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金局主席為你解開揀選基金的兩大迷思...

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在其網誌表示,去年環球投資市場十分波動,但強積金全年仍錄得3.5%的淨回報,全部6類強積金基金(股票基金、混合資產基金、債券基金、保證基金、強積金保守基金及貨幣市場基金)均錄得正回報。

她留意到在揀選基金時,坊間有兩類常常聽到的聲音,包括「最緊要平」及「只問回報」。然而,兩者各有盲點,前一類意見認為強積金基金收費愈平愈好,但作投資決定時,其實不應單看收費高低,更應衡量基金是否物有所值。假設有基金用較積極的管理策略成功持續地取得更好的回報,即使收費較高,相比收費較低但回報卻持續地較遜色的基金,前者無疑顯得更物有所值。

後一類意見選擇基金的唯一標準是基金過往的投資表現,而忽略了各類型基金的投資目標及風險程度都不一樣。一般而言,有潛質帶來較高回報的基金同時亦伴隨較高的投資風險。她鼓勵強積金計劃成員不能靠單一標準去評估基金是否物有所值,應按自己的個人情況,例如人生階段及風險承受能力,先揀選合乎自己情況的基金類別,然後再在同一類別中作評估及比較。

她又趁機推銷「懶人基金」,因為物有所值元素。她表示,經常鼓勵計劃成員如果沒有時間或認為自己缺乏投資知識管理強積金,可以考慮 俗稱「懶人基金」的「預設投資策略」,從設計源頭起致力達致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