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成见中什么是假名安立?

安立前不许有安立处,又承认唯假名不遮有境名言之外 如何理解?假如一切法唯分别安立,那么心本身安立前即无?若心本身亦待安立,那么心被安立前(需要未来心回…
关注者
11
被浏览
4,583

5 个回答

生住灭有无,以及劣等胜, 佛依世间说,非是依真实。---龙树菩萨《七十空性论》

首先很随喜,在知乎上,还有人在思维空性的内涵,龙树菩萨说过,思维空性是最殊胜的修行,因为正确的了解空性的内涵是我们唯一的解脱之门。

龙树菩萨作为最牛X的中观师之一,佛陀对于空性的究竟意趣,都是由龙树菩萨的著作来为众生解说的。因果缘起是佛教所有的宗派共同的见解,因在因缘和合时生果,所以果是由因力而生,是他力而有的,从而讲到了无自性的道理,讲到了:【缘起】

因由【缘】而离常边。

因由【起】而离断边。

从而入【中道】。

又因【缘起】而讲到【性空】

但是因果缘起的见解,最大的问题在于,因果是有前后次序的,在因时没有果,在果时因已灭。如果世间一切,都是按照因果缘起,确确实实因果的自性就是在境上的话,就会有很多与正理相貌的地方了。比如,想想你面前有一粒黄豆,我们可以说这个黄豆是黄豆芽的种子,这是完全没问题的,因为黄豆是形成黄豆芽的因,黄豆芽是黄豆因缘和合后生的果。可是,问题就来了,

当下黄豆目前来说只是黄豆,他还不具备产生黄豆芽的因缘,它也没变成黄豆芽。

也就是说,按照因果缘起的法则来看,此时说,黄豆是黄豆芽的因,这个说法不成立。

因为黄豆芽还并未形成,这个果还没出现呢,既然果都还没有出现,那你怎么依靠着这个果来说“此是果的因”?因为果还未形成呐,这个不符合逻辑。

如果一切因缘都具足,它已经变成了黄豆芽,那么我们可以依由当下形成的黄豆芽而说,黄豆是黄豆芽的因,那可以没问题。

所以问题就来了,因果缘起是有前后次序的,由因生果的过程完成后才能说,因果缘起。

如果果还未生,那如何说这个东西是果的因呢?因为果还未形成。

所以龙树菩萨认为,更细微的缘起就是『安立缘起』

而且我们人很多情况下是只是需要安立之后,就可以被满足,就可以说得过去的,不需要去寻找说,在因时果未生,在果时因已灭的,因为因果本身都是无自性的,是你永远找不到的。

重回到黄豆的例子中来,

那在世间中,我们为什么可以说黄豆是黄豆芽的因呢?

其实就是一种名言的施设,一种条件的提前安排

说白了,就是依靠着黄豆有可能成为黄豆芽的大前提下而说的,

这并不是因果,因为此时因果并为真真切切的发生在你面前,是不成立的。

也就是说,果之所以能被安立,是依靠着因来说的,

那因之所以是因,也同样是源自于因可能成果来说的,

因,果两者是互相依存的关系。

但是,有人会认为说,因由果安立的说法不成立,因为‘因‘也有它所形成的前因,但是按照这个角度来看,此时的’因‘就不能称为’因‘了,它是果才对,因为它有前因嘛,它是由这个前因而形成的’果‘

所以按照龙树菩萨的见解,一切万法所能构存在的形式,只有唯名安立而有。但是难点就是,如同与龙树同时期的诸多大学者所反驳的看法一样,因为中观论师说一切法都是自性空,那就没有办法安立一切法了,一切法都不存在了,你们是落入断边的。

龙树菩萨最后引经据论的解释了佛陀最究竟的意趣后也说道:【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原因就是,一切法之所以能够这么舒适,这么没有障碍的被人的意识所安立,最根本的原因是一切万法就是毕竟空,就是由他力而成,所以“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如果一切法的作用,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在他们本身上,那为什么不同的人,看同一件事物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应该所有人的所见与所想都应该一致才对,因为事物的性质是实实在在的在事物身上呀。所以“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如果事物本身不具本空性,那么事物也不能被安立,被存在了,因果的规律也要被否定了。

在《中论》中,龙树被问及,如同我们眼睛看到般,是存在的吗?龙树回答:不是

那如果我们眼睛看到般,是不存在的吗?龙树回答:也不是

所以存在于不存在,并不是在此物的境上实在的显现,一切都是在无寻无找的当下,在名言设定好的当下,而说的:生、住、灭、空等等名相,并非在胜义的观察下而说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会有胜义谛也是实有的危险了。

说了这么多,应成派所宣说的假名安立,该如何理解,他们认为如果事物的存在方式有两种,一种自性有,一种是安立而有。如果事物的作用就是在事物本身上,杯子的作用就在杯子上,汽车的作用就在汽车上,人的作用就是人身上。那么就应该被找到才对,就像显微镜一样,越被细分,越被放大,事物应该越来越清楚才对,可是不是,越细分,越寻找,是越来越模糊的,越来越无法获得他的作用。

所只剩下假名安立而有,或者取有,取名而有。

『假如一切法唯分别安立,那么心本身安立前即无?』

其实龙树菩萨所遮挡的并不是事物的有、无、生、灭本身,他所遮挡的是,认为事物是自己形成自己性质的看法。所以是否定看法,但并没有否定事物的存在和显现,这就是关键了。

一切法唯名安立,心本身也是因缘和合而生,比如,心可以分为三者:善心,恶心,无记心。

善心里没有恶心,恶心里没有善心呐,但是我有善心,我有恶心,我有无记心呀,那我如何要在我的当下,实实在在的找到心善、恶、无记的所依处呢?这是无法获得的,也是越去细分之后越模糊的。


『若心本身亦待安立,那么心被安立前(需要未来心回忆安立过去心) 如何安立他法』

这就是应成派否定上座部佛教如同灯熄灭般什么都消失和止尽的“无余涅盘”的主张。因为龙树菩萨在《六十如理论》当中说,意识本身不会随着因缘而断灭,是“无始无终”的,意识的续流,会随着因缘,不断的相续下来,所以不存在一个所谓的"心被安立前"的状态,还有一个关键在于,自己的心如果能被安立,那么心是被安立者,那所安立处是什么呢?同样也是你的心吗?那是自己的心安立自己吗?这又很奇怪,不符合逻辑。所以按照这样的逻辑去推,我不承认有"心被安立前"的状态,因为意识“无始无终”

宗喀巴的“中观应成见”实际上是反佛教的,或者说与“汉传大乘佛教”以及“南传上座部佛教”大异其宗,并且本质上它与“唯物主义”是相契合的,或者说最终导向唯物主义。因为他讲“诸法但名,胜义皆空”,这就是说根本没有一个所谓亘古不变的、万物之外的、抽象的而非具体的“真法性”,这都是虚妄想象建立,只是一个名词而已,唯名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