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随笔:懂外语的领导人

去年,您要是沒聽說過尼克·克萊格,說明你很正常;今年您要還不認識克萊格,可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這位很上像的前自民黨領袖接連創出奇跡:大選電視辯論大出風頭;帶領自民黨加入二戰以來第一個聯合政府;出任副首相。年輕瀟灑的克萊格,立刻贏得無數粉絲。

上星期,格萊格再一次搶鏡,與外交大臣黑格一道出訪歐洲,一口流利的外語讓人目瞪口呆。

克萊格學好西班牙語,贏得芳心
圖像加註文字,克萊格學好西班牙語,贏得芳心

他可不是不懂裝懂!

先說西班牙。克萊格的夫人是西班牙人,據說兩人認識後,格萊格誓言學好西班牙語,贏得了美人心。

西班牙負責歐洲事務的官員早就給記者打了預防針。克萊格不負眾望,開場就用流利的西班牙語感謝東道主,演講雖然還是用英語,問答時仍然沒有帶同聲傳譯的耳機。據說,克萊格表現出良好的理解力,但在一些諸如「英國是否會加入歐元」這類關鍵問題上,需要翻譯幫忙澄清。克萊格開玩笑地說自己「假裝懂外語,出了問題」。報道說,他當晚和西班牙總理共進晚餐,兩人用西班牙語交談得很是熱火。

到了德國,在和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克萊格用流利的德語恭維「柏林著名的新鮮空氣讓他心清目爽」,然後說,這象徵著「英德關係的日漸加強」。

行家說,克萊格的德語雖然略有口音,但清楚、正確。去年在一次記者會上,一名BBC記者請韋斯特韋勒用英語回答問題,碰了一鼻子灰。這一次,韋斯特韋勒對克萊格大加讚揚,說他的德語「非常出色」。

克萊格的荷蘭語更了不得。他的媽媽是荷蘭人,從小在母親膝下學,難怪,前一陣子接受荷蘭電視台採訪,他不僅用荷蘭語回答問題、用荷蘭語想問題,甚至還用荷蘭語開玩笑,就連手勢、表情都和說英語的時候不一樣了。這個採訪片斷已經上了youtube。現在在荷蘭,克萊格的名字家喻戶曉。有BBC記者去荷蘭採訪回來說,坐上出租車,一聽乘客是英國來的,的哥第一句話就問克萊格怎麼樣。

想必用不了多久,克萊格就有機會演示法語功底了。

克萊格
圖像加註文字,克萊格不斷搶鏡,粉絲越來越多。他的外語本領已受到首相卡梅倫的器重。
Skip podcast promotion and continue reading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分集

End of podcast promotion

「這家伙是否親歐」?

克萊格小試外語牛刀,不僅轟動英國,歐洲都一片嘩然。記得前任首相布萊爾上任不久,在法國議會用法語發表演說,法國人立刻膝蓋都軟了。一位前工黨官員形容,直到碰上了伊拉克戰爭這個大問題,他所遇到的法國政客,幾乎人人希望布萊爾能到法國去當總統!

在其他歐洲國家,老百姓會說一種、甚至幾種外語是常事,領導人會說英語、甚至好幾國外語,人們連眼睛都不多眨一下,更甭提拍手了。英國的國家領導人單單因為能說外語就引起轟動,也說明了一些問題。

英國人有不愛學外語的「惡名」。想必你也聽說過,英國人特愛炫耀,英語是英國人給世界最偉大的貢獻。會說外語的人比不上歐洲國家,會說外語的領導人從來也不是很多。有評論人士還經常開玩笑,克萊格的前任、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工黨副首相普雷斯科特連英語都說不好!

聽到國家領導人說外語,特別是像克萊格這樣出身「複雜」(他的母親是荷蘭人,父親是半個俄國人)的領導人,常常會引起英國人一些疑慮,甚至反感,「這家伙是否太親歐洲」、「你一個英國領導人,為什麼要說外國話?」克萊格的外語大爆發引來了諸多「恐外」英國人的抨擊。他們認為,這充分證實了克萊格「崇尚歐洲」的立場。

有了這種擔心,會說外語的英國領導人也經常是「不吱外國聲」。特別是歐洲語言,因為,這有可能成為衡量對融入歐洲多麼感興趣的一個標桿。

「外國人才需要學外語」

前工黨政府的歐洲事務官員丹尼斯·麥克什恩是個例外。他能說流利的法語、西班牙語、德語,還會說淺顯的意大利語和波蘭語。他在工黨剛剛上台時,也像克萊格一樣,顯示過自己的語言天賦。

他說,歐洲同行當時很高興地發現,布萊爾政府中有人能和他們直接交談,表現了對外國文化的尊重。但是英國人的反應卻是「害怕、擔心」。

麥克什恩回憶說,當年有人立刻端出英語中最有名的損人話說,瞧瞧,丹尼斯會說四種語言,但哪一國語言「都讓人聽了摸不著頭腦」;還有人反應非常「緊張」,「聽聽,丹尼斯上法國電視台說法語了,誰知道他都說了什麼?」。

英國人對國家領導人說外語疑心重重,麥克什恩將其歸咎為「烤牛肉心態」。烤牛肉是英國人引以為自豪的傳統菜。麥克什恩的言外之意是,「自己有烤牛肉,為什麼要吃別人的大白菜?」

他說,英國人覺得,英國有過大英帝國,不用說外語也沒妨礙統治世界。在德國、比利時、荷蘭等歐洲國家,想加入政治統治層,必須會說外語。但在英國,人們卻認為,外語是外國人才需要學的語言,自己有英語就足夠了。

布萊爾
圖像加註文字,布萊爾用法語祝賀法國總統,收獲頗豐

「立場」還是「姿勢」?

克萊格的外語本領已經受到首相卡梅倫的器重。不久前,卡梅倫說,希望克萊格施展魅力攻勢,用當年在歐洲工作期間建立的關係網和外語本領,說服歐洲國家,英國聯合政府希望成為歐盟「建設性的伙伴」。

本想為克萊格唱曲讚歌,但轉念一想,作為一名國家領導人,會說外語,應該是不足為奇才對。

說外語,固然有助於拉近關係。薩爾科齊剛當選的時候,布萊爾特別錄製了法語賀詞,讓法國人十分感動。但是,說不好,也要出笑話。

布萊爾曾在脫口秀自曝首相生涯中最尷尬的一幕。他說,在法國的一次記者會上,記者問他,希望效仿法國的哪些政策?布萊爾本想說「貴國總統的許多立場都令我欽佩」,但是由於用詞不恰當,「立場」成了「姿勢」,「欽佩」成了「想要」。

(蘇平 2010年6月16日 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