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汉语文字)_百度百科

[qiáo]
汉语文字
展开17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乔(拼音:qiáo)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2]。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乔”的本义是高耸,常形容树木高大的样子。“乔”又指恶、怪、坏,引申为假扮、作假。 [16]
中文名
拼    音
qiáo
繁    体
部    首
丿
五    笔
TDJJ [1]
仓    颉
HKLL [1]
郑    码
MGN [1]
笔    顺
撇、横、撇、捺、撇、竖
字    级
一级(编号:0452) [2]
平水韵
下平声·二萧 [3]
总笔画
1+5(部首+部首外)
四角码
2022₈ [1]
统一码
基本区 U+4E54 [1]
结    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笔顺编号
313432
注音字母
ㄑㄧㄠˊ
异体字
𠳮

文字源流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18]
乔,《说文》解释其意义为“高而曲”。对这个比较抽象的解释,《尔雅·释木》作了较为具体的阐述:“句如羽,乔。上句曰乔。”也就是说像羽毛那样弯曲叫“乔”,向上弯曲叫“乔”。“乔”最早见于金文。金文“乔”有多种异体。图1为西周金文,从字形上看下部为“高”字,上部为“力”;的本义是耒,金文像曲柄耒,弯曲的手柄在耒的高处,故用来造字表示高而曲。图3的金文也从“力”,字在弯曲处特加一符号,表示那里是高而曲。“乔”和“高”古音相近,亦有同源关系。
金文又作图B,这是个指事结构的字形。容庚《金文编》解释说:“从高上曲。”在高字上加一曲画,指示结构,以所有高而曲的物体作对象造字,也是高而曲的意思。
金文又作图1、2,从止、高会意,义为高而耸,大概以拱桥或把脚举高为造字对象。拱桥高耸,可供行走,故上从止,下从高;走路或坐时把脚举高,故上从止,下从高。
篆文时,完整的金文形体一个都不用,将上面的字改为“夭”作“图5”,下面的高字与“夭”字共斜画。,义为屈,上古音影母宵韵,而“乔”字上古音群母宵韵,中古巨娇切。两字古韵相同。后来,汉字简化,将下面的“高”字简化成两竖。
“乔”的基本义是高。《诗经·小雅·伐木》有“出于幽谷,迁于乔木”之句。“乔木”就是高大的树木,这一词一直到现代还保留着其原来的意义。后世还因“迁于乔木”产生“乔迁”一词,用来比喻人家搬入好的居处或升官。这自然也是高,只不过抽象些罢了。 [16-17]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qiáo
形容词
高;高耸
tall
《尚书‧禹贡》:“厥草惟夭,厥木惟乔。”
乔木
任性易怒
《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你只休抢着他的性子,一会家乔起来,也下老实难服事的。”
乔性
名词
矛柄靠近矛头结缨处
《诗经·郑风·清人》:“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形容某种恶劣的表现。有势利、刁滑、虚伪、做作等贬义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母亲,你好乔也!丢了一个贼汉,又认了一个秃厮那。”
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二折:“这先生好乔也!我二十一岁,可怎生是你二十年前的故交。?”
(Qiáo)姓氏用字
动词
假扮;虚构
disguise
《西湖老人繁胜录》:“国忌日分,有无乐社会。恃田乐、乔谢神、乔做亲、乔迎酒、乔教学、乔捉蛇。”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幻设一事,即有一事之偶同;乔命一名,即有一名之巧合。”
乔装;乔扮
jiāo
形容词
通“骄”。骄横放纵
arrogant
《礼记‧乐记》:“齐音敖辟乔志。”
jiǎo
-
【乔诘】意气不平
《庄子‧在宥》:“于是乎天下始乔诘卓鸷,而后有盗跖曾史之行。”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词典》 [4]《现代汉语词典》 [5]《汉语大字典》 [6]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十】【夭部】巨嬌切(qiáo)
高而曲也。从夭,从高省。《詩》曰:“南有喬木。” [7]

说文解字注

高而曲也。《爾雅·釋詁》、《詩·伐木》、《時邁》傳皆曰:“喬,高也。”《釋木》曰:“上句曰喬,句如羽喬。”《漢廣》傳曰:“喬,上竦也。”按,喬不專謂木,淺人以説木則作“橋”,如《鄭風》“山有橋松”是也。以説山則作嶠,《釋山》“銳而高嶠”是也。皆俗字耳。許云“高而曲”,即《爾雅》之“上句如羽”。木有如是者,他物亦有如是者。
从夭,从高省。會意,以其曲,故从夭。巨嬌切,二部。依小徐本,無“《詩》曰南有喬木”六字。 [8]

