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麼事,就要像什麼樣」,這是黃俊文長久以來對自己的要求。若一定要他為自己這38年的工作歷程做一個自評,他會說,他在每一個職務的過程中都盡可能做到「像樣」。而在他的人生過程中,不管是對行業、對公司、對工作、對主管、對同僚、對所屬、對親友、對家人、對自己,都非常的珍惜擁有,更是「在乎」!而因為「在乎」,所以他努力讓自己「像樣」。

我第一次學騎腳踏車,應該是我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在那個年代,不像現在有很多幼孩專屬的小型腳踏車款,或是兒童用三輪車可供練習。當時大多數的孩子學騎腳踏車,只能利用幾乎搆不到地的大人「鐵馬」,在跌跌撞撞中學會這項技能。

同樣的,我也是由父親帶著我,到國小學校的操場,教我學騎腳踏車。我坐在腳踏車上,不由得緊張起來,兩隻手不聽使喚的抖著。雖然爸爸不停地說「不要怕,爸爸幫你扶著,不要怕!」還一直叮嚀我,只要眼睛看前方,不斷踩動就好。但我還是邊騎邊回頭,一方面看看我父親是否依然扶著腳踏車,確認他是否依舊緊緊跟在我後面,另一方面我嘴裡還不停唸著「爸爸!不要放手喔!爸爸你千萬不要放手喔!」因為我知道,在我還沒學會騎腳踏車前,爸爸如果放手了,我一定會摔倒,我會受傷、會破皮流血、會痛。

雖然,我相信每個爸爸都會再三擔保,一定不會放手,會好好扶著腳踏車。但要是孩子騎得太快、爸爸可能會因為跟不上而放手;萬一操場地面不平,爸爸腳踩窟窿,也可能沒走好而被迫放手。爸爸雖然不是故意放手的,但還是會導致孩子摔倒受傷的情況發生。

這段童年記憶,到我從事保險業務工作,尤其在我身為人父之後,我深深體會到,其實每一個孩子,不是只在學騎腳踏車的時候才說:「爸爸,你不要放手!」對所有的子女而言,應該是從他們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就不停地在心裡面吶喊著:「爸爸!媽媽!請你們都不要放手!」

因為在孩子還沒長大成人之前,一切生活需求均來自於父母的供養。每一個孩子,在仍無法自立前,都需要父母的扶持,如果失去了這股扶持的力量,他們同樣會在人生成長的道路上摔跤,他們同樣會跌破皮、會受傷、會流血、會痛。

當然,所有為人父母者,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一定都會告訴他的孩子,我們一定會竭盡一切力量去養育你、愛護你、讓你過最好的生活,受最好的教育,不讓孩子吃苦受窮……。但,有誰能夠保證承諾的兌現嗎?生命的無常,讓我們只能承諾我們的決心,卻沒有人能保證我們的承諾不跳票。一場意外,一次疾病,都可能隨時讓為人父母者,就此放開那扶著孩子成長的雙手,不是嗎?

因此,在我有了孩子後,儘管當時我的收入仍然有限,生活處處需要花費。但我還是硬挪一部分為自己買保險,而且當時買的,幾乎都是高保障低保費的保單。我跟妻子說:「只要我還活著,我一定會努力工作賺錢,讓妳跟孩子過上好的生活,而萬一我不在了,我的保單至少能讓孩子與妳不會頓失依靠、艱苦度日。這些保單就是用來當我萬一放手時,去替代我,接手扶住你們的那雙手。」

 

學習很好,但要與時俱進

早期我曾看過一部電視劇,劇名叫《光陰的故事》,是一部講述眷村生活的戲劇。其中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特別深刻,讓我在往後的業務經營,尤其是與所轄同仁的管理互動方面,有著很深遠的影響。

那段劇情是這樣的,飾演退伍士官長、平日管教子女非常嚴厲的爸爸,因為兒子即將要去當兵,所以兩個人難得在家裡喝著小酒談天,趁著微醺,父親問即將要去當兵的兒子說:「你來說說看,從小到大,對我最不滿的事是什麼?」兒子想了一下說:「既然你要我說,我就告訴你,我最不滿的就是,你總是罵我、打我,我認為你根本就不是一個好爸爸!」

聽兒子講出這些話,爸爸難過得老淚縱橫,哭著跟兒子說:「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非常開心,我告訴自己,一定要當一個好爸爸,只是我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成為一個好爸爸,也沒人能教我。」

