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领导人会面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两岸领导人会面

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的历史性会面
两岸领导人会面,指海峡两岸会面双方均以时任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出席的会面,截至当下仅有一次,即2015年11月7日下午习近平马英九新加坡的历史性会面,简称“习马会”。 [10-11]
2015年11月7日15时,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世纪之握”的动作,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会面使用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名义,互称“先生” [1]
中文名
两岸领导人会面
外文名
Meeting between Xi Jinping and Ma Ying-jeou
发生时间
2015年11月7日
发生地点
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
人    物
习近平马英九
意    义
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会议背景

播报
编辑
汪辜会谈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协会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备受注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已引起台湾岛内的高度重视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1993年,两岸两会负责人在新加坡进行了破冰的“汪辜会谈”,新加坡这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一直在两岸间扮演重要的斡旋角色。此番习近平在中新建交25周年之际,应邀访问新加坡,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创造了先机。马英九应该也是看准了这一机会,努力为他任内实现“两岸领导人会面”做最后一搏。台湾官方与新加坡有着良好的关系,马英九与李家也私交颇深(马英九在2015年3月24日以私人身份赴新加坡吊唁李光耀 [9]),基于这层信任关系,加上有对“汪辜会谈”历史传承的意涵,新加坡也就成了大陆对“两岸领导人会面”唯一认可的国际地点。以上为“天时、地利”,也呼应了马英九一再重申的“两岸领导人会面”要选择“适当时机、适当场合”的原则。
2008年以来,两岸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开辟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道路,取得丰硕成果,为两岸领导人会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两岸之间还存在一些政治分歧。
因此,两岸双方通过沟通,商定会面使用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和名义,互称“先生”。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按照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也体现了双方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
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面

参会人员

播报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时任中国台湾领导人:马英九

会议内容

播报
编辑

双方握手

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在数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的瞩目下,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间长达70秒左右。这历史性的一握,冲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最后束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正式会面

1、公开阶段,媒体朋友可以在现场采访
习近平致辞:
尊敬的马英九先生,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历史将会记住今天。
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苦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然而,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过去七年,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成果丰硕,两岸双方和广大同胞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正因为有了这七年的积累,两岸双方才能迈出今天这历史性的一步。在此,我要向所有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做出贡献的同胞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
两岸双方应该从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选择。我们应该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马英九致辞,提出5点主张:
第一、巩固“九二共识”,维持现状。
第二、降低敌对状态,和平处理争端。
第三、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
第四、设置两岸热线,处理急要问题。
第五、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
今天分别以台湾与大陆领导人的身份见面,穿过66年时空,此刻我们相对而坐更具意义,眼前我们要永续和平取代对立,共创繁荣的目标,而这也是两岸与国际社会共同的期待。
2、闭门阶段,两岸领导人集中精力就一些重要问题交换看法。
(注:两岸领导人将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探讨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福祉等重大问题)

召开记者会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张志军表示,在此次两岸领导人会面中,双方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积极共识,具体如下:双方肯定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双方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加强沟通对话,扩大两岸交流,深化彼此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岸民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该携手合作致力于振兴中华,致力于民族复兴。我认为上述积极共识,对推动两岸关系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英九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共回答了14名记者的提问。

共进晚餐

习近平与马英九共进晚餐,本次晚餐将采取“AA制”。此外,马英九方面除空运了8坛马祖老酒外,更准备了两瓶1990年出厂的57度金门陈年高粱酒,将作为“和平之酒”送给习近平。据了解,这两瓶酒是由随行的“国安会”秘书长高华柱私人珍藏。1990年9月,两岸红十字会在金门签署协议,当时高华柱是金门127师的师长,为纪念“金门协议”签署,特地买了一批金门高粱酒珍藏。 [2]

