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的光之隧道:對網路成癮的我們,電纜到底有多重要?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特別報導

戰時通訊:戰爭與重大災害發生時,我們能如何維持聯絡的能力?

海底的光之隧道:對網路成癮的我們,電纜到底有多重要?

2023/11/28 ,

評論

莊貿捷

莊貿捷

莊貿捷

如有採訪通知、新聞稿、專欄等任何合作,可以來信:maochiehchaung0919@gmail.com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海底電纜主要的功能是電信或電力傳送,也是讓台灣不變成孤島的關鍵通訊設施,也是國防安全的重點。本文介紹台灣目前的海底電纜狀態,以及如果海底電纜都被破壞後,該怎麼辦?

台灣四面環海,通訊方式與其它大陸國家不同,多仰賴海底電纜作為主要聯繫國外的方式。近年來,兩岸局勢變化,外媒點名串聯台灣和多國的海底電纜,成為軍隊指揮調度、國內民心的重要關鍵。

海底電纜是用特殊絕緣材料包裹的導線,鋪設在海底,主要的功能是電信或電力傳送。它依據不同的地形,沈入各種不同的深度海溝之中,如以日本到美國的海底電纜為例,電纜鋪設最深的地點大約達8000公尺,位於日本海溝中。目前用網路訊號的海底電纜核心是光纖,在光纖中是由「光」負責傳輸網路訊號。

海底電纜是各國跟全球通訊的重要連接管道,因此,各國都將其視為國家安全的重要關鍵基礎設施。據統計全球目前約有436條海底電纜,目前國際網路資訊流量超過95%是透過海底電纜傳輸,隨數位經濟發展及全球疫情的影響,此刻是個人、企業及政府皆對「網路傳輸高度依賴」的時代。

也可以說,海纜已經成為網路的最重要基礎,因此各國紛紛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審視跨國間的海底電纜安全。

台灣的海纜地位日益攀升

台灣目前的海底電纜分成國內海纜與國外海纜,國內海纜連結台灣島、澎湖、金門、馬祖之間,國外海纜則用來連結到國際。

海底電纜-修改

海纜是台灣連外通訊與電力傳輸的命脈,因此是維持對外通訊與保障台灣能源安全的重要關鍵水下基礎設施。雖然現代海纜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但海基會前董事長洪奇昌曾投書點出海纜不被重視的問題,他的投書提到海纜因為看不到、摸不著,其重要性長期被低估。

海纜也是戰爭的最前線。美國在2020年4月發起維護5G安全的「乾淨網路」計畫,並於同年8月將範圍擴大涵蓋各種電信服務、應用程式市集(App Store)、雲端儲存、海底電纜等廣義通訊服務範疇,數位部認為海底電纜已成為中美貿易戰的新戰場之一。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這個新戰場可能正在馬祖發生。當地海底光纖電纜近年來常常有毀壞斷裂的事故,導致台灣與馬祖等離島訊號中斷。今年2月中華電信連接台灣至馬祖的2條海底電纜損壞,疑似都與跟中國船隻有關,其中台馬第二光纖海纜疑似被中國漁船損壞,而台馬第三光纖海纜則疑似被MMSI中國籍貨輪損壞。

戰時-國內海底電纜

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指出,因為台灣海峽較淺,海纜容易遭受中國漁船、抽砂船干擾,導致近年台馬海纜故障次數達「11次」。海纜損壞時,中華電信啟動微波作為因應,提供電話、國安、政府和飛航等重要電路使用,但是受頻寬限制,上網服務速度非常慢,讓當地居民怨聲載道。

如何強化台灣的海纜,不至於變成孤島

鄭明宗指出,海纜是由國際聯盟主導,無論是台灣還是中國,都是為了經濟活動而設立。在維修方面,各國的業者都是聯盟成員,都會排班維修海纜,成員包含台灣的中華電信、遠傳和台哥大,而對岸中國的電信業者也會參加。但隨著近年中國政治局勢變遷與對台灣戰略的改變,海纜成為開戰時可能優先被攻擊的目標。

