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禅那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慈心禅那

佛教修持方法
慈心禅那佛教修持的一种方法,慈心是修持的意识内容,禅那是修持过程中的外在形式和途径。意思是指能过禅定的形式,向自己和他人祝愿幸福平安,进而达到一种安静、平和、无思无欲的修持境界,使身心更加健康。本词条详细讲述了修持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并指出长期坚持会因此获得诸多益处。
中文名
慈心禅那
定    义
佛教修持的一种方法
类    型
方法
所属宗教
佛教

行禅目的

播报
编辑
慈心禅那的利益
在《增支部.慈爱经》里,佛陀说:
「诸比丘,当慈心解脱被培育、开展、勤习、驾御、作为基础、建立、稳固与正确地修行时,可望得到十一种利益。是那十一种呢?睡眠安稳;不做恶梦;醒觉安稳;为人所爱;为非人所爱;天神守护;不被火、毒药与武器所伤害;心易得定;相貌安详;临终不迷惑;若未能证得更高的成就,他将投生到梵天界。」
对于已精通慈心禅那的人,他能很安稳地睡眠,就好像入定一般。他不会做恶梦;如果做梦,也只有好梦而已。他醒来时会觉得很安稳。

修行方法

播报
编辑
慈心禅那的方法是用心思维:
【愿他/她平安】
【愿他/她平静快乐】
【愿他/她健康强壮】
【愿他/她能过得称心如意】
次序如下:
(1) (对自己修慈)最初须对自己‘我欲乐、不苦’或‘保持我自己无怨、无害、无恼、有乐’这样的屡屡修习。
(2) (对可爱者修慈)所以为作证人第一以慈遍满自己之后,为了容易起慈,对自己可爱可喜尊重恭敬的阿阇梨或与阿阇梨相等的人,和尚或与和尚相等的人,随念他们有令人起可爱可喜之念的爱语等,及令人起尊重恭敬之念的戒,闻等,然后用‘令此善人有乐无苦’等的方法修慈。对于这一类人是容易成就安止(定)的。
(3) (对一切人修慈)这比丘并不以此为满足,犹欲破除(自己、爱的人、极爱的人、无关系者、怨敌等的)界限,以后便对极爱的朋友(修慈),自极爱的朋友而对无关系者(修慈),自无关系者而对怨敌修慈,修慈者已于爱者、极爱者、无关者、怨敌等各部分令心柔软而适合于工作之后,当取其他。如果完全没有怨敌之人,或者因天赋大人性格不会对害他的敌人而生怨敌之想的人,则他不必作‘对于无关系的人我的慈心业已适合工作,今当对怨敌而起慈心’的努力。当知‘自无关系者而对怨敌修慈’是对有怨敌的人说的。

修行准备

播报
编辑
POSTURE 姿势
你可以用任何姿势发送慈爱的心念。在慈心禅的强化训练中,你在一切时中辐射慈爱,不管是站也好,走也好,坐也好,躺也好(只要没入睡),都应当用功。
通常坐和走交替进行,逐渐加长坐的时间.
WALKING 经行
当在经行时辐射慈爱,你不需要像内观修行那样真正注意经行过程中的感觉或有关的现象。你只是一边经行一边辐射慈爱。当定力变得较强时,步子慢下来是很自然的。有时你只是静静地站著并辐射慈爱。当绵绵流出的慈爱中断了的时候,你必须停下来重新提起它。经行的动态的特性使得精进根比较突出。因此有助於提起并保持慈爱的心念之流,这(提起、保持)也就是第一和第二禅支——寻与伺(vitakka,vicara)。
SITTING 坐禅
最好的坐法是双盘,两腿交叉,脚心向上。背要正直,两手掌心向上重叠置於腿上。
因为很多人不能忍受双盘时踝关节受的挤压,可采用单盘,把一条小腿交叠在另一小腿上。也有别的变通的方法,如缅甸人的方法,就是把两腿都弯曲但不把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也有把腿置於两侧的坐法,等等。
总的来说,姿势应当平衡,背要正直,两腿内曲。这有助於保持警醒,同时使身体比较舒适。在寂止禅中,这是很基本的,特别是刚开始。开始以後就不要换姿势,而应当保持静止不动很长时间。
我们应当试著放松,从头到脚趾,或从脚趾到头;从外表的皮肤到内部的骨骼和器官,一部分一部分地放松。然後我们必须下一个决心,要在禅修这段时间把一切事情抛开。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抛开!这是禅修时间,别的事情都不重要!如果一个人决心很强,绝大多数妄念都可抛开。然後我们应当确保我们的心是放松和平静的。我们同时应当保持警醒,或者说提起正念,不然我们可能陷入昏沉。
在以我们喜欢的姿势坐定以後,我们应当全然放松,身体不能有一点紧张之处,要使身体放松到像死了一般静止不动,要放松到身体就好像根本不存在一样。然後做下一步,对自己修慈。这样修的时候,应当非常柔和地用功,不然紧张、散乱就可能产生。提起每一念就好像一个细小、微妙、柔软的水雾或雾纱从心中弥漫开来。这样我们可以保持并增进寂静的状态(定力)。