历史意义

播报
编辑
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开创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的先河。 [8]
会议首先在于总结了两岸交往的历史经验,共同书写了两岸关系的最大公约数。“两岸领导人会面”上两岸领导人对两岸关系的政策主张阐述,不乏共同点和相互呼应之处。两岸领导人都强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的政治基础;两岸领导人视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为两岸的共同使命;两岸领导人都认为,双方应该相互尊重彼此的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不应成为干扰两岸交流合作,伤害同胞感情的因素。这三个共同点,实际上构成了两岸关系最大公约数的主要内涵,由此也明确了巩固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基础。
会议发出了台海事务作为中国内部事务,应当由两岸中国人共同解决的信号。从1993年“汪辜会谈”以来,到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登陆”,再到此次两岸最高领导人会面,尽管期间两岸关系的发展曾经出现波折,但是从经济交流、人文交流到政治商谈的发展轨迹没有改变,两岸和平发展的趋势已初步形成。这证明,“两岸中国人”。
会议开辟了两岸良性互动的新空间。对于台湾方面建立两岸热线的呼吁,大陆方面积极予以回应,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之间有望建立起沟通热线,从而推动两岸高层交往机制化、日常化。对于台湾涉外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大陆愿意通过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同时,大陆方面欢迎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欢迎台湾以适当方式加入亚投行。这些主张不仅有助于提振台湾经济,增进两岸的民心交流,也有助于两岸关系进一步向命运共同体演变。

社会评价

播报
编辑

国际社会

美方欢迎两岸为改善两岸关系采取的行动,美方对会面的结果将拭目以待。(美国白宫评论
这次会面将是充满希望的一步,欧盟会持续关注。(欧盟对外事务部评论
日本将密切关注两岸领导人会面进展。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对地区乃至整个世界而言极为重要,所有问题应该直接展开对话解决。(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评论
这是自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新加坡支持一个中国政策,支持有助于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倡议。(新加坡外交部发表声明
两岸领导人即将在新加坡举行的会面堪称“历史性”,将是两岸关系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双方都将强调海峡两岸和平与稳定,这将释放出积极信号。(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刊登评论
“两岸领导人会面”可能会被评价为习近平的又一历史性举措,习去年在有关问题上表达了坚定而毫不动摇的立场。(美国《华尔街日报》文章称
两岸领导人以诚意、善意促成会面,两岸关系发展将走入新局。两岸领导人会面也说明,习近平具有魄力,不仅务实灵活,且勇于突破旧思维。(泰国《世界日报》发表社论
亚太地区目光将带着极大兴趣聚焦这次历史性会面。(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国际编辑托尼·沃克尔发表评论文章 [3]
此次会面顺潮流,合民意,将开启两岸领导人直接交流沟通的先河,有利于两岸增进互信,巩固“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掀开了两岸关系的新篇章,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徐秀军

港澳舆论

两岸领导人新加坡会面是史无前例的,标志着两岸交流互动提升到新高度。展望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尽管岛内政局变幻莫测,“台独”势力贼心不死,但两岸领导人会面的登场,让两岸民众看到了两岸增进互信、管控矛盾分歧、维护台海和平稳定、迈向和平发展新空间的美好前景。(香港《文汇报》发表题为《两岸和平发展迈向新阶段》的文章称
这将是两岸领导人66年来首次会面,将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新动力,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两岸关系取得的重大突破,有利于两岸双方增进互信,巩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大公报》发表社评
从两岸关系以至地区和平的战略和历史高度来看,66年来的领导人首次碰面,有非常重大的积极意义。(星岛日报》载文评价
两岸领导人将首度会面,是两岸关系又一历史性突破,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两岸双方政治互信积累到一定程度,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一历史性的会面势将为两岸和平发展注入新动能,在两岸关系中发挥“定锚”作用。(澳门日报》发表社论

