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個位數到百位數 會計師考試變遷與演進 - 商情 - 工商時報
前往主要內容
工商時報LOGO

從個位數到百位數 會計師考試變遷與演進

  • 工商時報 蔡淑芬
會計師公會為了培養人才,深入高中、大學舉辦會計檢定,向下札根。圖/蔡淑芬
會計師公會為了培養人才,深入高中、大學舉辦會計檢定,向下札根。圖/蔡淑芬

已將目前網頁的網址複製到您的剪貼簿!

民國70年代台灣經濟開始起飛,中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相較現今對會計師的需求也多出許多,然而會計師高考的錄取率卻成反比。過去的會計師高考與美國會計師考試(CPA)滾動式及格制不同,台灣考選部考量業界對會計師的需求,以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方式,決定錄取率,並且沒有保障錄取人數,還需全科及格不能累計,往往錄取人數都是個位數,門檻非常高。

臺灣省會計師公會前理事長林敏弘回想民國80年前,通過會計師資格高考人數一年只有10多位,錄取的不是台大就是政大。由於早年在臺灣擔任會計師大部分是由軍方或政府審計部門退下來的官員直接轉任,轉任的人數比高考及格還要多人,外界陸續發出「前門開那麼小,後門卻開那麼大,有劣幣逐良幣」,直到民國79年,王作榮接掌考選部部長,為提高專門人員素質,才大開高考窄門,提高會計師錄取率,開始翻轉會計師生態。

會計師考試制度的演變

民國90年開始會計師高考改為「科別及格制」,單科通過及格標準後可保留三年,亦即三年內所有考試科目及格,即可通過會計師考試,一樣的考試科目,準備時間由一年延長至三年,大大降低考生的壓力。但仔細研究「科別及格制」會發現雖然延長了三年,但實際上只有第一年及格科目保留3年,其餘科目則未達3年,期限屆滿未能全部科目及格者,已及格科目之效力歸於消滅,全部科目均須重新應試。

民國108年起會計師高考便效仿美國,改採「滾動及格制」,個別計算及格科目保留期限,在各該科目成績保留期間內,如果通過部分科目免試申請,其免試科目與已及格科目可以併計,考取機會大幅提升。不過為確保其專業能力,針對以外國會計師證書申請部分科目免試者,仍需增列具有會計師事務所簽證工作助理人員1年以上經驗之申請條件。

在商業成熟的現代,有別於過去個位數的錄取率,現今錄取率反而大幅增加,每年錄取率高達500多名。面對會計師高考從就業考轉變為資格考,臺中市會計師公會郭聰達理事長指出,相較於過去錄取率低,卻人人都執業的年代,現在擁有會計師執照的會計師多數認為自己經驗不足,反而並非人人都會選擇執業這條路。

推動非執業會計師也能加入公會

對此,94年入會的李純真會計師認為,大開會計師高考窄門讓人人都有機會是好事,但她也提到,真正影響會計業的並非錄取率,而是大環境的根本問題,包括經驗累積不足、業務沒有做好搓合、收費標準不一、市場混亂等,當大量新進會計師的出現,就會造成老會計師有客戶沒人力、新會計師有衝勁沒客戶的情況。郭聰達建議,面對高競爭力,現在會計師公會也有招收非執業會員加入公會,提供不同的課程,讓非執業會員專業化,增加執業能力。

提升會計師專業價值

除了增進專業能力,身為新世代會計師彭清源認為,會計師是伴隨著經濟、社會產業轉換的服務業,與時俱進是新進會計師必備的條件。面對時代的變遷,彭清源指出,過去的執業環境可能二至三年內就能站穩腳步,但現今至少要五年以上,會計師的競爭不僅僅只是會計師,還有記帳士、代客記帳業等。

在高競爭的時代,新世代會計師面臨資深會計師以及數位浪潮的前後夾攻,彭清源認為,會計師不應削價競爭,打破市場行情,會計師更需要主動行銷傳遞會計師的自我價值,讓客戶瞭解差異性,拿回原屬於會計師的客戶。94年入會的胡嘉文會計師也認為,會計師不應該將自己定位成記帳、key in資料的工具,而是能運用過去的經驗將資料進行分析的角色,並將資訊化轉為助力,降低執行成本,創造自我優勢。

您可能感興趣的話題

返回頁首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