修行实例

播报
编辑
毘舍佉长老精通慈心观,他以慈心禅为基础修行观禅而证得阿罗汉道果。由于他的慈爱非常强,所以众天神都很喜欢他。有一天,他走在前往庄严山寺(Cittalapabbata Vihara)的路上,走到一个分叉路口时,不知道那一条路通向庄严山寺。那时有一个天神为他指路,所以他顺利地到了庄严山寺。他有个习惯,就是在每个地方最多只住四个月,因此于该寺住了四个月之后,最后一夜他收拾好行李然后就寝,打算隔天就离开。当他正在睡时,摩尼树的树神便坐在梯级上哭泣,长老问:「是谁在哭?」「尊者,我是摩尼树神。」「为什么哭?」「尊者,因为您就要离去了。」「我住在这里对你有什么好处?」「尊者,您住在这里令此地诸神互相慈爱;您走后,他们就会再互相争吵,甚至说粗言恶语。」
长老说:「若我住在这里能帮助你们安乐地生活,那么我就再多住四个月。」四个月后当他再要离去时,那树神又再悲泣,如此长老无法离开那寺院,在那寺院住到最后进入般涅盘。如是,对于慈心很强的人,不只是人会喜欢他,天神也会喜欢他。
慈心禅的第六项利益是受到天神守护,这就有如被众树神惊吓的五百位比丘之例,他们从佛陀那里学习《慈爱经》之后,回到同一座森林背诵该经以及依照该经修行慈心观,因而培育起极强的慈爱。由于慈爱的力量,原本惊吓他们的众树神变得喜欢他们,帮他们打扫住处、准备饮水等,而且还保护他们,使他们能专心修禅。这显示天神会保护已证得慈心禅的人。
关于慈心禅的第七项利益「不被火、毒药与武器所伤害」,我要举佛陀时代的几个例子来说明。佛陀最特出的两位在家女弟子当中一位是优陀罗(Uttara),也名为难陀母(Nandamata)。她修行慈心观直到证得禅那,然后再以它作基础来修行观禅,因而证得须陀洹道果。有一天,当她正在厨房里煮食物以便供养佛陀与僧团时,她雇来服侍丈夫的高级妓女师利摩(Sirima)看到她向丈夫笑而感到妒恨与愤怒,她冲进厨房里,舀了一杓火滚的油往优陀罗头上倒。当时优陀罗即刻进入慈心禅,因而那油就像荷叶上的清水一般从她身上流过,对她没有一点伤害。
另一个是莎玛瓦蒂王后(Samavati)的故事,她有一位侍女名叫古入达拉(Khujjuttara),是佛陀另一位最特出的在家女弟子。此侍女时常去寺院听佛陀说法,回到宫里就将所听闻的法说给莎玛瓦蒂王后及五百位侍女听。她们都修行慈心观直到证得禅那,然后以它为基础来修行观禅,因而证得须陀洹道果。有一天,乌提那王(Udena)以为王后要放毒蛇咬他,所以感到很愤怒,命令王后及其五百个侍女排成一行,然后拿起弓与毒箭,想要一箭把她们射死。当时莎玛瓦蒂王后吩咐她的侍女们不应恨国王,而应向他散播慈爱。由于她们极强的慈爱力量,使国王的毒箭发射不出去,因此也就伤不了她们。
还有僧吉帝沙弥(Savkicca)的故事,他七岁时就证得阿罗汉果。有一天,一群强盗捉住他,想要杀他来祭神。就在强盗首领用刀砍他的头时,他进入慈心禅。由于慈心禅的力量,那把刀被砍弯了也伤不了他分毫。因此对于拥有慈心禅的人,武器也伤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