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振(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研究员)_百度百科

张永振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研究员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张永振,男,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等。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1]
2020年1月11日,武汉疫情暴发之初,中国病毒学家张永振和他的团队迅速鉴定出新冠病毒的RNA序列,并立即将序列公布。2020年12月15日,入选《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 [3]
中文名
张永振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65年1月 [8]
学位/学历
博士
专业方向
生物科学、基础医学、病原生物学
主要成就
2020年入选《自然》杂志年度十大人物
性    别
职    称
研究员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1982-1986,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学士
1992-1995,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硕士
1995-1998,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
1986-1992,新疆兵团五师外资项目管理办公室,助理工程师
1998-2000,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与微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后
2001-200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研究员
2005-202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
2017-今,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客座教授
2018-2023,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兼职教授
2018-2022,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兼职教授
2019-2022,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
2019-今,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教授 [8]
2020年10月起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从事传染病与病毒学研究。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6]

研究方向

播报
编辑
课题组利用转录组等方法发现未知病毒,研究病毒的遗传、进化及其生态学,探索病毒基因组遗传进化的奥秘。

主要成就

播报
编辑
近年来,带领研究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发现了2000余种新病毒,是世界上发现全新病毒最多的实验室。新发现的楚病毒、秦病毒、赵病毒、魏病毒等在分类上处于重要位置,荆门病毒是世界首个被发现的将基因组分节段与不分节段两类病毒建立起遗传进化关联的病毒;楚病毒不但是世界上已知基因组最复杂多样的负链RNA病毒,而且也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环状基因组以及能将基因组分节段与不分节段负链RNA病毒建立遗传关联的病毒。全新发现的病毒不但填补了病毒进化上的空白,而且展现了RNA病毒进化上的连续性与漫长的进化历史,系统揭示了RNA病毒遗传进化规律,重新界定了RNA病毒圈。另外,部分新发现的病毒已被证明能引起人类疾病,如温州病毒、荆门病毒、楚病毒等。
带领研究团队于2020年1月5日率先解析出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并作出精准判断。1月11日率先向全球公布新冠病毒的全基因序列,为全球抗疫奠定了基础,为国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4]
研究结果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Nature(1次)、Nat Rev Microbiol(5次)、EMBO J、eLife、Trends Microbiol、PLoS Pathogens、医学1000等配发专门的论文及图片高度评价其科学意义。有关荆门病毒的研究发现已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编著的经典教材《Principle of Virology》第四版与第五版收录,并给予高度评价。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研讨会、2018德国与日本病毒学年会上作大会主题报告,以及到国外著名大学讲学等。Nature、Nature Review Microbiol等期刊的审稿专家。 [6]

