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產覷準大灣區前景 配合大數據及AI提升服務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特輯 – 經濟新動力 - D181025

中原地產覷準大灣區前景 配合大數據及AI提升服務

特輯 - 經濟新動力

發布時間: 2018/10/25 10:00

最後更新: 2018/10/30 11:21

分享:

分享:

政府針對樓宇炒賣推行「辣招」多年,惟本港樓價持續向上,中原地產亞太區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偉雄認為,原因與市場的剛性需求有關,並預料有關需求加上粵港澳大灣區及其一小時生活圈概念,勢成本港地產代理行業的發展動力。為此,該公司近年積極運用大數據,並深化人工智能(AI)應用,冀為客戶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中原地產現於香港、澳門、台北、新加坡及中國內地共38個城市設立公司,約有2,600間分行、逾55,000名員工;至於包括香港、台灣及新加坡在內的亞太區雖然只有約5,900名員工,但過去1年的業務盈利卻佔集團總業績逾半,反映區內,特別是本港市場的剛性需求龐大。

黃偉雄表示,市場的剛性需求,加上粵港澳大灣區及其一小時生活圈概念,勢成本港地產代理行業的發展動力。

積極投放資源 發展資訊科技

政府於2012及2013年先後推出「辣招」,惟近年樓市依舊熾熱,黃偉雄直言,龐大的剛性需求乃帶動樓價上升的主因。「目前政府只是以政策法規壓抑需求,但無法令有關需求消失。」

黃偉雄解釋,近年業主的放盤量與港人換樓的次數確有所下降,但由於香港人口每天都有自然增長,而來港發展的各地專才,與家人團聚的單程證人士亦為數不少,所以不難見到一些質素較好的樓盤會大排長龍,而入票的比率更可能超過10倍、20倍。 

「過去一年,一、二手私人住宅合計每月約四、五千宗,這數字實在難以追上市場需求。」雖然供應量未能應付市場的需要,但黃偉雄強調,公司憑着覆蓋全面的分行網絡,加上善用資訊科技助地產代理為客戶提供專業貼心的服務,故能在一手及不少二手市場屋苑穩佔4成市場份額。「過去10年,我們投放了大量資源於資訊科技發展,務求為客戶提供多元化、準確而實用的置業資訊。」

龐大數據庫 提供最新資訊 

黃偉雄指出,在資訊發達年代,如何助客戶善用寶貴的時間,迅速獲得所需資訊,大數據的AI應用無疑是箇中關鍵。而中原地產歷經40年的發展,已成為一家「虛實」兼備的企業,不只擁有覆蓋全面的分行網絡,更有着龐大的數據庫。「假設我們每年有25,000宗成交,40年來便有100萬宗成交。這些數據不只一手和二手住宅資訊,更包括工商舖及其他不同範疇。」

配合大數據的應用,中原地產可為客戶提供成交紀錄、物業資料如單位平面圖、屋苑規劃圖及電子地圖等,更可透過深化AI人工智能服務,當輸入相關資料後,以AI自動分析及篩選合適的資料予客戶考慮。「這些工具讓我們能夠做到『公開資訊,公平交易』的宗旨,使我們可以跟着時代一直創新,一直走在市場最前。」

儘管發展資訊科技刻不容緩,但地產代理行業向來以人為本,提升業界的專業水平同樣不容忽視。「近年因樓市暢旺,吸引不少年輕人入行,連帶地產代理個人牌照數字亦錄得3.95萬的新高。但在專注業務的同時,我們更鼓勵旗下代理多進修相關知識,如財務分析、物業管理及土地使用等。」黃偉雄續指,政府近年做了不少工作,助年輕人走出固有框架,他建議年輕人包括新晉地產代理多到大灣區或內地其他主要城市考察和交流、認識當地朋友,藉此了解兩地的發展,實現優勢互補。

早着先機 逾3成分行處大灣區

談及內地市場,中原地產早於1992年已進軍內地發展,廿多年來鋪設了龐大的分行網絡,包括近期各行業的焦點──粵港澳大灣區。「我們現時的2,600多間分行中,約有46%,近1,200間位於粵港澳大灣區內,當中包括最重要的龍頭城市如香港、深圳及廣州,而它們也是中原地產業務盈利的主要來源。」黃偉雄笑言,以往中原地產在灣區的發展猶如孤燈一盞,但現在配合各界的發展已逐漸形成萬家燈火的局面。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並非一個普通的話題,而是一個重要的發展策略。它影響着10年、20年後,以至下一代年輕人的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灣區便會納入他們一小時或兩小時的生活圈。」然而,黃偉雄不諱言當中仍有不少有待完善或解決的地方。「要做到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暢通無阻,需要大灣區內各地政府的溝通。」

