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出錯了的人生──《比海還深》

是枝裕和的近作《比海還深》,可說是他近八年來最好的電影。八年前,他拍了《橫山家之味》,《比海還深》可算是姊妹篇,兩部電影的片名同樣來自從前的流行歌詞(《橫山家之味》日文原名來自石田良子〈Blue Light Yokohama〉的歌詞,《比海還深》則來自鄧麗君的〈別離的預感〉),同樣由阿部寬、樹木希林主演,主角名字都叫良多,也都滲透著導演對父母的思念。當然,《比海還深》作為一部入圍康城影展「一種關注」單元的電影,嚴格要求的話,我們可以批評導演八年來沒有進步,新作仍及不上《橫山家之味》含蓄雋永,但比起導演在這八年間完成的《援膠女郎》、《誰調換了我的父親》和《海街少女日記》,今次卻明顯多了一份懇切的感情。

「哪裡出錯了,我的人生?」是男主角良多偶然聽到的一句話,他當成金句寫在便條紙上,作為他創作小說的靈感。而這也是電影的主題。中年男人鬱鬱不得志,想當作家卻寫不出小說,屈就於偵探社打工,婚姻失敗,愈想自己不要像父親那樣嗜賭愛吹牛,愈是發現自己重蹈父親的覆轍。影片仍是導演一貫關心的家庭主題,也關乎失去,關乎難以割捨的感情。

是枝裕和找回曾經合作多年的攝影師山崎裕,是令這次電影更富生活質感的原因之一。導演前作《誰調換了我的父親》和《海街少女日記》改由瀧本幹也擔任攝影,瀧本平時多拍廣告,追求漂亮畫面,卻是太過乾淨明亮,尤其是《海街少女日記》,電影畫面幾乎都可截下來做攝影集。山崎裕拍紀錄片出身,從《下一站,天國》開始已跟是枝裕和合作,就更擅於捕捉角色之間的自然互動。而導演再找樹木希林演母親,也令整部電影活潑起來,她很能掌握故事裡喜中藏悲的情緒,亦為角色設計了不少小動作。小林聰美飾演的姊姊,儘管出場時間不多,個性已相當鮮明。至於阿部寬,這次飾演邋邋遢遢的大男孩良多,竟然把這個本來可以很討厭的角色,也演得讓人同情和共鳴。

《比海還深》以團地為背景,以那個屋邨區作為良多老家的場景。川島雄三的《溫柔的獸》、若松孝二的《隔牆有秘》、森田芳光的《家族遊戲》,都是筆者看過以團地為背景的電影名作。是枝裕和則著重突顯那是個人口日漸老化的社區,而當中不只有低收入家庭的廉價住宅,也有讓收入較高家庭居住的獨立屋,可能只是一條馬路之隔,已是不同社會階層的差別。樹木希林留守的老家,狹小得連開雪櫃也要坐在餐桌前的女兒俯身遷就,而戲中由橋爪功飾演的音樂興趣班老師,就是來自收入較高的家庭,住宅也寬敞得多,可以在家開班。(有關日本團地的詳細討論,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湯禎兆的著作《人間開眼》。)

而電影於東京近郊的清瀨市旭丘團地取景,亦是令電影情感真切的原因。那裡正是導演自己從九歲開始居住了近二十年的地方。回老家看母親的經歷,母親想搬進大屋的願望,公園裡被封條圍住的巨型滑梯,主角兒子打捧球以「四壞球」保送他人上壘的想法,父親買彩票的往事等,都來自導演的現實遭遇。而當中對細節的經營,諸如食物(變太硬的自製酸奶凍、過期的咖喱),或以不同角色寫毛筆字去鋪展他們之間的感情,以至那個幾乎被典當了的墨硯,都令這部家庭倫理小品更具生活氣息,更堪咀嚼回味。

作者: 
刊物: 
Year: 
Month: 
期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