科研成果

播报
编辑
代表性论文(*通讯作者):
1. Chen YM, Sadiq S, Tian JH, Chen X, Lin XD, Shen JJ, Chen H, Hao ZY, Yang WD, Wille M, Zhou ZC, Wu J, Li F, Wang HW, Xu QY, Wang W, Gao WH, Holmes EC, Zhang YZ*. RNA viromes from terrestrial sites across China expand environmental viral diversity. Nat Microbiol. 2022 7(8):1312-1323.
2. Shi M, Zhao S, Yu B, Wu WC, Hu Y, Tian JH, Yin W, Ni F, Hu HL, Geng S, Tan L, Peng Y, Song ZG, Wang W, Chen YM, Holmes EC, Zhang YZ*. Total infectome characterization of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pre-COVID-19 Wuhan, China. PLoS Pathog. 2022; 18(2): e1010259.
3. Zhang YZ, Koopmans M, Yuen KY, Andersen K, Perlman S, Hogue B, Eckerle I. 2020. The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don’t. Cell. 2020; 180:1034-1036 (Voice).
4. Zhang YZ, Holmes EC*. A genomic perspective on the origin and emergence of SARS-CoV-2. Cell. 2020; 181:223-227 (Commentary).
5. Wu F, Zhao S, Yu B, Chen YM, Wang W, Song ZG, Hu Y, Tao ZW, Tian JH, Pei YY, Yuan ML, Zhang YL, Dai FH, Liu Y, Wang QM, Zheng JJ, Xu L, Holmes EC, Zhang YZ*. A new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 Nature. 2020; 579:265-269 (Research Article).
6. Chen YM, Zhen Y, Yu Y, Wang Y, Huang Q, Qian F, Sun L, Song ZG, Chen Z, Feng J, An Y, Yang J, Su Z, Sun S, Dai F, Chen Q, Lu Q, Li P, Ling Y, Yang Z, Tang H, Shi L, Jin L, Holmes EC, Ding C*, Zhu TY*, Zhang YZ*. Blood molecular marker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 immunopathology and multi-organ damage. EMBO J. 2020; 39: e105896.
7. Zhang YZ*, Chen YM, Wang W, Qin XC, Holmes EC. Expanding the RNA virosphere by unbiased metagenomics. Annu Rev Virol. 2019; 6:119-139 (Review).
8. Kuhn JH*, Wolf YI, Krupovic M, Zhang YZ, Maes P, Dolja VV, Koonin EV. Classify viruses - the gain is worth the pain. Nature. 2019; 566:318-320 (Comment).
9. Zhang YZ*, Shi M, Holmes EC. Using metagenomics to characterize an expanding virosphere. Cell. 2018; 172:1168-1172 (Commentary).
10. Shi M, Lin XD, Chen X, Tian JH, Chen LJ, Li K, Wang W, Eden JS, Shen JJ, Liu L, Holmes EC, Zhang YZ*.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vertebrate RNA viruses. Nature. 2018; 556:197-202 (Research Article).
11. Shi M, Lin XD, Tian JH, Chen LJ, Chen X, Li CX, Qin XC, Li J, Cao JP, Eden JS, Buchmann J, Wang W, Xu J, Holmes EC, Zhang YZ*. Redefining the invertebrate RNA virosphere. Nature. 2016; 540:539-543 (Research Article).
12. Li CX, Shi M, Tian JH, Lin XD, Kang YJ, Chen LJ, Qin XC, Xu J, Holmes EC, Zhang YZ*. Unprecedented genomic diversity of RNA viruses in arthropods reveals the ancestry of negative-sense RNA viruses. eLife. 2015; e05378.
13. Shi M, Lin XD, Vasilakis N, Tian JH, Li CX, Chen LJ, Eastwood G, Diao XN, Chen MH, Chen X, Qin XC, Widen SG, Wood TG, Tesh RB, Xu J, Holmes EC, Zhang YZ*. Divergent Viruses Discovered in Arthropods and Vertebrates Revise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the Flaviviridae and Related Viruses. J Virology. 2015; 90(2):659-69 (Spotlight paper).
14. Qin XC, Shi M, Tian JH, Lin XD, Gao DY, He JR, Wang JB, Li CX, Kang YJ, Yu B, Zhou DJ, Xu J, Plyusnin A, Holmes EC, Zhang YZ*. A tick-borne segmented RNA virus contains genome segments derived from unsegmented viral ancestor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4; 111:6744-6749.
15. Guo WP, Lin XD, Wang W, Tian JH, Cong ML, Zhang HL, Wang MR, Zhou RH, Wang JB, Li MH, Xu J, Holmes EC, Zhang YZ*. Phylogeny and origins of hantaviruses harbored by bats, insec tivores, and rodents. PLoS Pathogens; 2013; 9:e1003159 (Cover paper).
16. Zhang YZ, He YW, Dai YA, Xiong Y, Zheng H, Zhou DJ, Li J, Sun Q, Luo XL, Cheng YL, Qin XC, Tian JH, Chen XP, Yu B, Jin D, Guo WP, Li W, Wang W, Peng JS, Zhang GB, Zhang S, Chen XM, Wang Y, Li MH, Li ZJ, Lu S, Ye C, de Jong MD, Xu J*. Hemorrhagic fever caused by a novel bunyavirus in china: pathogenesis and correlates of fatal outcome. Clin Infect Dis. 2012; 54:527-33.
17. Zhang YZ*, Zhou DJ, Qin XC, Tian JH, Xiong Y, Wang JB, Chen XP, Gao DY, He YW, Jin D, Sun Q, Guo WP, Wang W, Yu B, Li J, Dai YA, Li W, Peng JS, Zhang GB, Zhang S, Chen XM, Wang Y, Li MH, Lu X, Ye C, de Jong MD, Xu J*. The ecology, genetic diversity, and phylogeny of Huaiyangshan virus in China. J Virology. 2012; 86(5):2864-8.
18. Lin XD, Guo WP, Wang W, Zou Y, Hao ZY, Zhou DJ, Dong X, Qu YG, Li MH, Tian HF, Wen JF, Plyusnin A, Xu J, Zhang YZ*. Migration of Norway rats resulted in the worldwide distribution of Seoul hantavirus today. J Virology. 2012, 86(2):972-81 (Spotlight paper).
19. Zhang YZ*, Zou Y, Fu ZF, Plyusnin A. Hantavirus infections in humans and animals, China. Emerg Infect Dis. 2010; 16(8):1195-203. [9]
已发表论文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评价:
1. 2020年发表在《Nature》上的论文,获《Nat Rev Microbiol》配文评价;
2. 2020年发表在《EMBO J》上的论文,获《EMBO J》同期配文评价;
3. 2019年发表在《Annul Rev Virol》上的论文,获F1000高度评论;
4. 2018年发表在《Nature》上的论文,《Nature》同期邀请国际顶尖病毒学家发表评论文章,《Nat Rev Microbiol》与《Trends Microbiol》又先后邀请国际顶尖病毒学家发表评论文章;同时美国国际病毒学节目This week of virology报导,并一邀请两位国际顶尖病毒学家进行评价;均高度评价研究的科学意义;
5. 2017年发表在《J Virology》上的论文,获选当期热点论文(spotlight);
6. 2016年发表《Nature》上的论文,获《Nat Rev Microbiol》配文评价;
7. 2016年发表在《J Virology》上的论文,获选当期热点论文(spotlight);
8. 2015年发表在《eLife》上的论文,获《Nat Rev Microbiol》配文高度评价、《eLife》同期配发国际顶尖病毒学家的评论文章,高度评价研究的科学意义;
9. 2014年发表在《PNAS》上的论文,获《Nat Rev Microbiol》配文评价;该研究成果被国际著名病毒学教科书《Principle of Virology》第四版(2015)与第五版(2020)连续图文重点讲解,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10. 2013年发表在《PLoS Pathogen》上的论文,被选为当期《PLoS Pathogen》封面论文,评价中国发现的汉坦病毒挑战了汉坦病毒起源于啮齿类动物的传统观念;
11. 2008年发表在《Vector Borne Zoonotic Dis》上的论文,在医学1000上获牛津大学著名教授Mary Warrell高度评价。 [9]

