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友善向下扎根 臺南市從「家」萌芽幸福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10,317
贊助

失智友善向下扎根 臺南市從「家」萌芽幸福

這篇文章可以用聽的

00:00
00:00

全臺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已達到30多萬人,衛福部訂出2025年達到失智友善777目標,失智家庭照顧者有7成以上獲得支持和訓練、罹患失智症人口有7成以上獲得診斷及服務,以及全國民眾有7%以上對失智有正確認識及友善態度。臺南市以「家」的概念出發,將失智症觀念佈建在家庭中,對失智症的認識將遍地開花,落實失智友善。

失智繪本資源,串聯社區網絡

失智友善社區包含四大元素:友善居民、友善組織、友善環境與社會參與。為了讓失智友善向下扎根,結合永福國小發展在地文化,透過師生共創,推出失智友善繪本「外婆不一樣」。繪本中提及「外婆忘記關燈了…」、「外婆說要帶我回家,卻走回她小時候的家…」等情節,透過不同的失智症狀表現,讓孩子們從故事描述認識失智症。

國小孩童透過共創製作失智友善繪本
▲國小孩童透過共創製作失智友善繪本

此外,為了讓長者生命智慧能被傳承,並藉由創作提升其自信與生命價值,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更結合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設計藝術創意教案課程,引導長者以自身生命經驗為主軸,應用不同的繪畫創作形式,共創「牽手一世情-藝啟友智繪,憶起守護愛」繪本,並作為失智友善課程教材,期待透過繪本延續與傳承長者的生命經驗,散播失智友善種子。 

失智友善天使,扎根老幼共融

除了透過繪本一步步帶孩子認識失智症,也召募學童成為「失智友善天使」。臺南永福國小與當地社區辦理「碎片捉迷藏之友善店家篇」活動,以老幼共學共融為核心,邀請70位擔任失智友善天使的孩子,帶領10位長者在社區內闖關,在失智友善輕旅行的地圖中,從失智友善的店家找尋拼圖,並完成任務。

失智友善夏令營代間學習課程
▲失智友善夏令營代間學習課程

另外,也結合中西區南美里失智友善館的失智預防介入課程,安排長者與永福國小的失智友善小天使透過共同製作桌遊,比賽桌遊及律動等活動,學習如何與阿公阿嬤溝通互動。

今年7月20日臺南市也辦理首場「失智友善小天使夏令營」,召募國中生參與,於臺南銀髮悠活園區和順日間照顧中心,透過代間學習等互動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失智症、從小學習尊重、愛與關懷。

失智友善志工,散播友善種子

扎根認識失智症不只在國小校園,臺南市衛生局結合敏惠護理專科大學,培訓各年齡層的學生成為「失智友善志工」,完成培訓的志工,協助到失智友善館服務長者,透過互動也能理解失智長輩的需求以及各種表現變化,瞭解該怎麼與失智長輩相處,也幫助更早察覺出家中長輩或是親友間,是否有人罹患失智症。

臺南市推出在地失智繪本,同時也培訓「失智友善繪本故事媽媽」,至今已經辦理21場故事媽媽帶領學童認識失智症。不只是單純認識症狀,也用非教條式課程,讓學童透過實際服務與陪伴失智者的過程,將知識化成生活上解決問題的能力。

臺南讓失智友善,從「家」萌芽幸福

臺南市立圖書館去年11月27日則舉辦「我愛阿嬤妮舞臺劇」,該舞臺劇是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自2013年開始與六藝劇團共同製作失智公益舞臺劇,劇中阿嬤妮罹患失智症後,陸續出現易怒、個性改變、迷路、物品錯置等精神行為症狀,不堪照顧負荷的阿迪與嘉明哥,面對照顧的無助心情,透過失智友善天使阿月的協助,理解與失智者的溝通應對技巧、與社會資源的運用,及照顧者自我調適的重要性。舞臺劇演員們更透過互動的方式,邀請孩子一同上臺,認識失智症的各種表現;也是幫助親子間,一起認識失智症的方式。

邀請孩子一同參與舞臺劇,透過互動認識失智症
▲邀請孩子一同參與舞臺劇,透過互動認識失智症

從「家」出發,臺南透過各種不同型態的友善串聯,打造失智友善城市。未來你我身邊週遭,都可能會遇到失智症者,透過對失智症認識扎根,發展友善的失智社區,一同攜手照顧失智症者,分擔照顧者的壓力,也讓失智幸福友善在臺南萌芽。

失智友善夏令營參與同學心得
▲失智友善夏令營參與同學心得

經費由衛生福利部長照服務發展基金及國民健康署菸品健康福利捐支應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