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有這天!英特爾攜手聯電,互補先進和成熟製程⋯能追上台積電?-經濟日報|商周
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竟然有這天!英特爾攜手聯電,互補先進和成熟製程⋯能追上台積電?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竟然有這天!英特爾攜手聯電,互補先進和成熟製程⋯能追上台積電?

竟然有這天!英特爾攜手聯電,互補先進和成熟製程⋯能追上台積電?
英特爾宣布將與聯電共同開發12奈米製程平台技術。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鐘惠玲、李孟珊
經濟日報 2024.01.26
摘要
  1. 英特爾宣布將與聯電共同開發12奈米製程平台技術,並利用英特爾美國晶圓廠產能生產,預計2027年投產。
  2. 12奈米是成熟製程和先進製程的重要接點。聯電在成熟製程上的豐富晶圓代工經驗與英特爾的先進製程技術與大規模產能可說是互補。
  3. 這是英特爾首度與台灣晶圓代工業者合作開發製程,不僅開啟台美晶圓代工業新里程碑,也啟動全球晶圓代工業新競合關係。

英特爾25日晚間宣布,將與聯電共同開發12奈米製程平台技術,並利用英特爾位於美國的晶圓廠產能生產,雙方也將共享合作所獲得的現金,預計2027年投產。

這是英特爾首度與台灣晶圓代工業者合作開發製程。英特爾正積極跨足晶圓代工事業,此次與聯電合作,不僅開啟台美晶圓代工業新里程碑,也啟動全球晶圓代工業新競合關係。

英特爾與聯電都未透露合作雙方預計投入的金額。外界關注此次與英特爾合作的成本與效益,聯電表示,雙方合作的技術要等到2027年才會投入生產,屆時才會開始貢獻營收,因此投入金額無法透露,是兩邊共同負擔。至於是否再往先進製程的方向前進,聯電則說,不回應太遠的事情,基本上公司以財務指標可以負擔為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聯電25日台灣普通股勁揚1.7元、收當日最高價52.3元。與英特爾合作開發12奈米製程平台消息傳出後,聯電25日ADR早盤漲約1.6%,英特爾早盤漲約0.7%。

英特爾指出,與聯電合作開發12奈米製程平台,主要用來因應行動、通訊基礎建設和網路等市場的快速成長。這項長期合作結合英特爾位於美國的大規模製造產能,和聯電在成熟製程上豐富的晶圓代工經驗,以擴充製程組合,同時提供更佳的區域多元且具韌性的供應鏈,協助全球客戶做出更好的採購決策。

英特爾指出,雙方合作的新製程將在英特爾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Ocotillo Technology Fabrication的12、22和32廠進行開發和製造,可透過運用晶圓廠的現有設備大幅降低前期投資,並最佳化利用率。

英特爾資深副總裁暨晶圓代工服務(IFS)總經理Stuart Pann表示,幾十年來台灣一直是亞洲和全球半導體及廣泛生態系的重要成員,英特爾致力於與聯電這樣的台灣創新企業合作,為全球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英特爾強調,與聯電的策略合作,進一步展現英特爾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提供技術和製造創新的承諾,也是實現英特爾在2030年成為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的重要一步。

聯電共同總經理王石表示,聯電與英特爾進行在美國製造的12奈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製程合作,是該公司追求具成本效益的產能擴張,和技術節點升級策略的重要一環。

聯電預期,這項合作將協助客戶順利升級到此關鍵技術節點,同時受惠於擴展位於北美市場產能帶來的供應鏈韌性。聯電期待與英特爾展開策略合作,利用雙方的互補優勢,以擴大潛在市場,同時大幅加快技術發展時程。

※本文由《經濟日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英特爾攜手聯電共同開發12奈米製程平台 2027年量產

英特爾、三星、NVIDIA的AI晶片奇謀!從車用市場到運算平台 都有新發展

英特爾重磅宣布 與聯電合作12奈米製程

科技大廠財報、法說 聚焦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AI晶片供給緊張 照例與台積魏哲家見面

責任編輯:劉怡廷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晶圓代工 聯電 英特爾 半導體 先進製程 成熟製程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
展開箭頭

經濟日報為台灣財經新聞媒體的領導品牌,1967年4月20日,隸屬聯合報系,也是國內發行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提供工商業界新聞、展覽、論壇、刊物、講座、網路等多元服務,經濟日報財經媒體集團擔負聯合報系財經數位平台的旗艦角色。

經濟日報每日透過專業記者群,將國內、全球、兩岸、財經、產業、觀點、股市、企管、經營等資訊與分析,匯整成即時、精確與最精闢的內容,為財經業界每日必讀的數位全媒體。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