学术任职

播报
编辑
Nature等国际顶尖期刊的审稿专家,Virology等期刊的编委 [7]

获奖情况

播报
编辑
2022年获迪拜“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知识奖” [7]
2020年获评英国《Nature》年度十大人物 [2-3]
2020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2020年被新加坡《海峡时报》入选“2020亚洲风云人物榜” [7]
2020年由《Nature》提名入选Falling Walls生命科学60人
2020年与Edward Holmes教授一起获得”General Symbiosis Award”奖 [4]
2020年ICG-15 GigaScience数据共享杰出贡献奖
2018年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17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
2016年获温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4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肾综合征出血热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治效果,第二)
2007年获河南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豫东地区狂犬病毒特征及人间狂犬病防制对策,第二)
2006年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6种主要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防制,第四) [6]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2020年1月11日,病毒学家张永振及其团队最先公布了新冠病毒的RNA序列,让全世界的研究人员得以快速鉴定病毒的主要蛋白,并着手设计诊断试剂疫苗。张永振分享数据的举动赢得了全球科学家的肯定,他也为此感到自豪,“1月11日是意识到事态严重性的转折点,既是中国的转折点,也是世界的转折点”。 [3]

学术活动

播报
编辑
新病毒的发现与病毒爆发的精准预测
2021年4月18日在深圳市人才研修院智汇中心的第二十四期智汇大讲堂作了题为“新病毒的发现与病毒爆发的精准预测”的报告。 [4]

相关事件

播报
编辑
2024年4月,有网友发帖称,病毒学家张永振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实验室被该中心领导强行关闭。网友称张永振为此不得不在实验室门口睡觉过夜。2024年4月29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4月29日就此事进行了通报,通报全文:
“网上流传的关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与张永振研究员团队之间纠纷问题,经调查说明,近日我院部分实验室需要进行改造,因安全原因进行封闭施工。对于在该区域开展科研活动的张永振研究员团队人员,医院在科研楼提供了另外的办公及实验场所,事前我院已制定相关安置方案并提前告知。下一步,我院将会同有关单位妥善做好安置工作。我院始终尊重科研工作者,支持科研人员及学生开展正常的研究工作。” [5]
2024年4月28日,张永振课题组学生曾发文称,“公卫中心从今天早上8点不到封闭实验室,至今不让任何一个团队人员进实验室和办公室取私人物品,学生们之前做到一半的实验基本是救不回来了。我们不理解是谁给他们这样的权力,可以直接撕毁协议,还扣我们这么多人的私人物品。我们明天会听取大家的建议,采取多种渠道申诉抗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2024年4月29日,张永振及其团队学生仍在门口围坐,现场有数名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保安在门口执勤,研究所大门紧闭。张永振表示,“目前我仍在等待解决问题,但没有人过来解决。”据张永振学生表述,张永振昨夜是在门口打地铺过夜的。“上海公卫这边一是没有给我们详细的搬迁方案,二是不让我们拿我们在楼里的物品,三是他们发了情况通报但没有人来解决问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