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班、寫報告就占去 1/3 工時!奇美醫院如何用 AI 幫醫護人員省時間?|經理人
成功 Success > 數位工具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攝影

交班、寫報告就占去 1/3 工時!奇美醫院如何用 AI 幫醫護人員省時間?

2024-05-13 採訪・撰文 盧廷羲

奇美醫院去年推出「A+醫師」、「A+智能護理師」系統,運用人工智慧(AI)整合各種病歷,協助醫師、護理師準確交班、不遺漏資訊。同時,AI也會把資訊重新整理、輸出成完整報告,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

「以今年3月來說,整個奇美醫院有1萬5000使用人次。」奇美醫學中心實證醫學暨醫療政策中心主任廖家德說,醫師、護理師有近30%的時間,都在做行政工作,如寫病歷、寫交班報告等,但這又是醫護人員的必要工作。

他們彙整智慧醫療中心、醫療政策中心、護理部的經驗,從前年開始探討、研究,如何運用生成式AI輔助,來提升效率,最終推出A+醫師、A+護理師,特別幫助新進醫護人員快速進入狀況,「現在新人的留任率,大概可以維持92%。」廖家德說。

延伸閱讀:還在用 LINE 追專案進度嗎?超實用 AI 工具推薦,升級你的任務管理效率

交班、寫報告占1/3時間,找出痛點用AI優化流程

「我們一開始有考慮用AI把語音轉成文字,但後來發現這不是主要痛點。」廖家德分析,醫師、護理師打字速度並不慢,加上中南部的特點是台語使用比例高達60%~70%,如果要建置新的AI模型,同時語音辨識中文、英文、台語,勢必得升級「GPU」(圖形處理器),整體成本太高。

他觀察,醫護人員的困擾是,不一定能精準傳遞、整合所有病歷資訊,導致交班要花更多心力,「光是整理、撰寫病歷,大概會占據大家工作1/3的時間。」

護理部專員董育珍舉例,一位護理師要照顧多名病人,寫護理摘要只能憑印象,「假設我在巡房期間,有團隊進來幫病人做高壓氧,卻沒有紀錄,我就有可能會漏掉。」相較之下,AI會記錄所有人提供的訊息,因此當其他團隊留下「何時進行高壓氧」,資訊都會完成留存,自動整合進病歷報告。

如果醫護人員寫錯資訊,AI也能自動校正、判斷,像是某款藥品的英文名寫錯,系統會重新更正;醫師輸入英文病歷,AI也能翻譯成中文報告,便於最後統整使用。

延伸閱讀:蘋果發展 AI 慢半拍,被微軟擠下市值王寶座!為何外媒卻看好它是 「AI 黑馬」?

避免AI「無中生有」,確保病歷安全性

院長林宏榮說,A+醫師、A+護理師的最大特色在於,它們並不會主動生成內容,而僅使用資料庫的數據,「我餵給它什麼樣的資料,它就學習,並不會無中生有、胡說八道。」

也就是說,這個系統是使用奇美醫院的院內資料與數據,從中摘要出通順的報告,不會任意引用外部資料,讓AI隨意生成新內容,可確保資訊準確度,不會影響到病人安全。

資訊室組長陳佳蓉補充,導入生成式AI的過程,院內回饋也很重要,這能使團隊不斷改良、優化介面。例如,既有病歷系統中,若醫師想查看某個資料,就要打開一個分頁,「他要一直點選、一直找,系統也一直跑,到最後出現快10個頁面。」

後來,A+醫師系統中,能把所有資訊整合在同一個頁面,包含護理紀錄、生命徵象、檢驗數據、用藥分析、跨領域團隊建議、影像檢查報告等,醫師能迅速掌握病人3天~1周內的完整狀況。

除了整合資訊,在合理的範圍內(經由學習過去的院內數據),A+醫師、A+護理師也能提供意見,像是遇到某種病情,建議搭配哪一種治療方式與治療藥物,給醫師輔助判斷。

這對新進醫師、護理師更有幫助。舉例來說,一位新進的心臟科醫師,不一定非常清楚,每一款藥品的功能與使用方法,可能還要慢慢對、慢慢查,但AI幫助後,能迅速列表、推薦出適合藥品,「它還會提醒醫師,用這個藥要注意,可能會產生電解質不平衡等副作用。」廖家德說。

085一張圖看懂奇美醫院「A+」系統
經理人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AI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