台湾各界

与习近平的会谈气氛融洽,“非常正面”。马英九表示,习近平在会谈时“务实、弹性、坦率”。此次会谈将有助于巩固“九二共识”,维持海峡两岸和平现状;降低两岸敌对状态,和平处理争端;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此次会面不是为了个人、政党,而是为了台湾,为了两岸能够继续互动,两岸领导人应该可以仿照会面交流,希望成为常态平台而踏出这第一步,这时候能够见面,相关问题盘点一下,坦率交换意见,希望是属于经常性互动。(马英九在记者会上表示
“两岸领导人会面”是历史性的一刻,不仅开启两岸新局、两岸互动的全新里程碑,相信两岸领导人会面的制度也因此建立起来,未来不论是谁当台湾地区领导人,都可以遵循应用。(台立法机构负责人王金平表示
这是两岸关系的重要里程碑,两岸唯有和平、合作,才是正确的方向。两岸未来的领导人都可以在这种格局下更有效交流,国民党乐见任何有利于两岸和平的交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强调
两岸最高领导人会面,对消除歧见,沟通及维持两岸和平稳定,及未来共同创造双赢,绝对有正面的意义。他期盼两岸未来能够建立两岸领导人经常性的会面机制,他对于马英九促成“两岸领导人会面”表示肯定,也相信台湾多数人民,一定也高度肯定。(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表示
此次会面在两岸和平进程的丰碑下再奠立崭新的里程碑,两岸关系已坚定迈向和平之路,划时代的的“两岸领导人会面”必然是“胸纳两岸,气震寰宇”的会谈,谱写两岸稳健和平、国际社会期待的跨时代篇章。(台湾《中华日报》社论)
这次是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面,‘九二共识’就是双方会谈的共同基础,是攸关两岸未来发展的重要定锚。(台湾《联合报》评论) [4]

历史回顾

播报
编辑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历史篇章。
1987年底,两岸同胞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翌年,双方在此基础上举行首次“汪辜会谈”,成为1949年以来两岸授权高层人士首次会谈。
1998年10月,“汪辜会晤”在上海举行,拉开了两岸政治对话的序幕。
1999年7月,时任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的分裂主张,致使两会商谈被迫中断。2000年5月,奉行“台独党纲”的民进党上台“执政”,陈水扁当局的“台独”活动不断升级,使台湾局势日趋严峻。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明了全国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台独”分裂势力的坚定意志。
2005年4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历史性会谈,并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郑重宣示: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连战回到台湾不久,“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被国民党列入政纲。
连战来访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于5月5日率团访问大陆。5月12日,胡锦涛宋楚瑜在北京举行会谈,并发表了会谈公报。
2008年3月22日,陈水扁和“台独”分裂势力企图通过“入联公投”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图谋遭到严重挫败。认同“九二共识”、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2008年5月28日,胡锦涛同时任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新形势下两党领导人首次会谈。半个月后的6月12日,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在北京举行了会谈,中断9年的两会制度化协商正式恢复。迄今,两会已举行十一次领导人会谈,签署23项协议,解决了关乎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
2008年12月15日,海、空运直航和直接通邮同步实施,两岸同胞翘首以待30年的“三通”基本得以实现。由此,两岸迈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崭新时代,各领域往来蓬勃发展,持续热络。
2012年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2013年3月当选为国家主席;2008年和2012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
2013年10月16日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在回答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会否举行“两岸领导人会面”问题时表示,两岸领导人会面是两岸中国人自己的事,无需借助国际会议场合。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2013年底在国民党中常会上表态,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将在2014年二月赴大陆,会见国台办主任张志军。马英九除了提前预告“张王会”的时间表,接受媒体访问时也表达,争取与大陆领导人习近平的会面意愿。王郁琦八号赴立法院报告时,重申促成“两岸领导人会面”有三大条件。
2014年2月11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南京与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举行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首次正式会面。
2014年4月16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范丽青表示,两岸领导人会面是多年来的主张,只要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都持积极开放态度。
2014年6月,张志军访台,实现了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互访。
2014年9月24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说两岸领导人会面无需借助国际场合(北京APEC)。
2015年3月27日,马英九谈“两岸领导人会面” [5],表示不排除、不强求。 [5]
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 [6]
2015年10月14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广州与台湾方面陆委会主委夏立言会面,就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以及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交换意见,达成积极共识。
2015年11月4日,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宣布,经两岸有关方面协商,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于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 [7]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习近平、马英九同时步入会见大厅。在数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的瞩目下,在响成一片的快门声中,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共同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这一刻将载入两岸关系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