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Mate_1.jpg 電影新人類

《七月與安生》:裝出來的意外

【本文披露劇情】「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杜甫《月夜》的含蓄在於不直言自己想念妻子,反而曲筆寫妻子對自己的思念。《七月與安生》的委婉也在於安生(周冬雨飾)裝作七月(馬思純飾),寫七月惦念自己,以表達自己對七月的懷念。電影開首採用安生的視角,讓觀眾以為與安生同步,從公司職員和家明(李程彬飾)口中得悉七月寫了網絡小說《七月與安生》。觀眾跟隨安生在網上搜尋小說,以她的眼睛走進回憶的首頁。七月充當旁白,憶述故事,更令觀眾相信小說是七月所寫。直至片末瞳瞳(蔣亭軒飾)指小說的作者是安生,觀眾才意外地發現安生裝作七月。愛裝的七月與安生其實,安生一直都在裝。十三歲的她知道七月喜歡吃包子的肉餡,就裝作不愛吃油膩的肉,把肉餡讓給七月。她得知七月愛上家明,就警告他要「老實點」,卻在七月面前裝作從沒見過他,掩藏醋意。她感到家明喜歡她,就裝作瀟灑遠走,把家明讓給七月。直至家明到北京那天,她才重返七月身邊。安生設法付餐費,七月諷刺她「靠著男人混吃混喝」「很賤」,安生強顏歡笑,裝作享受漂泊的人生,以維護自己的尊嚴。七月也愛裝。她不愛吃包子,只愛吃肉餡,但與家明的父母吃飯時,為了體面,吃下包子。她在山洞得知家明對安生有意思,但裝作不知情。她羨慕安生可以自由流浪,不甘被安生說她是少出來玩的乖孩子,便逞強,將酒一飲而盡。她諷刺安生混吃混喝,說自己有錢請客,用金錢把安生比下去,以顯示她的尊嚴。當她發現安生與家明同住,在家明面前她裝作大方,在浴室卻用花灑淋濕安生,再三以「世上根本沒有人愛你」來傷害安生。不過,新婚前夕,七月叫家明逃婚,自己裝作瀟灑遠走,其實是為了成全安生和家明。她們的「裝」使故事並非停留在閨蜜互愛的層次,還夾雜了忌恨、自尊、成全,以及各自的追尋。七月要追尋的是「自我」。她害怕失去,自小循規蹈矩,壓抑情緒。她努力讀書,按家人的心意選科和求職。她不敢說出她知道家明對安生有意思,怕失去愛情和友情。她不敢出國留學,害怕失去家明。她更不能接受自己的忌恨把友情摧毀,痛罵安生後崩潰痛哭,連自己也失去。她把長髮剪短,毅然放下安穩的生活,踏上漂泊之旅。她這才找到「更習慣搖晃和漂流」的自己,變成從前流浪的安生。安生追尋的是「家」。她在單親家庭中長大,與媽媽關係惡劣,只有在七月的家才嚐到家的味道(她每次在七月的家都會有吃飯的情節)。她以為能與七月共建安樂窩,在她們的天地放個大衣櫥、大書櫃,讓七月安躺在她的臂彎。但七月愛上家明,安生離鄉,四海為家,卻發現自己厭倦漂泊的日子。她跟七月鬧翻,好不容易跟男朋友建立一個家,但他車禍喪生。安生頓失所依,視家明為可以喘息的「家」。她再度因家明跟七月鬧翻後,努力學習英語,留一頭及肩直髮,變成昔日安穩的七月。七月和安生的命運逆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實她們本來就是兩生花,是對方的影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十三歲時,披頭散髮的安生在軍訓時放出松鼠,她的率性吸引了七月。安生想敲響警鐘,卻遲遲不敢動手,反而是七月的淘氣促成此事。而安生來到七月的家又變得比七月更乖巧。她們彼此吸引,牽引出潛藏對方心底的自己。這種微妙的關係使「我恨你,但我只有你」的感情來得有說服力。她們密不可分的關係由瞳瞳延續。七月是瞳瞳的媽媽(生母),安生也是瞳瞳的媽媽(養母)。瞳瞳承傳了安生的機智,以明信片「問候家明」的線索尋找生父。她也承傳了七月和安生的倔強,堅持要請家明喝咖啡,呼應了七月和安生在餐廳爭著請客的情節。瞳瞳的出現也流露了命運難料的慨歎。十八歲的安生以為離開家鄉就能成全七月和家明,後來七月也以為遠走異地就能成全安生和家明,但最終她們誰也沒有和家明一起,反而是瞳瞳巧妙地把三人再次串連。七月意外懷孕,安生本想與七月建立家庭,共同撫養瞳瞳,但七月卻因產後大量出血而死,安生獨力照顧瞳瞳。瞳瞳是七月和家明的女兒,也是安生的「女兒」。安生以為自己二十七歲會死,但最後死的是七月。人的意願最終改變不了命運。不合理的細節不過,電影為了要鋪排意想不到的結局,使劇情出現不合理之處。安生既然是《七月與安生》的作者,為何她要在網上搜尋自己的小說?七月在山洞得知家明對安生有意思,在送別安生時何以還會難捨難離,像是全不知情,直至看見安生戴著家明的玉佛吊墜才熱情冷卻?無疑這樣安排是要誤導觀眾,以免留有破綻,但從人物本身出發就不太合理了。她們分別時心存芥蒂,但寫明信片時迅速和好如初,情感不連貫,教人難以投入。安生在每張明信片的結尾都寫「問候家明」,但七月全無醋意,反而不住表達對安生的思念,直至四年後才質問安生。這令七月在餐廳情緒爆發的一幕來得突兀。安生表明沒有固定地址,無法收到七月的明信片,但七月還是不停地寫。安生理應沒有收到明信片,那她如何得知七月的心事?其他有關七月的心底話(例如七月送別安生後「失望無辦法愛安生和愛自己一樣多,失望人生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和人分享」)是安生的臆測,是心有靈犀,還是七月已告訴安生,但電影沒有告訴觀眾? 裝出來的情節令人意外,但也是裝出來的情節令電影出意外。

