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善心_百度百科

许善心

隋代文学家、史学家
收藏
0有用+1
0
许善心(558年-618年),字务本,祖籍高阳北新城(今河北省徐水县),祖上自高阳南渡后,便在江南世代为官。中国隋代文学家、史学家。 [2-3] [5]
许善心初仕南陈,起自新安王法曹。太子詹事江总举秀才,对策高第,授度支郎中,转侍郎,补撰史学士。入隋,遇隋灭陈,拜通直散骑常侍隋文帝以其忠诚旧主,敕以本官直门下省。开皇十七年(597年),任秘书丞。因仿阮孝绪《七录》作《七林》,为图籍编目,又组织校订经史,后为太常少卿,与牛弘等议定礼乐。大业元年(605年),转礼部侍郎。后以忤旨免官,复征为守给事郎。随炀帝四出巡行,至江都(今江苏扬州),授通议大夫,诏还本品,行给事郎宇文化及杀炀帝,不屈从化及,被杀,时年六十一岁。 [4]
许善心续成父所撰《梁史》,与人合撰《灵异记》,并撰有《方物志》《符瑞记》等,均佚。《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四首,《隋书》本传录其《神雀颂》及《梁史·序传》二文。生平事迹见《北史》卷八三、《隋书》卷五八。 [3]
务本
所处时代
南朝陈→隋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日期
558年
逝世日期
618年
主要作品
《神雀颂》《七林》
本    名
许善心
祖    籍
高阳北新城
官    职
秘书丞
谥    号
文节
追    赠
左光禄大夫、高阳县公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许善心,字务本,九岁丧父,由母亲范氏所抚养。许善心自幼聪明,有心智,所听到的当时就能记忆背诵,博闻强记,被当时人所称道。家里有旧藏图书一万多卷,全都通读涉猎。他十五岁就会写文章,曾呈进书札给父亲的朋友徐陵,徐陵深感惊讶,对人说:“才情格调极高,这是神童啊。”出仕担任新安王法曹。
南朝陈覆灭,许善心穿上丧服在西阶下大声号哭,坐在草垫上,面向东方,一连三天。皇上致信慰抚他。第二天,拜任许善心为通直散骑常侍,并赐给他一套衣服。许善心的哭泣极尽悲哀,进房更换衣服,又出来向北站立,含泪拜了两拜接受诏命。第二天才朝见,在殿下俯伏哭泣,悲伤得不能起立。隋文帝环视身旁的人说:“我平定陈国,只得到这一个人。既然能怀念他的旧君王,就将是我的忠臣。”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天借用本部士兵几十人来供自己私下使用,经常用半天也就完了。代理御史大夫梁毗上奏章弹劾他。皇帝此时正将宇文述当做心腹,开始让法吏审查,有一千余人都说被役使。过了二十多天,法吏探察皇帝的意思,就说每次使用时间没超过一天,天数虽多,不该全部计算,纵使是事实,也不应追究罪行。那些士兵听说后,改口说根本没有被役使过。皇帝想放过宇文述,让众人说这事的虚实,百官都断为不实。许善心认为宇文述在执仗队伍中抽调士兵私下役使,虽然不满整天,却使执勤守卫有缺,和一般役使部下,情况很不同。又况且士兵大多轮值,分散回归本部,分道追问,不能互相谋议,而供词却相同。现在将近一个月了,才开始翻供,宇文述的罪行很清楚,这怎么能免罪呢!苏威杨汪等二十多人,附同许善心的说法。其他的人都奏议免罪。隋炀帝同意了免罪的奏议。
宇文化及隋炀帝之时,隋朝官员都到朝堂拜谒称贺。唯独许善心没有去。许弘仁骑马跑来告诉他说:“天子已经驾崩,宇文将军摄政,满朝文武都来会集道贺。天道人事,自然有代替终结,关你什么事,而竟如此犹豫迟疑?”许善心对他不满,不愿跟他去。许弘仁回身上马,流泪说道:“将军于您全无恶意,您竟自寻死路,岂不痛心吗?”回来告诉唐奉义,唐奉义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派遣士兵到家中将他捉拿到朝堂。宇文化及命人放开他,许善心没有拜谢就出去了。宇文化及目送他,说:“这人太看重气节啦。(或“这个人心中怀有很大的气愤啊。”)”又下令捉他回来,斥骂道:“我好意想放你,你竟敢如此无礼!”那些贼党就拉走许善心,于是杀害了他。时年六十一岁。
等到许善心被害时,他的母亲范氏九十二岁,在治丧事时没有哭泣,抚着灵柩说道:“能为国难而死,我真是有个好儿子啊。”于是卧床不进食,十多天后也去世了。

主要著作

播报
编辑
《隋书·经籍志》别集类又梁卞林撰《七林》12卷,《录》2卷;又别一种《七林》30卷,《音》1卷;今皆无从考略。家藏书在其祖父时已有万卷,其父许亨亦喜藏书,他则在国家藏书楼校书数年,抄录和保存了一定数量书籍。仁寿二年(602)为太常少师,与牛弘等议定礼乐。后转礼部侍郎,位至通议大夫。被宇文化及所杀,谥文节。其父曾编著有《梁史》未成而殁。继承父业,成《梁史》70卷,今已不传。著有《符瑞记》,《灵异记》各10卷,《方物志》20卷。 [1]

史籍记载

播报
编辑
《北史·卷八十三·列传第七十一》 [6]
《隋书·卷五十八·列传第二十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