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日報新聞 | 星島日報

港投非淡馬錫 助建創科生態圈

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成立逾年,首個投資項目終落實,與港產獨角獸企業思謀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政府指協議具有里程碑意義,並預告更多項目將陸續有來。港投公司頭炮選中獨角獸企業,傳遞出港府以更積極進取姿態推動創科發展,打造完善創科生態圈,培育更多具潛力的創科企業,成為香港經濟提速新引擎。慎選投資對象確保有穩定回報  政府前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港投公司,由政府主導投資策略目標產業,被外界視為「港版淡馬錫」,但這種說法是引喻失義,因兩者性質不同。淡馬錫是新加坡全資擁有的投資公司,業務遍及與新加坡國計民生相關的企業股份,以及具有投資價值的海外企業,但港投公司卻鎖定只投資創科企業,來提升本港競

2024-06-13 00:00:00

港大聲譽得來不易 各方顧全大局息風波

港大校政風波越演越烈,王沛詩出任主席的校委會與校長張翔隔空開火,矛盾日益白熱化和公開化,特首李家超為此介入,除了已分別約見張翔和校委會主席王沛詩外,當局更宣布成立調研小組處理港大內部爭議。公眾希望政府能發揮其影響力,盡快穩妥化解雙方分歧,以免港大得來不易的百年校譽毀於一旦。兩人管治作風迥異激化矛盾  校委會去年成立專責小組,就匿名電郵投訴張翔管理不當的指控展開長達半年的調查,今年4月查明證據不足,正當大家以為校政風波告一段落,7周後再起波瀾,校委會上月底被指繞過張翔,在其不知情下提出及通過多名暫任副校長任命,大有架空張翔之嫌,令到以王沛詩為首的校委會跟張翔的矛盾再度升級。多名港大校友給特首

2024-06-12 00:00:00

更新公務員守則 釐清角色與責任

政府早前頒布更新版《公務員守則》,述明公務員團隊須共同恪守的12項基本信念,包括維護憲制秩序及國家安全、政治中立、以民為本、績效問責,亦須遵守與《守則》要求相符且切合社會對公務員期望的操守準則。嚴格而言,這些信念並非新鮮事物,甚至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但鑑於過往確有少數公務員做出一些與職務不符的事,嚴重影響團隊專業形象,因此通過更新《守則》以釐清公務員的角色和責任,完全有必要。今後,希望全體公務員心無旁鶩,專注於協助問責團隊依法施政,克服困擾香港多年的深層次矛盾,以實際成績證明香港公務員團隊仍是一支優良隊伍。改善公僕形象 促進良政善治  昔日香港得以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廉潔、高效、專業的公

2024-06-11 00:00:00

拜登大打台灣牌 美軍審慎防中美開戰

美國總統拜登過去半個月大打台灣牌,兩次公開表示,若大陸對台動武,不排除出兵,更宣布新一批對台售武,並默許美國軍火商組團赴台,刺激台海局勢拉緊。然而,美國防長奧斯汀與中國防長董軍近期恢復舉行高層會議,強調加強兩軍溝通、防止誤判。美國政客因大選臨近,挑釁中國言行越來越激,反而崇尚武力的美軍卻態度審慎,要防中美擦槍走火。外界質疑拜登是否真心護台  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民進黨賴清德上月20日履新台灣領導人,並發表「新兩國論」,大陸為遏制台獨,舉行大規模環台軍演,顯示封鎖及進襲台灣島能力,並表明台獨挑釁一次,解放軍反制就向前一步。  按慣例賴清德的就職演說事前會先交美國會審批,反映拜登默許賴清德

2024-06-10 00:00:00

莫迪選舉受挫 有利美國遏制中俄

印度上周公布選舉結果,令外界大跌眼鏡的是,總理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不但未能大勝,在國會人民院連過半數席位優勢都失去,須與其他政黨組織聯合政府,打擊其強勢領導和強人形象。莫迪未來5年任期,仍會強推經濟改革,落實「印度製造」戰略,務求令印度成為全球第3大經濟國。然而,由於內部支持減弱,他更須依重美國,將令他對中國更加強硬,對俄國亦未必如過往般友善,影響中美俄三角博弈。「印度製造」戰略不如人意  莫迪的人民黨在國會人民院543席中,只取得240席,不但遠遜上屆303席,且少於國會議席一半,不能再一黨獨享執政地位,須組織聯合政府,令莫迪強勢領導受挫。  印度是一個多種族、多語言、多政黨國家,因為過

