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灰色地帶索資】警察調閱 LINE 資料,讓通訊 APP 業者兩面為難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遊走灰色地帶索資】警察調閱 LINE 資料,讓通訊 APP 業者兩面為難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去年曾有一段時間,有部分民眾在 LINE 上收到一只公文,內容是刑事警察局發函給局處各大單位,調閱 LINE 通訊紀錄和使用者資訊,引起一片譁然。

警方辦案調查向通訊軟體公司調閱資料,但業者也需要堅守個資保護底線,兩相平衡怎麼抓,還是個未解的難題。(責任編輯:戴慈慧)

為避免數位足跡、網路識別碼等新型態個資遭政府濫用,多位在野黨立委研擬修正《個人資料保護法》,加以完善監督機制。不僅如此,就連攸關調閱通訊資料的《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等法令,也成為在野黨提出修法目標之一。

科技日新月異,連帶改變通訊方式,進入幾乎人手一機時代,不僅全民愈來愈重視資訊安全與個資保護機制,如何在個資保護與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取得平衡,更是通訊軟體公司所面臨的難題。

有「票」才能調,假消息遭爆「順便」查

按照現行法規,為了確保國家安全及維護社會秩序,一旦有事實足認被告或犯罪嫌疑人,危害國家安全、經濟秩序或社會秩序情節重大,其通訊內容與案情有關,且不能或難以其他方式蒐集或調查證據時,司法警察機關可向法院聲請搜索票,調閱使用者註冊資料、歷程、群組名單等相關電磁紀錄。換言之,有「票」機關才能「調」。

惟據了解,法規看似嚴謹,但在實際運作上,卻不乏有踩紅線、遊走灰色地帶的調閱行為出現。尤其像是選舉期間,各通訊軟體充斥文宣、政策白皮書、政見、候選人新聞等各式訊息。由於真假難辨,民眾經常隨手轉發,警察機關則以調查假消息散播為由,尋求通訊軟體業者協助,要求調閱通訊資料查案。

遊走灰色地帶索資,通訊 App 業者好困擾

除此之外,知情人士透露,涉犯《社會秩序維護法》等罪,儘管未列入調閱通聯紀錄範圍,警方依然向通訊軟體公司索資;更甚者,部分轉傳假消息,但檢警卻以觸犯《刑法》預備內亂罪、預備暴動內亂罪為由,或藉由事態緊急,以及「低罪高報」方式向業者索資,相關狀況業界亦時有所聞。

對此,科技業界人士表示,倘若遭遇重大刑案或虐童等具緊急性案件,通訊軟體公司都會願意配合;以台灣使用度相對高、月活躍用戶飆破 2000 萬的 LINE 為例,最多提供犯罪嫌疑人通訊地點與對象等最低限度資訊來協助辦案,至於通訊內容因加密「看不到」。然而,攸關假訊息、社維法等案情,包括 LINE 註冊國日本,「完全不會提供」,因此警方調閱舉動,令包括 LINE 在內的通訊軟體公司感到為難,特別是 LINE 處理原則必須與日本公司相同。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通訊軟體一來必須堅守個資保護底線,另方面又要和政府保持友好關係、做政府生意;為解決此一僵局,部分通訊軟體業者祭出自救行動,尋求立法院在野黨支持,特別鎖定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及科技出身的立委進行溝通遊說,期盼完備法制面,明確相關調閱方式與標的。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警向通訊軟體「伸手」索資侵隱私 在野黨拚修《通保法》〉,首圖來源:上報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