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大屋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郑家大屋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内建筑,郑观应故居
郑家大屋(葡萄牙语:Casado Mandarim,英语:Mandarin's House),原名文华大屋,位于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风顺堂区龙头左巷10号,是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分。
郑家大屋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实业家、慈善家郑观应的故居,大屋由其父郑文瑞所建,其建筑年分可追溯至1869年。建筑为一院落式大宅,是澳门唯一的“荣禄大夫第”;建筑占地约4000平方米,纵深达120多米,顺序为大门、辅助房区、门楼及门楼后由两座岭南传统院落式建筑组成之主房区;大屋虽主要以中国岭南形制构建,但却有别于一般中式民居建筑,体现外来文化的影响 [2]
2005年7月15日,郑家大屋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
快速导航
全景图
中文名
郑家大屋
外文名
Casa do Mandarim(葡萄牙语)
Mandarin's House(英语)
地理位置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风顺堂区龙头左巷10号
开放时间
10:00—18:00(17:30后停止入场,逢星期三休息)
景点级别
世界文化遗产
门票价格
免费
占地面积
4000 m²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据郑家大屋余庆堂内的楹联所示,主屋建于1869年前。
1872年,郑观应的胞弟郑思贤建积善堂。
1881年,因郑家乐善好施,曾国荃题送"崇德厚施"匾额。
1886年,郑观应在郑家大屋辑着《盛世危言》。
1907年,郑观应在郑家大屋整理编辑《盛世危言后篇》。
根据租户回忆,20世纪20年代起,郑家大屋部分空间己开始被分租出去。
20世纪50年代,郑家后人散居各地,郑家大屋多处空间被分租出去,根据郑家后人所绘的分租图,一度曾有300多人在内居住,出现“七十二家房客”景象 [13]
1990年,发展商取得郑家大屋的所有权。
1996年,文化司署对郑家大屋进行测绘记录。
1997年,由于结构安全问题,郑家大屋妈阁街一侧的上截围墙被拆除。
2001年,澳门政府以换地形式取得郑家大屋业权,并交由文化局开始进行保护和修复工程。
2010年2月5日,郑家大屋完成修复展示并向公众开放参观 [3]

建筑特点

播报
编辑

选址布局

郑家大屋其选址并未遵从坐北朝南的传统布局,而是坐东南而朝西北。整体建筑群沿妈阁街修建,东西向有着长为120米的纵深,因地制宜,顺应地势 [11],沿着旧城区主干道妈阁街修建。郑家大屋背后就是俗称主教山的西望洋山,形成“前临镜海,后枕莲峰”的独特格局,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背山面水的风水要求 [14]
郑家大屋地块并不方正,呈不规则狭长形。建筑群被高墙包围,入口不特别讲究,与澳门其它中式民居无异,并无显赫之势,反而予人封闭神秘之感。根据建筑的总体布局关系可划分为或独立或相通7组建筑。自东向西,第一座为门楼,位于与妈阁街垂直的龙头左巷上,为三开间一进深的两层双坡顶建筑;第二座为沿东西向布置的单排建筑,第三座为紧接第二座的两层建筑及与其相连呈南北向展开的二门和文昌厅,两者均为一层建筑;第四座为两层高的建筑,以庭院为中心,东、北两面环内廊,西、南两面环房,其中西侧为第五座的建筑的外墙;第五、第六座两座为传统中式建筑,均为前一进两层、后进三层,中间围合成天井的布局方式,是郑家大屋中最为重要的两栋建筑;第七座为二层双坡顶建筑,据说由郑观应所建,昔日其规模更大,可惜部分已被后人变卖,建成新厦 [14]

