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 - 搜狗百科
自然现象
地震

地震(英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晃动。全世界主要有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中洋脊地震带三个地震带。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南沿海五个区域。[1]

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球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2]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 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地震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1]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大震(7级及以上)、强震或中强震(5-7级,含5级)、小震(3-5级,含3级)、弱震和微震(1-3级,含1级)、超微震(小于1级)。[3]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次生灾害[2]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发生地震时应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身处室内时,应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不要随便点明火,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4]

2023年一季度,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22次。[2]2023年一季度,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22次。[5]

中文名
地震
展开
拼音
dì zhèn
展开
发生位置分类
板缘地震、板内地震、火山地震
展开
发生频率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
展开
产生原因
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
展开
别名
地动、地振动
展开
烈度表示
震级表示
里氏地震规模
展开
危害
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供电中断
展开
外文名
Earthquake
展开
相关学科
地震学
展开

参考资料:

1.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引用日期2023-11-20]
2. 江苏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6-07]
3. 湘西州应急管理局门户网站[引用日期2023-11-20]
4. 鞍山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微信公众号[引用日期2023-06-07]
5. 中国经济网[引用日期2023-11-28]
6.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引用日期2021-05-12]

免责声明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