鄭潔明

【本文披露劇情】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杜甫《月夜》的含蓄在於不直言自己想念妻子,反而曲筆寫妻子對自己的思念。《七月與安生》的委婉也在於安生(周冬雨飾)裝作七月(馬思純飾),寫七月惦念自己,以表達自己對七月的懷念。

電影開首採用安生的視角,讓觀眾以為與安生同步,從公司職員和家明(李程彬飾)口中得悉七月寫了網絡小說《七月與安生》。觀眾跟隨安生在網上搜尋小說,以她的眼睛走進回憶的首頁。七月充當旁白,憶述故事,更令觀眾相信小說是七月所寫。直至片末瞳瞳(蔣亭軒飾)指小說的作者是安生,觀眾才意外地發現安生裝作七月。


愛裝的七月與安生

其實,安生一直都在裝。十三歲的她知道七月喜歡吃包子的肉餡,就裝作不愛吃油膩的肉,把肉餡讓給七月。她得知七月愛上家明,就警告他要「老實點」,卻在七月面前裝作從沒見過他,掩藏醋意。她感到家明喜歡她,就裝作瀟灑遠走,把家明讓給七月。直至家明到北京那天,她才重返七月身邊。安生設法付餐費,七月諷刺她「靠著男人混吃混喝」「很賤」,安生強顏歡笑,裝作享受漂泊的人生,以維護自己的尊嚴。

七月也愛裝。她不愛吃包子,只愛吃肉餡,但與家明的父母吃飯時,為了體面,吃下包子。她在山洞得知家明對安生有意思,但裝作不知情。她羨慕安生可以自由流浪,不甘被安生說她是少出來玩的乖孩子,便逞強,將酒一飲而盡。她諷刺安生混吃混喝,說自己有錢請客,用金錢把安生比下去,以顯示她的尊嚴。當她發現安生與家明同住,在家明面前她裝作大方,在浴室卻用花灑淋濕安生,再三以「世上根本沒有人愛你」來傷害安生。不過,新婚前夕,七月叫家明逃婚,自己裝作瀟灑遠走,其實是為了成全安生和家明。

