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作家手迹遗物展”呈现香港文学印记 _大公网

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文学 > 正文

“南来作家手迹遗物展”呈现香港文学印记

2024-05-12 04:02: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主礼嘉宾为“南来作家手迹遗物展”剪彩。\中通社

  由香港文学馆、香港作家联会及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南来作家手迹遗物展──走进文学时光的卷轴”,昨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开幕。是次展览共展出24位重要南来作家的手迹和物品逾300件,其中近200件为原件,是香港历年最具规模的南来作家主题展。此次展品呈现出南来作家在香港的创作轨迹,凸显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及对香港文学的深远影响。\大公报记者 颜琨

  香港特区政府署理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刘震、中联办宣文部副部长林枬、立法会议员马逢国、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大宏等出席此次活动并担任主礼嘉宾。

  以笔耕耘 为香港文学增色

  开幕典礼上,香港文学馆馆长潘耀明致辞表示,展览特别关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南来作家,这段时期对香港文学起了功不可没的促进作用,为香港文学带来活力和生机。这次展览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南来作家们的手迹遗物,更能透过这些实物,感受到他们的创作灵感和心路历程。

  刘震致辞表示,这次展览介绍的南来作家们,当年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努力进行文学创作,不断地滋养香港文学。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香港文学馆也即将正式成立,为促进香港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平台。国家坚定地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背靠祖国,联通国际,向世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马逢国致辞表示,今次展览不仅展示珍贵的手迹、遗物,还展现出南来作家对香港文学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这是香港文学馆致力于展示香港文学多元性和丰富性的一次成功尝试。

  王军致辞表示,香港作家的文学资料是现代文学馆馆藏资料和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文学是中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束绚烂璀璨的繁花。这次展览的每一份手稿,每一件物品,都见证了文学的历史。历史的文学在作家的笔记和印记中回望过往年代。南来作家们南下香港,以笔耕耘,为香港文学增添了色彩与养分,成为香港文学重要力量。

  不乏国家级文物 展动态雕塑

  李大宏致辞表示,文者,贯道之器也。在悠久绵长的办报历程中,《大公报》及香港《文汇报》之所以不遗余力地为华语文学创作“搭台架梯”,皆因大公文汇人始终认为,文学是人类审美的最高形式,一代人的生活与情感,一个民族的奋斗与信仰,都离不开文学的记录与书写。他续说,文运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今次展出的南来作家作品手迹等珍贵文物充分证明,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当前,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为文化艺术工作者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跨入由治及兴新征程的香港,有无限风光等待描画,也有无数篇章静候书写。期待广大文化艺术创作者们,涵养家国情怀,赓续精神血脉,饱蘸历史的笔墨,吮吸时代的光华,热忱描摹中国式现代化香港实践的恢宏气象,为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开幕典礼现场亦举办金庸、梁羽生雕像揭幕仪式。潘耀明亦在场分享钢琴家刘诗昆与雕像作品的故事,正是他作为中间人介绍艺术家陈建华,才有了此次雕像展览。

  今次展览介绍了许地山、张爱玲、萧红、戴望舒、叶灵凤、梁羽生、金庸、刘以鬯、曹聚仁等在港创作的经典作品,参与的各类文学活动或在港留下的文学足迹,以文字为媒介为香港带来新的文化景象,促进香港文学发展。

  南来作家在港创作的作品是香港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推动香港文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而作家的手迹、物品是回顾作家生平与作品,展现作家真实人生的最佳途径之一,亦将文学作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紧密结合。

  是次展品中不乏国家级文物及首次展出的作家手稿,同时亦推出动态雕塑,将文学研究与视觉艺术融合。作为香港文学馆开馆之际推出的展览,观众可在展览中回顾香港历史,游走于文学时光卷轴。此外,同场举办系列文化讲座,涵盖张爱玲与香港、儿童文学、现代诗、科幻文学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