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走勢】物極必反,10月1日國慶前後,香港各處都回復了不少生氣,港九各區也出現了人潮,國慶煙花匯演之後,約43萬人在兩岸一起歡呼及鼓掌,場面感動!香港回來了!

大灣區成為很強勁的消費力流動地帶

截至10月2日晚上9時,中秋、國慶三日假期香港出入境人次約270萬人次,其中入境約146萬人次,出境約124萬人次,說明了一個大格局,就是大灣區成為了一個很強勁的消費力流動地帶。

香港服務水平被比了下來

但當然,生意如何還要看商戶自己的本事,一切都是以競爭力及服務質素取勝!也顯然這個回合,香港的服務水平被比了下來,不少港人都欣賞深圳的性價比及服務態度!

港人為何失去了競爭力?

一個港深司機的形容十分「抵死絕核」:「深圳人學懂了香港十多年前的好嘢!但香港人就學了十多年前國內服務水平不足的衰嘢!」港人為何失去了競爭力?的確,香港近年被新的資訊世界「餵飼」了不少錯誤價值觀念!因此失去了很多優勢!我們應該深思!

為何不重播劉德華的廣告?

近期很多人都說:為何不重播劉德華先生有關服務質素的廣告?香港現在正需要提倡這種精神:「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唔夠架!」這些是民間的聲音,筆者認為值得大家深思!最近劉德華先生更成為了華為的品牌大使,這個果然無寶不落是優勢之勝!

香港社會已出現不正常的格局

早前,筆者和太太到屯門市廣場吃晚飯,當時是晚上8時30分,但餐廳就問我們介不介意9時15分交枱,他們要收工,我當然表示沒有問題,但事後回心一想,原來香港的社會已經出現了一個不正常的格局,太多餐廳早收工等於教育市民以後不需要安排夜生活了!

香港仍然未正式「復常」

看來香港仍然未正式「復常」,但筆者不是認為所有餐廳要遲收,我們應追求的是多元化,早收及遲收的餐廳都應該要有,這樣才可以滿足到不同需要的市民及行業,現在這種一刀切的消費文化是很不健康的。

港人需要分辨資訊

港人除了要重新振作自強不息之外,更加需要分辨資訊,香港現在仍然是最多資金的時候,但是樓價在此情形之下下跌,那顯然我們有些地方是做錯了,大小傳統紙媒/網上媒體也只報憂不報喜,消費者又怎會「開胃」!

好消息往往被以負面的形式報道

港人包括消費群日日打開電腦或者手提電話都充斥著壞消息,現實中往往都有好消息和壞消息,壞消息自然要面對和報導,好消息亦需要去開心接收,事實上香港不乏好消息,但是好消息往往被以負面的形式報道,市民接收到的好消息也被負面詮釋,這值得我們深思的!

用筆者教營業員的一句說話就是:「你苦口苦面,財神見到你都走啦!」

更多香港人樓市走勢/施政報告2023內容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汪敦敬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多年,於20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更強調在機會成本的法則下「買不買樓也充滿風險」甚至「不買樓的風險更大」!同時創立的「龍市理論」準確推演到市場的變化,得到廣泛認同及高度評價。
近年汪氏提倡「平民財技」,認為在波譎雲詭的世道中一般市民也應該講究理財的技術,故撰寫普羅大眾也能掌握的財技分享。汪敦敬經營企業的格言是「上善若水」,認為營商要「追求增值不求奪財」,祥益地產高度參與社區公益及慈善活動,融為一體!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