建筑装饰

郑家大屋丰富多彩的装饰含蓄地将澳门的本土文化及多元文化呈现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不拘一格、相容并蓄、内容丰富的特点。其中在外墙上除有民居常见的草尾图案及壁画外,更有题材丰富,表现立体生动,寓意深远的灰塑。郑家大屋的灰塑主要表现在主要门口檐墙上,较大型的在第一、三四五座檐墙上,其做工精细,题材丰富,多为如意吉祥之意,如大富大贵、鲤跃龙门、封侯、福寿双全、松鹤长春、喜上眉赣等等。此外,在花园矮墙上及门楣窗楣上以至天花上都有西式花样灰塑,体现了中西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色 [14]
此外,建筑室内的木构件也有许多装饰,如木扇门、挂落,花罩等都以岭南吉祥花果为题材作透雕浅雅处理,并在其上贴金,表现了一定的富贵气派。郑家大屋的西式影响主要展现轿道南侧的联排式建筑及第四座的院落建筑上。前者为一层高平台建筑,外观平实朴素,但窗楣具明显西方特征,而室内则大量采用拱券结构体系,之间无间墙,形成连续的大空间。后者受外来影响更为明显,采用中央庭院式的方正布局,两面环内廊,两面环房舍,内廊采用连续券的结构方式,都与印度果亚传统建筑极为相似。而廊柱也为西式;院内采用芭蕉叶形窗户、葫芦形窗户、有果亚特色的连续支摘窗等,明显有别于中国传统庭院理念,富有异国情调;此外,入口也采用西式门拱装饰 [14]

建筑材料

整体建筑均以青砖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平面为连续的中式坡屋顶,建筑高度因房区性质不同而有所分别,仆人房区一般为一层高之硬山式建筑,局部为平屋顶;主房区建筑多为两层高,间中也有达三层者。
门廊内有花岗石梯级过渡至地平稍低的主建筑群空间。与传统中国民居不同的是,主建筑群各房区之大门入口与大宅入口不在同一方向,它们都面向西北,且都在同一直线上,前面有既宽且长的通道,通道中段有另一门楼将主次建筑分开,前段为仆人房区及外花园,后面为主房区 [7]
两房区之间以大内院相连。主房区主要由两座四合院式建筑组成,建筑都作两进深三开间式,其间以水巷分隔,建筑外墙檐壁均有泥塑浮雕装饰,而墙基则由花岗石砌筑而成,建筑之入口,特别是两个主入口,都采用与宅门入口相同的处理手法,即自檐口往内凹,与外墙身不处在同一直线上,而为表示其重要性,门框更以花岗石作材料,其中最重要之建筑入口更作两重花岗石门框设计,建筑室内一般作传统中式设计,但厅堂之位置则有别于一般置于地面层的传统做法,它设在二楼,整个厅堂占据三开间一进深之空间,为一抬梁式木结构形式。建筑虽主要以中国形制构建,但却处处体现中西结合之特色,中式建筑手法主要表现于屋顶、梁架结构、建筑材料、檐口、墙体之彩绘及泥塑浅浮雕、内院中多样的窗户,以及主入口自檐口往内凹的处理手法,还有趟拢门等;而西方或外国影响的则印证于一些室内天花的处理、门楣窗楣的式样、檐口线,以及外墙之抹灰等 [7]

主要建筑

播报
编辑

门楼

建筑主入口为一两层高之宅门建筑,建筑长13米,深7.9米。它与主建筑群分离,宅门入口墙身自檐口往内凹,上层开有窗户、下层为入口大门,檐壁上有中式壁画,为典型传统中式风格,门廊内墙身上设有神龛,而天花则是西式泥塑图案装饰。入口内部右侧牆上设置了一个简单的灰塑门官,以简朴为主,衬托建筑恢弘大气的格调。除中式传统建筑做法外,入口空间上也受到一定的西方建筑影响,如假天花以及拱形门洞。这种拱洞有别于传统半圆拱的做法,但于澳门同时期建筑中也是常见的形式 [6]
郑家大屋在布局上没有刻意建造独立的照壁,而是利用建筑的外墙来挡煞。在修复时基于可逆性及可识别性原则,参考郑家大屋内原有建筑元素,利用现代材料重新设计了一个可与建筑环境产生对话和协调的窗式,并种植绿色植物以化解入口的“煞气”,拉近新旧之间的历史跨度 [6]
门楼墙身中部的灰塑由多个不同故事和题材的灰塑组成,包括“鲤跃龙门”、“封侯”、“富贵吉祥”及“年年有馀”等。整幅灰塑长约15米。门楼一楼外墙上还有一副灰塑对联及琉璃通花漏窗:上联为“驻马客欣榕荫古”,下联为“步蟾人赏桂香浓”,横批“留月”。“月门”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已被清拆,最后按照荒废在旁的部分残存石构件来进行重构 [6]

