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影劑滲漏恐造成健康疑慮!影像醫學專家提醒這 3 種人施打顯影劑要當心 - Heho健康

顯影劑滲漏恐造成健康疑慮!影像醫學專家提醒這 3 種人施打顯影劑要當心

為找出正確疾患,常需要使用影像醫學檢查,而電腦斷層、核磁造影、血管攝影及尿路攝影等,都需要施打顯影劑,幫助正確診斷疾病。雖然顯影劑使用歷史悠久、相當安全,但如果出現滲漏,將對軟組織或神經血管造成傷害,因此,如何預防滲漏呢?影像醫學專家告訴你!

顯影劑(對比劑)是一種進行影像檢查時所使用的藥劑,可用來增強病灶及組織結構的對比,讓醫師在診斷時能更清楚確認病灶的位置、大小,達到精準治療的目的。

顯影劑滲漏造成的危害

台北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許元昱表示,顯影劑主要是採用靜脈注射,一旦發生滲漏情形,顯影劑會從靜脈血管流出至血管外,病人可能因此出現紅腫、疼痛、水泡,甚至腔室症候群等症狀。

他解釋,一般 10 至 20 毫升的小量滲漏會由人體自行吸收,但也可能出現軟組織反覆發炎;若是有 50 毫升以上的大量滲漏,會使皮下組織壓力增加,進而引起神經血管壓迫,導致組織壞死,就是腔室症候群,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顯影劑滲漏的高危險族群

那些人較容易發生顯影劑滲漏呢?許元昱指出,血管管徑細、管壁薄及血管下沉都容易產生滲漏風險,其中,長者、先天血管管徑細者、罹患慢性病或化療導致血管硬化者都是危險族群。

根據中華放射醫學會及國外文獻報告統計,平均顯影劑滲漏率為 0.1 至 1.2%,也就是說,最少每 1,000 人中有 1 人有滲漏風險。而顯影劑滲漏與注射壓力值息息相關!

滲漏與 1 原因息息相關

注射壓力值,指的是顯影劑打入血管時,在血管內所產生的壓力,依注射部位、流速、劑量以及病人狀況各有不同上限,如果超過發生滲漏的風險就會增加,因此,降低顯影劑滲漏率成為醫療院所重視的目標。

北慈平均每年約 40,754 人接受電腦斷層與核磁造影檢查,約 44%需要注射顯影劑。為預防顯影劑滲漏、降低滲漏機率,特別引進新型無線對比注射機,不僅設有壓力值警訊系統,更有暫停裝置,若注射壓力值過高,可及時調整流速或暫停注射。

許元昱提到,團隊更建置醫療高風險註記資訊系統,即時提供病人相關資訊,包括年齡、過敏史、慢性病史等,當醫事人員發現病人不符合顯影劑注射標準時,能夠及時與醫師確認是否繼續執行,確保病人安全。

同時也進行進一步的改善措施,針對上述高風險病人進行量化分析,將經常注射部位依年齡層與風險評估設定壓力值上限,以利放射師確保病人適合的注射壓力值。

許元昱表示,自 2020 年執行改善措施後,4 年來平均年度滲漏率下降至 0.04%以下,與國內外統計數據相比,明顯低於平均值。未來也將持續落實高風險顯影劑注射個案分析,期望達到零滲漏率的目標。

諮詢專家:台北慈濟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 許元昱

文 / 黃慧玫、圖 / 孫沛群

延伸閱讀:
顯影劑竟會增加「失智」風險!醫籲:做好防護多喝水
超過40歲,健檢最好加一個「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

Heho健康

我們提供醫生、護理師、營養師等專家對於生活的建議及正確的健康資訊
我們希望您能喜歡這份用心,並分享給您的朋友!

Copyright ©2024 Heho健康 All Right Reserved.
DMCA.com Protection St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