇妮可哈洛芙珊娜能將她的篇章寫得如此動人。此外,她也分享到他們是如何在電影中讓瑪格麗特富有生動且真實的人設:

「當想到她是缺乏權力且身處在危險之中時,我們試圖去了解她身為女人的感受,同時她仍不顧一切地為自己挺身為出,公開說出她的遭遇,這就是這位角色所擁有強大力量。說到底,我們就只是嘗試去體會她可能會有的情緒,賦予她個性以及其他的元素,所以她不會只是一位妻子。」

《最後的決鬥》茱蒂康默。

此外,導演雷利史考特也透露,在指導茱蒂康默演出瑪格麗特時,是以自己的母親為靈感,他表示在童年時期,他的母親是支撐著整個家庭的人物,受人尊敬且個性果決,這也影響了他對瑪格麗特的想像:

「我認為這得歸功於一位在我生命中極為重要、身高只有 4 英尺 11 英吋(約 150 公分)的女性——我母親。毫無疑問的,她在我家就是老大,她總是嚴厲地鞭策著我們,我們幾乎每天早上都要向她敬禮。」

有趣的是,雷利史考特似乎是遺傳了母親的嚴厲,讓首次與他合作的茱蒂康默直呼這次拍攝的緊繃程度「還真不是開玩笑」。

(待續)

電影資訊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