广韵

舉喬切,平宵見 ‖ 喬聲宵2部
喬,《爾雅》云:“句如羽喬。”郭璞曰:“樹枝曲卷似鳥毛羽。”
巨嬌切,平宵群 ‖ 喬聲宵2部(qiáo)
喬,高也。《説文》曰:“高而曲也。”又虜姓,《前代録》云:“匈奴貴姓喬氏,代爲輔相。”巨嬌切。十六。 [10]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部】 喬
(qiáo)《唐韵》巨娇切。《集韵》《韵会》渠娇切,並音侨。《说文》:高而曲也,从夭从高省。《尔雅·释木》:句如羽乔。注:树枝曲卷,似鸟毛羽。又:下句曰朻,上句曰乔,如木楸曰乔。又:小枝上缭曰乔。《书·禹贡》:厥木惟乔。传:乔,高也。《诗·周南》:南有乔木。传:乔,上竦也。
又矛之上句曰乔。《诗·郑风》:二矛重乔。传:重乔,累荷也。笺:乔,矛矜,近上及室题所以县毛羽。
又姓。《后汉·光武纪》:云中太守乔扈。
又人名。《战国策》:世世称孤,而有乔松之寿。注:乔,王子乔。松,赤松。
又通桥。《诗·周南·乔木》《释文》:亦作桥、乔。
(jiāo)又《广韵》举桥切。《集韵》居妖切,並音骄。《书·禹贡》惟乔《释文》:乔,徐音骄。
又《诗·郑风》重乔《释文》:乔,居桥反。
又与骄通。《礼·乐记》:齐音敖辟乔志。《释文》:乔,音骄。本或作骄。又《表记》:乔而野。
(qiāo)又《集韵》丘祅切,音跷。乔诘,意不平。《庄子·在宥篇》:天下始乔诘卓鷙。《释文》:乔,钦消反,或云去夭反,郭音矫,李音骄。
(jiǎo)又《集韵》举夭切,音矫。
又祛矫切,音槁。义並同。
(jiào)又渠庙切,音轿。木枝上曲。 [9]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书写提示

乔字书写笔顺
【规范提示】①“夭”的第一笔是平撇。②“夭”下是一撇一竖
【写法】“夭”宽“〔⿰丿丨〕”窄。“夭”首笔平撇从竖中线上端右侧撇出,长撇撇向左下格,长捺从竖中线起笔捺向右下格,撇、捺罩住下部。“〔⿰丿丨〕”,撇、竖分列竖中线左右,竖笔在竖中线右侧,收笔略低。 [15]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播报
编辑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ɡʰ
i̯oɡ
先秦
王力系统
g
ǐau
先秦
董同龢系统
ɡʰ
jɔ̆ɡ
先秦
周法高系统
ɡ
iaw
先秦
李方桂系统
g
jagw
西汉
东汉
jau
ja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萧宵
jɑu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萧宵
jɑu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ɡʰ
i̯ɛu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g
ǐɛu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ɡʰ
jæ̆u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ɡ
iau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g
jäu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ɡʰ
ǐɛu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3-14]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下平四宵
开口呼
全清
举乔切
kjæ̆u
平声
下平四宵
开口呼
全浊
巨娇切
ɡʰjæ̆u
集韵
平声
开口呼
次清
丘祅切
kʰiæu
平声
开口呼
全清
居妖切
kiæu
平声
开口呼
全浊
渠娇切
ɡiæu
上声
开口呼
全清
举夭切
kiæu
上声
开口呼
次清
袪矫切
kʰiæu
去声
开口呼
全浊
渠庙切
ɡiæu
礼部韵略
平声
渠娇切
增韵
平声
居妖切
平声
渠骄切
中原音韵
阳平
萧豪
次清
kʼiau
中州音韵
平声
萧豪
其爻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十二萧
全清
坚尧切
kieu
平声
十二萧
全浊
祁尧切
g‘ieu
分韵撮要
阳平
第十一朝沼照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11] [13]

方音集汇

播报
编辑
方言区
方言点
发音
调值
调类
北京官话
北京
tɕʰiau
35
阳平
北方官话
济南
tɕʰiɔ
42
阳平
中原官话
西安
tɕʰiau
24
阳平
西南官话
武汉
tɕʰiau
213
阳平
西南官话
成都
tɕʰiau
31
阳平
江淮官话
合肥
tɕʰiɔ
55
阳平
江淮官话
扬州
tɕʰiɔ
34
阳平
晋语
太原
tɕʰiau
11
平声
吴语
苏州
dʑiæ
24
阳平
吴语
温州
dʑiɛ
31
阳平
湘语
长沙
tɕiau
13
阳平
湘语
双峰
dʑiɤ
13
阳平
赣语
南昌
tɕʰiɛu
24
阳平
客家话
梅县
kʰiau
11
阳平
粤语
广州
kʰiu
21
阳平
粤语
阳江
kʰiu
43
阳平
闽语
潮州
kʰiəu
55
阳平
闽语
厦门
kiau
24
阳平
闽语
福州
kieu
52
阳平
闽语
建瓯
kiau
21
上声
注: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实际发音以当地发音为准。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11] 、《汉语方音字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