她們的「裝」使故事並非停留在閨蜜互愛的層次,還夾雜了忌恨、自尊、成全,以及各自的追尋。

七月要追尋的是「自我」。她害怕失去,自小循規蹈矩,壓抑情緒。她努力讀書,按家人的心意選科和求職。她不敢說出她知道家明對安生有意思,怕失去愛情和友情。她不敢出國留學,害怕失去家明。她更不能接受自己的忌恨把友情摧毀,痛罵安生後崩潰痛哭,連自己也失去。她把長髮剪短,毅然放下安穩的生活,踏上漂泊之旅。她這才找到「更習慣搖晃和漂流」的自己,變成從前流浪的安生。

安生追尋的是「家」。她在單親家庭中長大,與媽媽關係惡劣,只有在七月的家才嚐到家的味道(她每次在七月的家都會有吃飯的情節)。她以為能與七月共建安樂窩,在她們的天地放個大衣櫥、大書櫃,讓七月安躺在她的臂彎。但七月愛上家明,安生離鄉,四海為家,卻發現自己厭倦漂泊的日子。她跟七月鬧翻,好不容易跟男朋友建立一個家,但他車禍喪生。安生頓失所依,視家明為可以喘息的「家」。她再度因家明跟七月鬧翻後,努力學習英語,留一頭及肩直髮,變成昔日安穩的七月。七月和安生的命運逆轉。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其實她們本來就是兩生花,是對方的影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十三歲時,披頭散髮的安生在軍訓時放出松鼠,她的率性吸引了七月。安生想敲響警鐘,卻遲遲不敢動手,反而是七月的淘氣促成此事。而安生來到七月的家又變得比七月更乖巧。她們彼此吸引,牽引出潛藏對方心底的自己。這種微妙的關係使「我恨你,但我只有你」的感情來得有說服力。

她們密不可分的關係由瞳瞳延續。七月是瞳瞳的媽媽(生母),安生也是瞳瞳的媽媽(養母)。瞳瞳承傳了安生的機智,以明信片「問候家明」的線索尋找生父。她也承傳了七月和安生的倔強,堅持要請家明喝咖啡,呼應了七月和安生在餐廳爭著請客的情節。

瞳瞳的出現也流露了命運難料的慨歎。十八歲的安生以為離開家鄉就能成全七月和家明,後來七月也以為遠走異地就能成全安生和家明,但最終她們誰也沒有和家明一起,反而是瞳瞳巧妙地把三人再次串連。七月意外懷孕,安生本想與七月建立家庭,共同撫養瞳瞳,但七月卻因產後大量出血而死,安生獨力照顧瞳瞳。瞳瞳是七月和家明的女兒,也是安生的「女兒」。安生以為自己二十七歲會死,但最後死的是七月。人的意願最終改變不了命運。


不合理的細節

不過,電影為了要鋪排意想不到的結局,使劇情出現不合理之處。安生既然是《七月與安生》的作者,為何她要在網上搜尋自己的小說?七月在山洞得知家明對安生有意思,在送別安生時何以還會難捨難離,像是全不知情,直至看見安生戴著家明的玉佛吊墜才熱情冷卻?無疑這樣安排是要誤導觀眾,以免留有破綻,但從人物本身出發就不太合理了。她們分別時心存芥蒂,但寫明信片時迅速和好如初,情感不連貫,教人難以投入。安生在每張明信片的結尾都寫「問候家明」,但七月全無醋意,反而不住表達對安生的思念,直至四年後才質問安生。這令七月在餐廳情緒爆發的一幕來得突兀。安生表明沒有固定地址,無法收到七月的明信片,但七月還是不停地寫。安生理應沒有收到明信片,那她如何得知七月的心事?其他有關七月的心底話(例如七月送別安生後「失望無辦法愛安生和愛自己一樣多,失望人生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和人分享」)是安生的臆測,是心有靈犀,還是七月已告訴安生,但電影沒有告訴觀眾?

裝出來的情節令人意外,但也是裝出來的情節令電影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