「而在我的心目中,你的爺爺就是一個好爸爸,從我懂事以來,你爺爺教我、罵我、打我,我都知道他是愛我是為我好,所以我就用我心目中那個好爸爸,就是你爺爺對待我的方式來對待你……。」

當時這段劇情帶給我很大的啟發,我頓時驚覺,在職場上,每個人都在認真學習,並應用所學。但是,如果沒有考量內外在因素的改變與差異,只是一味沿用,有時候也會與我們的本意產生落差。

例如很多人都努力學著想成為一個好主管,他們常常都會依循過去帶領過他,讓他認同、尊敬的那位「好主管」的做法去學習,去模仿。但是,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一點,時代不同,經營環境不同,人們的素質觀念都不同了。如果我們只是依樣照做,那就很容易遇到挫敗,甚至遭受指責,就像那個自以為是好爸爸的人一樣,導致自己會產生「我這樣做不對嗎?我這樣做有什麼錯呢?」的疑惑,而對自己的能力失去了信心。

因此,做法或許不一定有錯,但是時代不對,時機不對,地點不對,對象不對,那再正確的做法也可能發展出不對的結果。

所以,「學習」絕對是讓自己成長的最好方法,但要將所學用在自己身上時,一定要考量與時俱進,調整變化,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像「學程」的工作,像「事業」的職業

保險業務工作是練就抗壓力的最好機會。我過去常跟年輕新進業務員說,試試看,當你的銷售被你認為的「麻吉」或「閨蜜」拒絕時,走出他的家門,要走多遠你的眼淚才會掉下來?另外當你坐在辦公室,看著業績看板指標你總是「聞風不動」時,你如何自處?光是這兩樣抗壓學習,就足夠用一輩子了。

最重要的是,前面所說的每一項能力,都是帶得走的能力,都是用得到的能力。

我告訴新人:「也許你們會跟我一樣,在這公司待上好幾十年,當然也許有一天,你們會離開公司,但無論如何,你們在這工作上所學的、所養成的每一個能力,都是可以帶走的。你在這裡付出的每一個時間跟心力,永遠都不會浪費。」這可不是每一個工作都能給予的。

而除了這些可以帶得走的能力以外,身為保險業務工作者,雖然不用投入資本,不用購置營業據點,不需承擔經營風險,但還可將這個工作當成事業來經營。因為保險業務工作具有「市場無限、收入無限」、「多勞多得」的特性。目標自己訂定,自己追求;自主經營,自我管理……,這些都是事業經營者才具有的工作性質。

而當我們秉持著經營事業的心態來看待工作時,業務目標就不是公司或是主管給的,因為那是自己營收的指標。每天投入的時間跟心力都覺得理所當然,心甘情願,因為一切是為自己。遇到困難時,一定會盡全力尋求面對與解決,因為這不是跳開逃避就可以的。

因此,38年來,看到太多自己公司或其他公司的成功業務人員,不管是收入、歷練、社會地位都形同是個事業老闆。套一句我常說的:「藉公司的招牌,用公司的辦公室及配備,用公司支薪的員工,經營自己的公司。」

而除了這些以外,保險業務工作最大的特色,就是因為它是像事業的職業,所以它還可以傳承。2021年初,代表國際龍獎IDA執委會參加新光人壽新竹區部的IDA啟動會,在績優人員頒獎的環節中,我坐在臺下,看著臺上有一個小女生(說是小女生,其實也已經是2個孩子的媽了),站在臺上受獎。記憶將我拉回20幾年前的彰化。

當時我剛調任到彰化擔任處經理,我原任單位的一位主任(後來她成為公司全國知名的績優處經理,也一路幫我甚多)提到要幫我介紹一位新人,讓我一起去拜訪增員。兩個人到了新人家上了2樓,我才知道這位新人剛剛做完月子,準備再就業。新人雖然很熱情的招呼我們,但是手上抱著的娃娃卻不停地哭鬧,根本無法好好講話。於是這位主任說:「讓你去說,我來抱孩子」,(她說話向來簡潔有力)。經過說明,這位新人答應進到單位任職,20幾年來,不管在我單位任內,或是日後我擔任副總期間,在業務上都有非常優異的表現,也助我甚多。

時空再回到新竹的現場,正在臺上受獎的這個小女生,就是當年那個哭鬧不停的女娃娃,這是多麼讓我感動的景象,這是多麼神奇的一種機緣,這是多麼令人欣羨的一份職業。

所以說,保險業務工作,不但是個像「學程」的工作,是個像「事業」的職業,它還是個可以傳承的職業!

(本文摘錄自黃俊文《像樣》部分內文,如有興趣,請由此去「保險行銷網」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