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英特尔抢走台积电大客户,背后原因和影响有哪些?_腾讯新闻

深度丨英特尔抢走台积电大客户,背后原因和影响有哪些?

·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等行业
欢迎各位客官关注、转发
前言
联发科与英特尔的合作是英特尔提出IDM2.0后的首次大客户合作,同样对于联发科来说是一次代工厂转换的突破。
二者的合作,并不仅仅局限与晶圆代工,背后还透露出半导体产业链风向将变。
作者| 方文
图片来源 |网 络
图片
代工产业格局松动
晶圆代工方面,台积电、三星、格芯等代工厂一直占据大部分代工市场。
尽管英特尔提出了IDM2.0,想要再次重启代工,但一直以来都没有大客户订单。
根据英特尔在今年4月,首次公布的新合约芯片制造业务的季度财报,这部分业务的销售额从上年同期的1.03亿美元增至2.83亿美元,运营亏损为3100万美元。
但本次联发科的委托,即使可能给英特尔的订单并不如其他代工合作伙伴的可观,但这对于英特尔的代工业务来说是重要的一步。
并且,客户的首次开张,这其中的关键并非英特尔制程领先台积电,而是台积电客户会不会出现松动的羊群效应。
图片
押宝代工业务是唯一选择
而迫转型计划的背后,则是营收、利润的全面下滑,以及主营PC芯片、数据中心业务陷入负增长所带来的焦虑。
二季度财报显示,英特尔总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22%和109%,同时还创下多项尴尬纪录。
其中,客户计算集团营收和运营利润分别为76.65亿和10.85亿美元,同比分别暴跌25%和73%。
在边缘计算、自动驾驶等业务难堪大任的情况下,押宝晶圆代工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但面对台积电、三星这两个巨无霸对客户、人才、技术和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全面垄断,半路出家的英特尔能否突围,不禁要打上问号。
图片
站在联发科的立场,随着智能手机市场萎缩,它们必须做好两手准备,通过发展其他新兴业务缓解增长焦虑。
考虑到台积电以先进制程为主的生产线,以及相对较高的价格,转投英特尔是一个更经济实惠的选择。
二季度财报显示,英特尔客户计算集团业务营收和运营利润分别为76.65亿和10.85亿美元,同比分别下滑25%和73%。
值得关注的是,英特尔持续加码的代工服务(IFS)在2022年二季度实现营收1.2亿美元,同比下滑54%;运营利润为-1.5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5200万美元。
图片
英特尔与联发科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近日,英特尔官网发布公告称,已与联发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联发科将使用英特尔的代工服务(IFS)为其一系列智能边缘设备生产多种芯片。
双方合作的条件之一是英特尔须加入IC设计公司瑞昱,引入英特尔PC处理器的Wi-Fi 6芯片技术,并与瑞昱合作开发其他芯片源。
因此,联发科选择在芯片法案通过之际向英特尔下单,应该有两大关键因素,一是美国芯片法案,另外一个就是地缘政治。
英特尔与联发科合作洽谈已经超过一年,英特尔有意将低端的X86处理器技术授权给联发科。
英特尔授权X86处理器核心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可以换来联发科的代工订单;
二来英特尔计划用联发科来打击这几年大力崛起的AMD。
把低端CPU交给最懂得中低端市场的联发科去经营,相信联发科有办法做到让AMD[赚不到钱]。
作为台积电的第三大客户,联发科已与台积电合作超过20年。
图片
来自联发科的考量
①代工供应商的多元化,低价的代工价格。联发科长期集中下单于台积电,有违分散风险的考量。
台积电已经多次上涨代工价格,先进制程上调幅度达到了8-10%;成熟制程的涨幅在15%左右。
②与英特尔在其他芯片领域进行合作。英特尔和联发科的合作具有附加条件,英特尔需要引用自身的Wi-Fi 6 技术,以增强联发科在该领域的业务。
③打入英特尔NB平台供应链。联发科此前已经与AMD合作设计Wi-Fi 6E模组,AMD RZ600系列Wi-Fi 6E模块,搭载联发科全新Filogic 330P无线连接芯片。
图片
本次合作已发的边际效应
目前,英特尔主要潜在客户包括美国超微、苹果、英伟达、高通等,这些企业都是英特尔在芯片领域的直接竞争对手,对依靠英特尔生产芯片还持保守和谨慎态度。
因此,此次与芯片大厂联发科达成合作,是英特尔代工业务的一次实质性重大突破。
英特尔希望以此来大幅扩大产能,从而能在代工服务(IFS)上练手。
对于联发科等芯片设计公司而言,选择一家新的代工厂商,通常要面临为期两年左右的风险。
如果出现一些意外,导致代工厂无法顺利完工,则芯片设计公司就会错过市场窗口。
针对本次合作,联发科向来采取多元供货商策略,与英特尔的合作将有助于提升联发科成熟制程的产能供给。
而在高阶制程上则持续与台积电维持紧密伙伴关系,没有改变。
台积电2021年营收显示,主要的营收在于先进制程而并非成熟制程,台积电7nm及以下制程的营收,在2021年全年达到了50%。
此外,台积电在IoT领域中的营收占比在2021年仅为8%。
图片
英特尔代工或能有所作为
以最重要的晶体管密度而言,英特尔10nm工艺1亿/平方毫米的集成度要远高于台积电和三星的10nm工艺,与它们的7nm工艺在集成度上基本一致。
英特尔即将商业化的7nm工艺晶体管密度甚至可以达到1.8亿万/平方毫米的密度。
不止超过台积电5nm工艺的1.73亿/平方毫米的密度,甚至远超三星 3nm的1.7亿/平方毫米的密度。
也就是说,英特尔如今的工艺的确稍微落后于台积电和三星,但只落后约半代,远没有数字显示的那么夸张。
预计此次英特尔在代工业务上达成的合作,是英特尔首次从台积电手中抢下大客户,势必将加剧与台积电和三星的竞争。
图片
结尾:
此次联发科和英特尔合作仍处于初期阶段,未来,联发科是否会正式投片给英特尔量产,还难以定夺。
在联发科之后,是否会带动其他厂商和英特尔在成熟制程上开展合作,才是判断英特尔是否在晶圆代工取得成功的关键。
部分资料参考:半导体产业纵横:《英特尔代工联发科的背后》,观察者网:《英特尔发布“灾难性”业绩,半导体巨头困于何处?》,中国电子版:《英特尔与联发科建立代工合作关系:只是一小步》,第一观点:《联发科,英特尔“联姻”,台积电或在未来承压》
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回复,我们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