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個人品牌打造,源自「先把自己做好」哲學

文◎許紹猷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108

僅只是認同IDA的學習平臺、認同IDA這份榮譽能為自己的品牌加分,也很喜歡IDA年會每年都會帶著她到世界各地旅遊加學習。讓原本不知道有終身會員殊榮的余筱慧,無心插柳成為了IDA終身會員。

  原本從事服裝設計與批發工作的余筱慧,有次陪同服裝同行的朋友到國泰人壽辦理房貸利率調降,因而被一位國泰人壽的業務主管邀請加入保險業。她當時心想上班的地點能夠就近照顧年幼的女兒,同時先生的事業穩定,家裡的經濟沒有這麼緊繃,在稍有餘裕之下也鼓勵她可以多出去闖盪,看看這個世界、認識不同的人群,而余筱慧就在這樣的因緣際會之下進入了保險業。

  回想20多年前的環境,拜訪客戶就是要踏出公司、走入人群,親晤拜訪是業務員接觸客戶的唯一管道,因此對余筱慧來說,入行之後的首要考驗就是要有面對人群的膽量,除此之外與客戶對話時不僅要維持親切的態度,更要有相當得體的用字遣詞,特別是保險商品皆圍繞在生與死、傷與病,語氣與用詞都要特別注意,否則往往還沒談論到客戶需求或是商品功能,講錯一句話就可能讓客戶不想再跟業務員聊下去。

學會時間管理,當主管先把自己做好

  余筱慧進入保險業的第7年才升任主管開始帶人,原本只想要單打獨鬥的她笑說會願意開始帶人只是因為想幫助主管有更好的考核成績,但既然開始帶人,就會讓她去思考一個人做和一群人做有什麼差異。

  只要是持續待在業務線上的主管都會面臨到一個問題,就是當缺業績的時候就是業務員身分,而當缺人及需要輔導的時候就要切換回主管身分,雙重身分往往會讓時間不夠用,且基層業務員與主管所適用的公司制度也有所不同,都會讓一個新晉主管有許多的不適應,對當年的余筱慧來說也不例外。

  而在雙重身分下累積足夠的經驗之後,她認為主管應該先將自己的業績穩固,來自於2個主要考量;一方面是自己的收入不至於過度依賴團隊業績,另一方面則是當自己的業績亮眼,就能成為夥伴們的榜樣,不僅可用以身作則來激勵夥伴努力跟上主管,同時具有「市場性」的主管所說出來的話會更加有份量,能使夥伴信服,領導團隊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她認為領導團隊,主管一定要有氣度,要讓夥伴知道主管對團隊業績的要求並不是為了主管自己,而是關乎夥伴的收入。當主管的業績優異,自然就可以身體力行去證明這個道理。由此可知,氣度需要建立在業績優異之上,而這一切的根源離不開終身學習。

  在余筱慧「先把自己做好」的哲學之下,不僅連年達標國際龍獎IDA的標準,更一路成為IDA的終身會員,除此之外每年的IDA年會也從不缺席,還同時進修碩士班。她坦言不斷學習能讓自己與時俱進、開拓視野,也能更進一步認識更多的人,可說是有說不盡的好處,但也因為如此充實,時間管理就相當重要。

  余筱慧認為適度放權,讓夥伴擁有一定的自主性,以及懂得借力使力激勵夥伴,並且在用人上選用理念相同、容易溝通的夥伴,是她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兼顧個人銷售、團隊領導以及自主學習的主要因素。

團體銷售──既有效率又有樂趣

  個人銷售遇到的困難十之八九都來自於客戶拒絕,特別是早期的銷售方式多是用商品來找客戶,再不然就是亂槍打鳥,必然面臨到拒絕遠多於成交的狀況,便會導致工作上的挫折感多過成就感。業務員隨著年資及年齡增長,活動量會愈來愈少,所以找到能提升效率的方法很重要,對余筱慧而言,她認為「團銷」是一個相當有效率的做法。透過單位舉辦活動或是講座,一次就可以接觸到許多不同的客戶,並且把握機會引導及教育他們正確的保險觀念,之後再對有興趣、想更進一步瞭解的客戶提供個人化規劃建議,遠比一個一個去聯絡拜訪來得有效率,同時也符合她認為做保險就必須先廣結善緣的想法。

  余筱慧認為現在人的防備心較重,也不喜歡目的性太強的銷售模式,所以她都鼓勵夥伴多去參與各類主題的社團活動,一方面可以增廣見聞、增加人脈,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請具備專業知識的老師或是社團友人舉辦活動或講座,既沖淡了銷售的功利感,也可以使夥伴在生活上更貼近客戶,雖然常常聽說業務員要做到「客戶只要想到保險就想到你」,但不能變成「客戶想到你就只想到保險」。

有捨才有得

  「領導團隊要大器。」單位內常會舉辦一些活動,讓夥伴們各自去邀請一位想要加溫的客戶或是想要增員的對象參加,透過團體活動的氛圍勢必能更加緊密彼此之間的關係,這些活動的費用支出都由余筱慧個人支付,而良好的活動成效也印證了「有捨才會有得」的道理。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