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罕病權威宋秉文逝 醫界緬懷醫師科學家典範 | 生活 | 中央社 CNA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神經罕病權威宋秉文逝 醫界緬懷醫師科學家典範

2023/11/3 14:00(11/3 15: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3日電)神經科學與罕見疾病權威、台北榮總醫院醫師宋秉文辭世。共事多年的醫師們緬懷,宋秉文充滿好奇心又純真,多年堅持小腦萎縮症研究,堪稱醫師科學家典範。

經典日劇「一公升的眼淚」賺人熱淚,引發各界對小腦萎縮症關注,由於此疾病過去沒有治療藥物,一旦發病,家屬只能眼睜睜看著心愛家人生命漸漸凋零。

台灣研究小腦萎縮症始創人、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周邊神經科主任宋秉文多年來投身相關領域研究,成功找出第22型小腦運動失調症(俗稱小腦萎縮症)致病基因,為治療指引方向。

令人惋惜的是,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昨天深夜在臉書(Facebook)發文緬懷宋秉文,談到他1日在家人陪伴下平靜安詳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並回顧其一生投入神經醫學及罕見疾病研究貢獻。

「就算他沒有坐到什麼大的位置,但他的貢獻超過很多重要職位。」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今天上午接受中央社電話訪問時連聲感嘆,宋秉文離世不只是北榮重大損失。

宋秉文還推動「台灣腦庫」創建,為無數神經罕見疾病研究者與病患權益發聲。陳威明說,神經醫學及罕見疾病研究領域是人跡罕至之境,宋秉文義無反顧終身投入在這個領域,宋秉文的風範和風骨,對研究的「一生懸命」,是值得學習的典範。

北榮副院長、神經醫學中心中心主任王署君和宋秉文共事多年,在他眼中,宋秉文充滿好奇心又純真,只要遇到不了解的事情,就會提出質疑,並努力尋求答案,

「如果要用很簡單的一句話來形容,我想他是一個醫師科學家的典範。」王署君說,就算這3年來宋秉文纏綿病榻,仍心心念念學術,甚至因病重連手都沒有力氣了,還是堅持用1隻手指頭敲打鍵盤,主持編纂「小腦萎縮症的臨床試驗」專書,今年付梓出版。

王署君表示,宋秉文的離開讓大家感到哀痛,卻也替宋秉文感到很大解脫,去看了宋秉文最後一面,「他的離開是非常安詳的」,相信宋秉文到了天國還是會繼續發現想研究的事物,因為宋秉文就是這麼一個有好奇心的人。

根據北榮院史廳官網,宋秉文出生於1953年,曾任北榮神經醫學中心周邊神經科主任,2016年創立「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2018年促成世界小腦與運動失調研究學會大會(SRCA)於台北舉辦,讓台灣小腦萎縮症各界研究者與國際接軌,一生投入於神經醫學及罕見疾病研究,為此領域國際學術巨擘。(編輯:管中維)11211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NCAA傳奇教頭奈特辭世享壽83歲 火爆風格聞名
172.30.1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