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撒灰在花圃或大海 綠色殯葬可有更多選擇?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理財資訊 - D191117

【綠色生活】撒灰在花圃或大海 綠色殯葬可有更多選擇?

理財資訊

發布時間: 2019/11/17 18:00

分享:

分享:

【綠色生活】撒灰在花圃或大海外 綠色殯葬可有更多選擇?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在其網誌上指出,綠色殯葬推出後獲市民響應,將繼續推廣有關措施。然而,火化並非最綠色的做法,外國則用新科技令殯葬更環保、低成本及節省土地。

選用綠色殯葬 避免輪候

政府推出綠色殯葬計劃,一大原因或是「土地問題」。本地骨灰龕位嚴重不足,食環署今年數字顯示去年有多達35,693宗輪候申請,平均輪候時間更從2016年的42個月增至50個月。選用綠色殯葬可避免輪候,讓先人長眠於花圃或大海,政府亦有免費撒灰服務、以及免費網上追思平台「無盡思念」等措施,鼓勵市民選用。

火化過程 耗大量能源

此舉或有助紓緩當下骨灰龕位不足的問題,但是否真的「綠」如其名?實際上,將遺體火化變成骨灰的過程並非環保,科研雜誌《PLoS One》去年一項研究指,焚化人體除了耗用大量能源、排放溫室氣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氧化氮,更會釋放揮發性有機物(VOC),當中約有一半是有毒物質苯(benzene)。

要讓殯葬變得更環保、成本更低及佔用較少土地,還需靠科技。美國科企Recompose研發一種名為人體堆肥(human composting)的技術,將遺體與木屑等物料放在一起,加熱至攝氏55度,利用細菌將遺體化為泥土,被視為較低廉且能夠回饋地球的另類選項。

外國以科技處理遺體

美國也有鹼液水解技術(alkaline hydrolysis),即將遺體放置於鹼液內約2至12個小時化為液態,排入污水處理系統,過程不涉及焚燒而更為環保。據美國國家殯儀師協會(NFDA),當地截至今年8月已有19個州份合法化此低廉殯葬方式,以明尼蘇達州為例,鹼液水解只需2,400美元,火葬費用可高達4,300美元,土葬更需1萬美元。

瑞典生物學家Susanne Wiigh-Mäsak更發明冰凍葬(promession),根據人體75%是水份的原則,以液化氮將遺體速凍至攝氏零下200度,再利用儀器高速震動將其化為粉末。

綠色殯葬有助應對土地不足,但本港在環保方面仍有改進空間,港府應留意外國相關科技的發展,令綠色殯葬做到真正綠色。

(節錄)

【原文:科技處理遺體 綠色殯葬走得更前(收費文章)】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沈帥青

欄名 : 知多啲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