2019年《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5點對台主張,包括首度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實現和平統一」等,被外界解讀中共已將兩岸統一列為本世紀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指標。而外媒指出這是中國對台灣政策改變的重大分水嶺,由空泛口號轉為具體內容,北京不管台灣是由哪一政黨執政,都會積極推動統一。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若台海局勢升溫,中國將會針對台灣的14條海底電纜進行截斷攻擊,達到隔絕外部孤立台灣,進而打擊民心士氣。

海底電纜-修改_2

如果非常不幸地,台灣的海底電纜全部斷了,那該怎麼辦?

台灣大哥大無線網路規劃暨管理處處長彭振坤指出,這就需要靠衛星來維持通訊,國家本來都有相應的規劃,而衛星的投落點在哪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如果位置不對,也無法承載大量訊號。

戰時-電纜被破壞改用衛星

彭振坤解釋,發射訊號到衛星,再連結到網際網路是相對簡單,但到底能使用哪些網路通訊服務,則牽涉到頻寬,例如目前海纜是TB級(1012 byte)的容量,這是衛星目前達不到的頻寬,衛星目前為GB級(109 byte),而且頻寬還需要被分享而不是專屬個人使用。頻寬容量大小決定了是否能夠使用語音通訊服務,或是只能使用臉書、LINE的文字訊息通訊服務。

預防勝治療,打造韌性海纜

預防海纜中斷,必須要有更韌性的計畫。根據數位部發布的《海纜與網路之未來發展政策與安全防護計畫》提及,主責單位率先「盤點海纜陸鏈路由備援」現況,還有強化通訊資源調度及緊急應變模擬系統。最終是要提升通訊資源調度及緊急應變模擬系統功能。

為了讓海纜更強韌,首先強化實體安全防護方面,盤點海纜海纜站及內陸介接站實體機房安全防護,包含地點、電力等重要因素。

第二則是精進海纜安全預警系統,擴充海纜容量資訊、海纜設備運作及障礙分析系統功能,導入智慧化預警。此外,完成建置「通訊資源調度及緊急應變模擬系統」,模擬設備或纜線系統障礙導致傳輸異常後,還有可用資源調度。

數位部開始在海纜上岸後的登陸站、內陸介接站等實體場域進行安全評估,對於我國陸上及海底纜線現況、我國海纜舖設與介接態樣等,都須進行通盤性檢視,提供「安全、可靠、具韌性」的海纜及骨幹網路,確保國家整體連外網路的安全性。

《海纜與網路之未來發展政策與安全防護計畫》提及,建構台灣成為亞太網路主要骨幹交換點,以期吸引「國際海纜公司」在台灣「登陸支線點」,成為亞太地區海纜重要樞紐。

數位部因應雲端及數位經濟發展,調和國內海纜及大型的資訊及數據的儲存中心(IDC)產業鏈管理機制。他們說,這是當前政府的重要任務,除了要確保多元的通訊管道以外,期盼吸引更多國際海纜與IDC業者進駐台灣,以全球網際的空間平衡戰略地位,提升國家安全。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楊士範

專題下則文章:

食衣住行都要靠網路,如果戰爭與大型災害爆發了,三大電信業者要怎麼讓我們通訊無阻?



戰時通訊:戰爭與重大災害發生時,我們能如何維持聯絡的能力?:

2022俄羅斯入侵烏克蘭、2023以巴衝突再起、極端氣候持續破紀錄帶來大型災害。而當發生戰爭或大型天災等複合性災難時,能維持通訊跟接受資訊都有助提高生存的機率。讓我們從政府、電信業者與個人,三個面向來瞭解,有哪些準備與做法可以幫助我們在戰爭等複合性災難發生時,仍可以保有與外界通訊與獲得資訊的能力。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