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你大】公司與個人醫保相輔相承 不妨活用公司醫保險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iMoney智富 - 理財智慧 - D220904

【保你大】公司與個人醫保相輔相承 不妨活用公司醫保險

理財智慧

發布時間: 2022/09/04 14:30

分享:

分享:

勞工保險對僱員的保障有一定局限性,所以很多珍惜人力資源的僱主,都會額外為員工提供醫療和其他福利,為員工安排比勞保更全面的保障(以下簡稱團體醫療)。不過,即使公司有提供團體醫療,員工十居其九都不了解當中內容。如果不是到了不幸的一刻,要申請賠償的地步,也不會深究。

在此,筆者鼓勵大家要關心一下,在職公司提供的團體醫療內容,因為這樣會有助自己規劃跟身醫療的保障,而兩者的功能是可以相輔相承的。由於團體醫療屬於自願性質,所以保障多寡視乎公司的決定,但通常會以職級來劃分,一般的團體醫療都會設有基本的門診、住院和手術保障,較完善的可能會兼有人壽和意外傷殘保障,而多數會以年薪的倍數或一個固定保障額為基礎。

同場加映:【溫股知新】加息預期非重點 留意業績基本面

在這裏筆者想提醒一下各位,你們的團體醫療,其實可以結合自己購買的醫療保險一併運用,因為住院醫療一般都是實報實銷的,如果任何一方的賠償不足抵銷所有費用,餘額可以向另一份保險索償。換句話說,如果公司和妳自身的醫療保險,都是私家醫院大房的保障級別,那麼妳就等於擁有一份二等房的醫療保險了。萬一自己受傷或患病需要住院,妳便可以考慮入住二等房,讓自己舒服一點了!

摩通推薦13隻  長倉策略首選股份【見下頁

點擊圖片放大
+10
+9

「我公司提供的團體醫療,保額非常大,我想自己不用再花錢買醫療保險了!」姊妹們都是精打細算的,所以,筆者聽得最多的就是以上的說法。如果團體醫療的保額十分大,筆者同意是可以將資源投放於其他如危疾或人壽保障,但假如妳已經接近或超過40歲,筆者還是建議妳購買跟身的醫療保險,原因是妳始終有一天會退休或者離開公司,但40歲後,女性的入院比率開始上升,身體也開始多毛病。假如妳等到退休後才考慮自身的醫療保障,筆者擔心萬一妳在職期間有過病歴,將來要買也會很麻煩呢!不是要加價,就是會有不保事項!

其實,現時市面上有一種醫療保險,是可以先扣除團體醫療保障金額作為墊底費的,而且,保費比普通的住院醫療便宜。當退休後,妳又可以再由墊底版本,無條件轉換為普通版,即沒有墊底的醫療保險,這個是十分值姊妹們考慮的。

又或者,妳們可以了解一下,公司提供的醫療保險,是否有退休或離職後可以自動轉換為一份跟身醫療的安排(不需要申報健康狀況)。如果有,姊妹們也應該充份運用呢!

撰文:羅國森

資深財經編輯,現任保險理財顧問,擁有認可財務策劃師資格,曾出版《讓你富起來》及《逆市淘金》等暢銷著作。

*以上內容輯錄自第774期《iMoney》Focus。

同場加映:【青姐話】搞搞震冇幫襯 低成交好冇癮

【《iMoney》最具國際視野的資理財創富頻道 -- 融滙國際最好、最新的投資理財智慧及方法,讓讀者盡快踏上「財務自由」之路】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http://onelink.to/8svabv

#國際視野 精明理財 盡在iMoney網站【imoneymag.com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全新網上專欄的內容請【https://bit.ly/2zJY7DJ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責任編輯:陳楚琨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