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到幾多歲 理財最精明?盤點20、30、40歲 最易犯下的財務錯誤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40515

人活到幾多歲 理財最精明?盤點20、30、40歲 最易犯下的財務錯誤

個人增值

撰文: 黃正軒

發布時間: 2024/05/15 09:10

最後更新: 2024/05/15 09:11

分享:

分享:

研究:人活到54歲理財最精明!盤點20、30、40歲時容易犯下的財務錯誤。

根據澳洲ARC人口老化研究卓越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Population Ageing Research)於202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一個成年人的金融知識和素養在53至54歲時登峰造極,理財狀態最成熟、最精明,在信用卡使用、利息和費用方面犯下的財務錯誤最少。50出頭正值壯年,已累積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同時分析認知能力未開始衰退,可以作出明智的理財決策。

領導上述研究的澳洲經濟學家Rafal Chomik表示隨着年齡增長,大家似乎更能夠依賴過去的經驗、經驗法則(Rule of thumb)和直覺來判斷哪些理財產品和策略更可取。但年輕人難度必定要撞板損失慘重才會「學精」?財務顧問經常教育人生階段各異的客戶,如何提防金錢陷阱。綜合外媒MarketWatch、The National、《華爾街日報》等報導,財金專家拆解20、30、40歲各年齡層容易犯下的財務錯誤,避免付出高昂代價。

  • 20歲:使錢多過儲錢 轉數快卻衝動

Abacus Financial Consultants財務策劃師Adam Dalby表示十多歲至20出頭的人學習理財,通常由制定預算學起,建立應急基金、初步了解公司退休金如何運作等等。到20多歲時可能已累積了信用卡卡數等高息債務,需要擴大投資知識。他們也開始設定具體的目標如旅遊度假、置業或結婚等,並為實現這些目標制定財務規劃。

年輕人在理財上最大的錯誤是支出太多、儲蓄太少,缺乏長線投資的目光。財務策劃師Mark Kravietz稱,這些錯誤是出於沒有盡早養成儲蓄習慣、沒有意識到隨着時間而發揮的複息力量。

複息效應(Compound interest effect),是把上一期的投資本金和利息,一併存入下一期的新帳單當中,經過長時間堆疊後,初始投資不僅可以賺取以本金計算的回報,還可以賺取累積的利息回報,從而產生指數級增長。

相關文章:【財富自由】「利疊利」有利有弊 學識善用時間複利 無痛滾出第一桶金

數碼銀行平台Cashee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Smeetha Ghosh認為,20多歲是作出良好財務決策的最佳年齡,最好開始小額投資ETF(交易所買賣基金),並終生持續,而不是等到50多歲時才開始大筆投資。愈早啟動,本金和利息的價值將隨時間而發揮複息效應,將產生更顯著的回報。

20多歲的青年腦筋靈活轉數快,能短時間內吸收同處理大量資訊,運算能力強勁,但這種長處好容易變短處。加上生活經驗和知識累積不足,好多年輕人對消費趨勢或股市的熱門板塊只有粗疏研究,衝動做出魯莽的投資決定。

Kravietz表示,遏抑炒賣的心態很重要,要學懂冷靜把握入市時機,不要跟風或試圖賺快錢。

許多背負學生債務的青年需要同時處理多筆貸款。財務顧問Megan Kowalski指出,為了減少債務,他們往往誤墮一個陷阱:沒有先償還最高利率的貸款,錯誤專注於金額最小的貸款。她建議:

最好優先考慮償還利率最高的債務,長遠有助減少需要支付的利息。

  • 30歲: 保險日漸重要 為家人著想宜多加研究

Adam Dalby表示,人們往往到了30至40歲會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穩定下來,專注於增加退休金和長期儲蓄,同時關注人壽和危疾保險等事宜,對於有家室的人尤其如是。

不少人在30多歲時所犯的錯誤忽略其保險需求,或者誤解了哪些保險範圍是最重要。Mark Kravietz強調,對於有伴侶和孩子的人,是時候購買適當的人壽保險。

這個年紀尚在拼搏期,很容易太過醉心事業,又認為自己推遲購買人壽保險也沒問題。但即使你「英年早逝」的可能性很低,也不代表可以忽視至親突然失去經濟支柱、缺乏現金緩衝的風險。

另一個常見錯誤涉及傷殘保險。特別是對於從事高風險工種如建築、機電維修或運輸行業的人士,如果你的僱主提供短期殘障保險作為員工福利,便需要正視一個真正風險:

如果你遭受的工傷或職業病是嚴重而永久,將失去謀生能力。

因此,不要混淆一年左右的短期殘障保險與支付多年福利的長期殘障保險。

  • 40歲:財務壓力最沉重 但不知道如何分擔

Adam Dalby稱,人到30、40歲亦開始透過遺囑、授權書等制定遺產計劃,以安頓財富予家屬。Mark Kravietz認為,踏入40大關也代表邁進開支壓力沉重的十年,面臨抵押貸款和子女不斷增加的學費。他坦言:

40多歲往往是人一生中最昂貴的,生活變得愈來愈複雜。

因為要兼顧很多事務,很容易忽略看似微不足道、但可能後果嚴重的財務事宜,包括更新退休金帳戶的受益人,或簽訂遺囑等所有適當的遺產文件,例如要把受益人從單單父母改為父母加配偶子女等等。

至於子女學費,Kravietz提醒並不一定單由你和伴侶獨力承擔,你父母也可能願意資助孫兒的學業,減輕你們的供款負擔。

但他強調,不要假設你和伴侶必須支付一定比例或數額的學費,同樣不必假設父母負責的部份多少,而是要兩代人之間協調,共同制定策略。

  • 50歲:低估自己的預期壽命

人無完人,即使處於理財智慧頂峰的年紀,也同樣有機會犯錯。Adam Dalby指出,50歲以上的中年人通常專注於在退休前盡量儲蓄,特別是考慮到正處於收入高峰期,但距離退休只有很短的時間,亦會審視醫療保健方面的選項和公共福利等,並制定明確退休計劃,減少轉變策略。這通常也是開始考慮降低投資組合風險的時候。要小心的是:

年紀愈大,犯財務錯誤的可能性就愈小。然而,硬幣的另一面是年紀愈大,財務錯誤造成的破壞就愈大。

他警告,你可能要處理更大的數字,若然犯錯,你的回本時間就會少得多,甚至根本沒有時間。20歲青年可以因一次在投資或消費犯錯而失去一半身家,但可能只是三數萬的小金額,最多當「交學費」,繼續生活如常。年輕就是有充足時間來儲蓄、投資和實現目標。然而,55歲左右的長者失去一半身家可能是涉資數百萬元,根本沒有及時恢復而又不影響晚年生活的機會。

年過半百者最容易犯的一個財務錯誤,是低估自己的預期壽命。這可能導致退休規劃出現決策失誤。前述Rafal Chomik在澳洲所做的研究顯示,一般50歲的人預計自己能活到76歲,然而保險精算結果是估計其壽命還能再長10年,直至86歲。

另外,美國精算學會(Society of Actuaries)於2020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50歲及以上的美國中年人當中,有28%至少低估了自己的預期壽命5年。

相關文章:

為實現「提早退休」 年輕人寧願不辦婚禮 5年不外出用餐

【浪跡天地】25歲女棄穩定職業 帶14萬積蓄瞓私家車自駕遊 靠2招維持生計

30多歲夫婦年薪219萬仍做月光族 專家剖析消費陷阱 推2大無痛改善方法

=====
理財真實個案分析,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加油站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