2024-06-09 00:00:00

終院海外法官請辭涉政治 沿用機制具實際價值

終審法院兩名來自英國的海外非常任法官岑耀信和郝廉思請辭,不難理解是受外國勢力政治操弄的結果,藉此打擊香港司法獨立,並動搖香港法治根基。近年接連有英國法官因抵受不住政治壓力而辭任,社會有聲音質疑是否有需要繼續保留海外非常任法官,但在考量現實情況,這個機制仍有保留的需要。不同範疇各具專長有助斷案  郝廉思在回應英國傳媒查詢時,辭任是因為香港政治狀況,但話鋒一轉卻稱繼續對香港終院和法官獨立性有充分信心。這番話前後有點矛盾,假如郝廉思對香港司法獨立有信心,那麼為何辭任?香港政治狀況這句話更是可圈可點,別有玄機,因香港政局早已回復穩定,而港府從不干預法院審判案件,能左右郝廉思決定是來自英國政府的壓力

2024-06-08 00:00:00

人才湧港誠可喜 廉潔核心價值須守護

過去一年多了人才來港,近日盛傳有人不惜走後門,冀為子女在心儀學校取得入學資格,消息引起社會關注。然而,相信事件僅屬個別例子,但也應讓大家提高警覺,有必要對新來港人士和公眾加強反貪法例宣傳,須守護廉潔核心價值。走後門陋習難立足香港  本港在疫後出現人才荒,政府推出多項搶人才計劃,截至4月底共收到29萬份申請,近18萬宗獲批,逾12萬人已抵港,當中最受歡迎的高才通計劃獲批達6.5萬宗,其中5.1萬人已抵港,若連同隨行的受養人,數目已超逾10萬人。這些人才計劃為香港帶來很多好處,除了填補因移民潮對創科、金融、商貿行業造成的空缺外,人才大多正值壯年,加上隨行約7萬名受養人,為本港日益老化的人口增添

2024-06-07 00:00:00

高等教育樞紐遇東風 學生宿位仍須解決

國際高等教育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布2025年世界大學排名,本港6間大學的排名均全面上升,對香港發展高等教育無疑打下強心針,有助香港建設成國際高等教育樞紐。儘管東風正吹條件俱備,但要將「留學香港」品牌建立成產業鏈,還有不少工作要做,其中學生宿位配套問題更須有解決策略。釋放教育產業潛力助港創收  QS在評估106個高等教育體系共1500間大學,就9個指標進行不同比重評分,結果本港有7間大學上榜,當中6間排名比去年明顯上升,港大排名最高,排第17,創下歷來最高名次,中大和理大也同樣創下歷史高位。香港不但是世界上學術聲譽表現最佳的地區之一,在國際教師比例和國際學生

2024-06-06 00:00:00

財赤短期難改 公務員劃一加薪算是較好方案

行政會議通過公務員加薪方案,高中低層公務員劃一加薪3%,低於薪酬趨勢調查早前所提出的4.01%至5.47%加幅。這是政府繼2022年後再次對公僕劃一加薪,相信是考慮到財赤後決定採取中間落墨,並將加幅壓低至私人企業可接受的水平,冀能平衡各方利益。  加薪方案出台後,多個公務員團體對加幅感到失望,指當前仍有2萬個空缺未填補,17萬公僕卻做着19萬人的工作,加上各部門削減1%經常開支,政府項目增加,又要趕死線,可是加薪幅度低於薪酬趨勢淨指標,有影響公務員士氣之嫌,可能會加劇人手流失問題。兼顧公僕士氣企業營商困難  公務員不滿加幅偏低是意料中事,因每年當薪酬趨勢調查出台,若淨指標是正數時,他們總是