黃偉雄舉例指,過去不少內地企業或投資者均不惜一擲千金選購香港豪宅,或購買香港甲級寫字樓;而因應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這些企業的香港與內地員工交流和合作愈趨頻繁,但日常往返兩地無可避免會面對過境簽證和資金流動上的不便。「另外,在內地如何維持資訊流通,讓客戶輕易從網上獲取資訊將是需要探討的問題。」因此,他期望透過在「自由貿易試驗區」(自貿區)建設粵港澳「自貿通」,能帶動有關方面的發展,讓兩地人士無論經商或創業均更加便利。

善用大平台大數據 深化專業

「中原地產過去廿多年在內地的發展不俗,而且鋪設了龐大的分行網絡;未來,我們會加快整理與大灣區樓房有關的大數據,期望能把『公開資訊,公平交易』的宗旨覆蓋到整個粵港澳大灣區。」與此同時,黃偉雄強調,未來會進一步發揮其大平台、大數據的作用,深化現有業務。「例如我們積極善用現有的大數據和大平台提升服務水平,為客戶提供他們所需所想的服務,凸顯香港優質服務的獨特之處。」

當然,要做到緊貼客戶步伐,滿足其需要,可能涉及大額的投資和經年累月的時間,「但我們仍會積極投入,因為它值得我們這樣做。」黃偉雄重申,中原地產經過40年的發展,在廣泛性方面已取得理想成績,故未來將重點加強服務的深入性。「我們會做更多功夫,包括提高員工和地產代理的專業程度,給予客戶更優質的服務體驗。」

中原地產年初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金融及地產業如何利用FinTech把握大灣區機遇」,邀請了雲鋒金融集團代表李婷及眾安在綫代表許煒作演講嘉賓,並有中港知名企業的代表出席。

中原早前舉辦中原粵港澳大灣區接力跑,藉此加深員工對大灣區的認識。

中原地產推出VR睇樓服務,透過高清360°與立體樓盤圖則,增加客戶互動體驗。(截圖於2018年10月中)

「中原A+」移動辦公平台 全天候接收物業資訊

配合資訊隨身的趨勢,中原地產於中原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的協助下,跟香港電訊及微軟香港合作,在年初推出移動辦公平台「中原A+」App。「員工只需帶着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流動裝置,即可不受時間和地域所限,隨時隨地為客戶提供最新的物業資訊,而這些數據更包括了集團在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以至粵港澳大灣區等鄰近地區或城市的業務資訊。」

黃偉雄指出,推出移動辦公平台的目的,是要讓員工能夠以最短時間,透過人工智能給予客戶所需的資訊。「在約見客戶前,我們已可預先以文字、圖像,甚至是視像短片的方式,把樓盤的資訊傳輸予客戶。當大家正式會面時便可聚焦心儀的樓盤。」他續指,該平台推出至今雖然不足1年,但期望各區員工能從中受惠,令日常工作更流暢,並給予客戶更方便、準確及安心的服務體驗。

中原地產、中原數據科技聯同香港電訊及微軟香港開創「中原A+」App移動辦公平台。

成立基金關注基層 鼓勵員工參與慈善

為回饋社會,中原集團於2004年成立中原慈善基金,集中扶貧、教學及醫療等範疇。「我們看到基層人士的需要,但政府的資源分配未必能做到樣樣平衡,所以我們希望透過基金填補這些空間。」黃偉雄表示,公司鼓勵同事積極參與基金的活動,讓他們專注業務的同時,能藉服務社會降低工作壓力,並獲得內心的喜悅。

「另外,我們於集團成立35周年時,即2013年成立中原薈,希望藉此薈萃與員工和客戶之間的關係,並以3C-Centaline Care Culture為核心,建構一個互動平台,讓大家感受更體貼細緻的地產代理服務。」黃偉雄強調,中原地產多年來在專注業務發展的同時,亦不忘跟員工一起組織地區的慈善活動,並喜見有關做法能複製到中國每個省市的分公司,推動各地員工在當地社區上發展慈善活動,扶助弱勢社群。

中原薈現於銅鑼灣及尖沙咀設立會所, 招待會員。周六、日則變身成為中原環球展銷廳, 銷售海外物業。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梁嘉恒 本報記者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