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 江漢關的鍾聲 - 新浪香港

新春走基層 | 江漢關的鍾聲

「噹噹噹……」2月9日,除夕一早,江漢關「80後」守鍾人張主鋒伴隨著鍾聲,踏進塔鍾內,開始一天的「巡鍾」工作。

江漢關塔鍾內部有5層。每層都由鐵梯架相通,梯架狹窄陡峭。5層塔鍾依次放置擺砣、主機機芯、面鍾(即表盤)等,頂上兩層為導向室和音響室。

自1924年塔鍾第一次敲響時,江漢關的鍾聲就成為好幾代武漢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甚至有句老話說,「聽得見鍾聲的地方才是漢口」。

張主鋒正調試原始的主機機芯。人民網記者 肖璐欣攝張主鋒正調試原始的主機機芯。人民網記者 肖璐欣攝

沿著高約十米的鐵梯架,塔鍾第二層就是主機芯室,在這裏張主鋒熟練地擺動鍾擺,「嘀嗒聲間隔均勻鍾擺就沒有歪,若出現嘀嗒聲不均勻就意味著鍾擺偏擺了。」校完鍾擺,張主鋒開始檢查齒輪,提升動力錘、檢查機芯運轉,整點校對……「這是最原始的主機機芯,現在的塔鍾已經用上了‘中國芯’,GPS加北鬥校準,精準度可以達到30億年誤差不到一秒。」

塔鍾銘牌顯示該鍾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一月一日安裝。人民網記者 肖璐欣攝塔鍾銘牌顯示該鍾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一月一日安裝。人民網記者 肖璐欣攝

記者看到,江漢關塔鍾的銘牌顯示,該鍾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一月一日安裝,距今一百年。

2016年,並非機電專業出身的張主鋒因為工作調動接棒成為新一代的守鍾人,「最開始接觸這個工作的時候,覺得比較有挑戰性、機會也十分難得。江漢關的塔鍾是一個定製化的產品,放眼全國,像這種規模的機械塔鍾也沒有幾個。」後來張主鋒在原守鍾人萬學桐指引下,開始愛上並享受這份工作。他認為,守護塔鍾是件有使命感的事情。「在這裏不需要手錶,聽鍾聲就能辨明一天的時間。」

塔鍾第三層看到表盤的背面。人民網記者 肖璐欣攝塔鍾第三層看到表盤的背面。人民網記者 肖璐欣攝

沿著鐵梯架繼續向上爬,來到塔鍾第三層,這裏是面鍾(即表盤),在這裏記者見到了塔鍾的「中國芯」。

2000年,由於塔鍾零件磨損,走時不準,運轉了76年的機械鍾換成了GPS電子鐘。從這一年開始江漢關塔鍾原來的機械機芯被原封不動放在了鍾樓第二層。

張主鋒檢查校準液晶面板上的數據。人民網記者 肖璐欣攝張主鋒檢查校準液晶面板上的數據。人民網記者 肖璐欣攝

2020年12月,江漢關博物館在GPS電子鐘的基礎上新增了北鬥模塊。30億年誤差不到一秒。「這顆在武漢誕生的原子鐘凝結了中國人的智慧,北鬥芯片已經集成到了智能控制櫃中,現在接收的是北鬥和GPS雙模信號。」張主鋒凝望著液晶面板上不停閃爍變化的北鬥數據,檢查著各種校準數據。

時光荏苒,兩江四岸高樓林立,霸榜武漢高樓數十年的江漢關如今已經難再稱為高樓。前後一個世紀,江漢關的鍾聲見證了這座城市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