2024-06-05 00:00:00

用心待客關顧需要 重塑香港旅遊口碑

「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唔夠㗎。」影星劉德華在20多年前拍攝推廣好客之道的廣告中說了這番話,深入民心;時隔20多年後,全新一輯好客之道廣告重新攝製,主角換上古天樂和宣萱,但焦點依然落在本港服務行業的質素上。這反映服務業態度欠佳,讓訪港旅客和市民遭到不禮貌對待,相關從業員須認真思考如何更好地提升服務質素,重塑本港旅遊業口碑。好客非只針對旅客須涵蓋市民  港府和旅發局昨天啟動大型宣傳活動,全方位推廣「多做一步,好客之道」,希望社會各階層積極參與,包括招募更多年輕旅遊義工幫助旅客、在學校推動與禮貌相關活動和選出學生擔任禮貌大使,並會推出新廣告片,分為餐飲、零售和交通業3個獨立故事播出,旨在傳遞一個

2024-06-04 00:00:00

改善服務質素 從的士車隊做起

香港的士司機濫收車資、兜路、拒載、無禮,以至車廂殘舊等頑疾,一直為人詬病。為了規範的士管理、提升服務質素,政府擬發出最多5個的士車隊牌照,並已收到15份申請。當局將在今年7月公布申請結果,獲發牌車隊須於一年內展開營運。  大家都希望,的士車隊制度之實施可成為業界脫胎換骨的契機,讓不同車隊之間,以至車隊的士和非車隊的士之間,產生化學作用,通過良性競爭,達致實質進步,以一流服務贏得廣大乘客的認同。  現時香港的士牌照總數逾1.8萬個,但政府當初發出這些牌照時,並沒有附帶任何直接與服務質素有關的條件,無意中形成一個漏洞,再加上的士牌照擁有權高度分散,規管極不容易,這些都是導致業界亂象叢生的原因。

2024-06-03 00:00:00

救日圓還是救經濟 日本央行陷兩難

日本央行過去一個多月不斷出手撐日圓,但仍未能挽救日圓匯價,外界猜測央行可能被逼本月中加息撐日圓。日本岸田政府利用弱日圓挽救經濟,然而效力正不斷縮減,日本首季經濟更陷負增長,加息更可能加劇經濟壓力,戳破經濟、股市表面繁榮現象。在撐日圓還是救經濟上,央行困境越來越大。  日本央行3月底結束長達8年的負利率政策,短期利率由負0.1%,調高至0至0.1%,外界期望日圓走勢轉強,然而日匯不但沒起色,反而持續下跌,4月底跌穿1美元兌160日圓水平,創出34年新低。日政府救日圓效果不彰續跌  為免日圓暴跌觸發市場信心崩潰,日本政府被逼入市干預,財務省昨天公布數據顯示,過去一個月日本動用近9.8萬億日圓(

2024-06-02 00:00:00

特朗普被定罪 美式民主堪憂

正謀求捲土重來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再創不怎麼輝煌的歷史,繼兩度遭國會啟動彈刻程序後,涉嫌在2016年大選前支付豔星掩口費而偽造文件一案,經紐約陪審團一致裁定34項控罪全部罪成,成為首位在刑事審判中被定罪的美國前總統。雖然法官要到7月才判刑,但特朗普繼續打悲情牌,營造自己是遭民主黨政治逼害的政治犯,為11月大選選情增添變數,也令社會更撕裂,使美式民主陷入混亂。  這項歷史性裁決出台後,民主黨聲稱是法律的勝利,沒人可凌駕於法律之上;直觀而言,這將嚴重打擊特朗普的形象,令世人關注會否影響他回鍋做總統的機率。由於美國憲法沒有條款禁止曾犯過刑事案的人士競選總統,故出現特朗普被定罪後仍可參選的怪現象。不

2024-06-01 00:00:00

顛覆案裁決具示範作用 給軟對抗者當頭棒喝

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昨天對「35+顛覆政權案」作出裁決,案中拒不認罪的16名被告,除劉偉聰和李予信外,其餘14人被裁定罪成。這是《香港國安法》生效後首宗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審結,不但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將涉案相關人士繩之以法,更對一些仍抱着進行軟對抗想法的反中亂港勢力予以當頭棒喝。釐清法律定義成今後指引  此案源於港大法律學院前教授戴耀廷在2020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前,組織和參與了一場民主派內部所謂「初選」,透過機制協調泛民人士參選,目的是爭取在立法會贏得至少35席,即過半數議席,繼而無差別否決財政預算案,藉此癱瘓政府運作,逼特首下台。警方在2021年初將涉案47人拘控,案件去年2月開審,開審前有3

2024-05-31 00:00:00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