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召(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原校长)_百度百科

柯召

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原校长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柯召(1910年4月12日~2002年11月8日),字惠棠,浙江温岭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被称为中国近代数论的创始人、二次型研究的开拓者、一代数学宗师。 [1]
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学位,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
柯召主要从事数论组合论代数的研究。在数论方面,在表二次型为线性型平方和的研究上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在不定方程方面,突破了100多年来未能解决的卡塔兰猜想的二次“幂”情形,获一系列重要结果,被国际上誉为“柯氏定理”,所创造的方法仍被广泛引用;在组合论方面,柯召与Erd_s、拉多合作的关于有限集合的工作,即“Erd_s-柯-拉多定理”,开辟了极值集论迅速发展的道路。 [2]
中文名
柯召
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浙江省温岭市
出生日期
1910年4月12日
逝世日期
2002年11月8日
毕业院校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职    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关于方程ax十by十cz=n.等
主要成就
柯氏定理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惠棠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1910年(清朝宣统二年)4月12日,柯召出生在浙江温岭一个平民家里,父亲柯伯存是当地一家小布铺的店员,母亲是家庭妇女,家境窘迫,勉强度日。柯召5岁时,父亲即教柯召认字,家教甚严。 [2]
1921年(中华民国十年),柯召本已可升中学,因年幼,父亲便让柯召在家乡读了一年私塾。
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柯召进入杭州安定中学读书。 [2]
1926年(中华民国十五年)毕业杭州安定中学,同年考入厦门大学预科。 [2]
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升入厦门大学数学系,升入本科后,通过帮教师批改低年级的习题作业和在集美中学兼课挣些生活费。学满两年后,柯召希望转学到师资力量更强的清华大学。为筹学费,他去海门东山中学教了一年数学。 [2]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柯召通过考试转学到清华大学算学系三年级,当时同班上课的仅5人。 [2]
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柯召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经陈省身介绍,柯召来到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系当助教。 [2]
1935年(中华民囯二十四年),柯召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生,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深造,在导师LJ莫德尔(Mordell)的指导下研究二次型,在表二次型为线性型平方和的问题上取得优异成绩,并应邀在伦敦数学会做报告,受到当代著名数学家GH哈代(Hardy)的好评。这是中国人首次登上伦敦数学会讲台。 [2]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柯召获得博士学位。接着,柯召在曼彻斯特大学数学系工作一年,指导一名英国学生取得硕士学位。在英国3年,柯召学习刻苦、工作勤奋,为他毕生从事数学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2]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柯召在《数论学报》、《牛津数学季刊》、《伦敦数学会杂志》、《伦敦数学会会报》等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论文10多篇,除了包括二次型方面的一系列工作外,还包括中国最早的代数数论和数的几何方面的研究成果。 [2-3]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8月,柯召来到重庆大学数理系任教授,并担任重庆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
1950年,柯召开始担任重大副教务长。这年,柯召经友人谢立惠介绍加入了九三学社。
1952年,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1953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柯召翻译的《线性代数基础》,原作者是马力茨夫。
1953年,全国的高等学校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重庆大学理学院撤消,并入四川大学,柯召等数学系和物理系的大部分师生迁入四川大学。
1955年,柯召带领一些青年教师和学生,在线性型的最大不可表数的问题上,作了不少工作。同时,他在二次型方面继续发表了一些优秀论文。
1961年,柯召与匈牙利数学家爱尔特希、英国数学家拉多在组合论方面得出有限集组的相交定理,这就是被称为里程碑式的“爱尔特希—柯—拉多定理”。 [3]
1962年,柯召终于以精湛的方法解决了卡特兰猜想的二次情形,并获一系列重要成果,被世界数学界誉为“柯氏定理”,它所运用的方法被称为“柯召方法”,被应用于在不定方程研究中。
1972-1973年,到四川的泸州、广元、峨嵋、成都等地去推广优选法,举办讲座。
1974-1975年,柯召亲自编写了国内第一部组合论讲义,作为部队学员培训班的教材
1974年,柯召被自行车撞伤,为此卧床近2个月,而那份组合论讲义就是养伤期间在病榻上完成的。
1983年,在中国数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们一致推举他为名誉理事长。这是中国数学界所能赋予的最高荣誉。 [4]
1990年4月12日,四川大学和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行了庆祝柯召80寿辰暨执教60年大会,有数百人出席,大会收到全国各地贺电、贺信上百件。
2002年11月8日,柯召在北京病逝,享年93岁。 [3]