轿道

“月门”后是一条廊道,因郑家父子都有官职,荣禄第是其宅第入口。访客前来拜访主人时,都在前面的长长廊道下轿或下马,才步入荣禄第。而轿夫及随从等都在外面等候,故此廊道又称为轿道。轿道尽头是大宅的二门。对联、月门、二门都与轿道在同一轴线上,层层框景,互为对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空间层次丰富 [6]
轿道

文昌厅及花园

文昌厅主要为郑氏族人读书的所在,厅堂外廊设圆形月门通向大花园。月门两侧有灰塑对联,上联为“现阴阳而合□”,下联为“借楼阁以撑天”,上联最后一字已缺失,不得而知;横批上为“琴棋书画”主题的灰塑,可见主人对子弟的期望。月门外挨著房子建有一亭,其设计亦中亦西,相当混杂,应是后期或经改建的建筑。
亭外就是大花园,昔日模样已不得而知,但在清理花园时,发现其铺地为不规则的小麻石,与澳门早期街道的“石仔路”铺地类同。在旧时的澳门,这种铺地不只用于马路,一些住宅建筑的内部空地也使用,郑家大屋的这块花园旷地应是一例 [6]

荣禄第

荣禄第是通往主房区的门道,前门共由八扇门组成,后门则是两扇木门,其门闩设于主房区一侧。门廊空间阔落,檐口下挂有“荣禄第”牌匾,说明此乃官宦之家。廊道内挂有曾国荃题写的“崇德厚施”牌匾,表彰郑家乐善好施的行为 [6]
荣禄第

大宅前地

大宅前地左侧排列郑家大屋的主建筑,右侧是新近复原的瓦花围牆。院落正中设石板櫈,供郑家族人休憇之用,由此可见此乃郑氏族人主要的室外活动空间 [6]

方形内院

方形内院入口有西式装饰,似乎暗示其内部的设计取向。此规整的四方形内院由一条L形迴廊及两座房屋的外牆围合而成,虚实相衬,甚有韵味。回廊为两层高,下层开敞,设中式月门及葫芦窗洞,柱子则具有西式柱帽及柱础;上层设有连续的排窗,分两层,其下为支摘式木百叶窗,其上则为固定的贝壳窗。这样的设计组合令此内院具有东南亚院落特色 [6]

馀庆堂

馀庆堂为两进三间凹门斗的建筑,只有前后厅,是郑氏家族主屋。入口是传统的广东式凹门斗做法:檐下墙壁有彩绘;门口设有“三件头”门组(即矮门,亦称吊脚门)、趟拢门及板门。门口挂有“通奉第”牌匾,两侧对联分别是“前临镜海”和“后枕莲峰”。两厅之间设天井,以便通风采光。后厅不设门扇,直接向天井敞开。前厅为生活空间,设活动门扇,可因应功能需要而拆卸,灵活处理。厅堂设有假天花,上有澳门常见的疏气孔,而天花上的西式灰塑花饰则体现了此建筑中西文化结合的特征 [6]
大厅采用抬梁式木架与两侧承重山墙的混合结构构筑,因而空间宽敞。于二楼采用梁架结构的做法在本地以至广东一带都是罕见的。楼板为满铺木梁结构,面铺两层黏土大阶砖,也是澳门少见。馀庆堂的主厅开设宽大的落地窗户,厅内四条木柱上挂有楹联,分别书写郑家的处世训言;横樑上则挂有“馀庆”牌匾。“馀庆”是郑观应之父郑文瑞之堂号,说明此屋为郑家的主屋。大厅前后墙头上有彩绘。二楼后厅长案后有一幅由十二扇屏风组成的折线形寿屏,其雕刻工艺在郑家大屋现存木雕装饰中最为讲究 [6]
馀庆堂

积善堂

积善堂建筑格局和馀庆堂主建筑类似,都是二进三间,但装饰较少。二楼大厅为郑观应之弟所建,其厅堂比馀庆堂大厅小,两侧为房间。据说郑家有后人一直居住在此,负责大屋收租及管理事务。房内设有一个很隐蔽的阁楼,可见大屋设计也考虑一些特殊的安全需要 [6]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文化故事