主要成就

播报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柯召从30年代起,就潜心研究不定方程,在不定方程方面,1962年柯召以精湛的方法解决了卡特兰猜想的二次情形,并获一系列重要成果,特别是在著名的Catalan猜想的研究中得到一个被称为柯氏定理的重要结果, [4]它所运用的方法被称为“柯召方法”,被应用于在不定方程研究中。柯召还是中国二次型研究的开拓者。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在表二次型为线性型平方和的问题方面,在二次型表为不可分解型之和以及二次型的等价分类等问题上,他做了一系列重要工作。他和Erdos 、Rado一起给出了组合论中著名的Erdos-Ko-Rado定理(爱尔特希-柯-拉多定理),这个定理已成为组合数学中的一个经典结果,开辟了极值集论迅速发展的道路。 [4]1956-1985年,中国学者发表的矩阵代数、不定方程、二次型等领域的研究论文中,约有90%是柯召和他的弟子完成的。 [3] [5]
  • 学术论著
1:Ko Chao,Decomposition into Four Cubes,JLondon MathSoc,1936,11(3):218~219。 [2]
2:Ko Chao,On a Warings Problem with Squares of Linear Forms,ProcLondon MathSoc,1937,42(3):171~185。
3:Ko Chao,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a Quadratic Form as a Sum of Squares of Linear Forms,QuartJof Math(Oxford),1937(8):81~98。
4:Ko Chao,Note on the Lattice Points in A Parallepiped,JLondon MathSoc,1937,12(1):40~47。
5:PErds,Ko Chao,Note on the Euclidean Algorithm,JLondon MathSoc,1938,13(1):3-8。
6:Ko Chao,Note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a Quadratic Form as a Sum of Squares of Linear Forms,QuartJof Math(Oxford),1938(9):32~33。
7:Ko Chao,Determination of the Class Number of Positive Quadratic Forms in Nine Variables with Determinant Unity,JLondon MathSoc,1938,13(2):102-110.
8:PErds,Ko Chao,Some Results on Definite Quadratic Forms,JLondon MathSoc,1938,13(3):207-214。
9:Ko Chao,On the Decomposition of Quadratic Forms in Six Variables,Acta Arith,1938(1):64-78。
10:Ko Chao,On the Positive Definite Quadratic Forms with Determinant Unity,Acta Arith,1938,3(1):79-85。
11:PErds and Ko Chao,On Definite Quadratic Forms,Which are not the Sum of Two Definite or Semidefinite FormsActa Arith,1938,3(1):102-122。
12:Ko Chao,HCLee,Note on a Theorem on Matrices,JLondon MathSoc,1940,15(3):150-152。
13:Ko Chao,HCLee,A Further Generalization of the HamiltonCayley Theorem,JLondon MathSoc,1940,15(3):153-158。
14:Ko Chao,HCLee,On Semi automaphisms in Matrix Algebra,武汉大学理科季刊,1940,7(3):1-3.
15:Ko Chao,Note on the Diophantine Equation xxyy=zz,Jof the Chinese MathSoc,1940,2(3):205-207。
16:Ko Chao,On The Meyers Theorem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Quadratic Forms,Jof the Chinese MathSoc,1940,2(3):209-224。
17:Ko Chao,FuTsu Chu,On the Equivalence of Positive Definite Quadratic and Hermitian Forms,SciRecord,1948,2(2):148-155.
18:柯召,关于方程ax+by+cz=n,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5,1(1):1~4。
19:柯召,表三元二次型为平方和的问题,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6,2(1):17~30。
20:柯召,一个关于二次型的问题,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7,3(1):23~31。
21:柯召,关于方程x+y+z=xyz=1,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0,6(3):1~6。
22:柯召,关于方程x3+y3+z3=xyz,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0,6(3):7~16。
23:PErds,Ko Chao,RRado,Intersection Theorem for Systems of Finite Sets,QuartJof Math(Oxford),1961,12(2):313~320.
24:柯召,关于方程x2=y2+1,xy≠0,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2,8(1):1~6。
25:柯召,关于连续数的一个问题,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2,8(2):1~6。 [2]
  • 科研成果奖励
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4]

人才培养

  • 教学成果
柯召一贯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反对“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从上基础课“高等代数”到讲授选修课“数论导引”。先后开设过微积分、方程式论、高等代数群论、复变函数、高等几何、微分方程、数论、三角和、矩阵论、组合论等课程。柯召带领一批学生在矩阵代数、不定方程二次型等方面作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好几代优秀数学工作者,其中不少人已经成长为中国数学研究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如学生朱福祖陆文端陈重穆孙琦魏万迪、谢盛刚、李德琅、陈永川万大庆。 [3-5]

荣誉表彰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

社会任职

播报
编辑
1943-1945年,任四川大学教授。 [6]
1946-1953年,任重庆大学教授。
1979-1983年,任第三届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1981-1985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柯召历任四川大学数学系主任、教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解放军总参谋部科学顾问,第一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四川省第四、第五届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四川省名誉主委、四川省科协名誉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四川省数学会理事长。 [5]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数十年来,柯召教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献身国家的科学事业,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光明日报 [5]
柯召院士的一生,是为中国的数学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为促进川大数学、中国数学乃至世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四川大学
柯召院士的一生是光辉而伟大的一生,是为中国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一生,柯召院士的光辉思想、崇高品德和高尚风尚。(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 [7]
潜心数论研究、堪称一代数论宗师。(北京大学数学学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