在上海从商20余年,郑观应从洋行当买办转型成民族资本家,历任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等。1886年,他回到澳门,就在郑家大屋中潜心整理思想,1894年完成《盛世危言》。在这本巨著中,郑观应清醒认识到发展近代工业的重要,提出“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还针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案 [12]

文化产物

  • 纪念币
2007年11月5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许可铸造及发行2008年至2019年农历年纪念硬币,2010年纪念币背面铸有郑家大屋 [10]
  • 纸币
根据澳门特别行政区第20/2008号行政法规,中国银行获准发行1000元、500元、100元、50元、20元、10元澳门元新版钞票,其中伍佰圆钞票的正面主景图案为郑家大屋 [17]
500元澳门币

文物价值

播报
编辑
郑家大屋建筑文化遗产的研究,有利于了解澳门近现代居住建筑的发展过程。它的存在,见证了当时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大屋内人们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状况,成为游客了解澳门地区文化和历史的一个物质载体 [15]
郑家大屋作为澳门少有的家庭式建筑群,其整体元素以岭南建筑风格为主,具有广东传统民居的典型特征,并受外来文化影响吸收了许多西方特色,可谓是中西方风格结合建筑的典型代表 [11];既体现了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也有选择地吸收西方的建筑文化及技术,形应有别于岭南地区的澳门民居的独有特色 [14]。郑家大屋的设计在设计概念、建筑结构、建造样式和建筑风格等方面均存在着多样性,深受当时欧洲建筑风格和传统岭南建筑风格的影响,这是欧洲殖民主义文化色彩与传统岭南风格元素碰撞产生出奇妙的化学效果,使郑家大屋焕发出神秘迷人的色彩,产生出独特的艺术价值 [15]
郑家大屋的建造方式结合了中国木结构搭建技术和西方建筑技术,充分体现了当时设计水平和施工手段的精湛技术。我们通过建筑中的施工技艺、中西结合的特有方式和各种功能的居住建筑等的分析比较,能清晰了解到澳门不同时期的建造水平和材料发展,更直观地看到澳门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与水平 [15]
郑家大屋的历史要素体现在其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时代中的各种变迁,如郑观应在此建筑内完成的《盛世危言》并在此生活成长,《盛世危言》曾影响了清光绪皇帝、孙中山和毛泽东等,对推动近代中国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2];与之对应的情感价值也就更高,游客在了解后,再参观大屋,自觉该建筑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研究表明,与郑家大屋相关的人物和事件的重要性影响了受众群体,当中包括事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了建筑文化遗产的情感价值 [15]

文物保护

播报
编辑
1992年12月31日,文华大屋(即郑家大屋)被评定为“具建筑艺术价值之建筑物 [8]”,澳葡政府的文化部门需要取得业权,方能进行修复保护 [1]
2002年,对郑家大屋进行修复研究和设计,并实施临时保护工程。
2003年,开始分阶段对郑家大屋各建筑实施结构维修工程,至2006年完成。
2005年7月15日,郑家大屋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
2006年,开始分阶段对郑家大屋各建筑实施建筑修复工程,至2009年底完成 [3]
2019年1月1日,郑家大屋入选澳门不动产名录,代码AM027 [9]

旅游信息

播报
编辑

地理位置

郑家大屋位于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风顺堂区龙头左巷10号(阿婆井前地对面) [2]
郑家大屋

门票信息

  • 票价
免费 [16]
  • 开放时间
10:00—18:00(17:30后停止入场,逢星期三休息,澳门公众假期照常开放。)
  • 导赏服务
现场报名,逢星期六、日的14:30-15:30、15:30-16:30,每场20人,语言为广东话或普通话 [4]
  • 客流限制
同一时间,全屋最多接待200名参观者 [5]

交通信息

可乘坐澳门公共巴士18路、澳门公共巴士28B路到达郑家大屋。

参观路线

入口空间→照壁前空间→入口院落的灰塑→轿道→文昌厅及花园→荣禄第→大宅前地→方形内院→大屋主建筑→馀庆堂→馀庆堂大厅→馀庆堂二楼后厅→积善堂二楼大厅→积善堂一楼→大宅前地→轿道→照壁前空间→入口空间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