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珍(演员,马海德基金会创始人,马海德夫人)_百度百科

周素珍

演员,马海德基金会创始人,马海德夫人
展开6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周素珍(又名周苏菲、艺名苏菲,1919年5月19日-2023年12月12日),女,出生于浙江舟山(现为普陀区沈家门街道东横塘现东大居委会),1943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后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和话剧演出,1960年起曾导演和参与导演多部电影,如《矿灯》《春雷》《孔雀公主》《拓荒者足迹》。
周素珍的丈夫马海德一生为治疗麻风病呕心沥血,在他去世之后,周素珍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加入到麻风病治疗领域中,曾任中国麻风病协会副理事长、马海德基金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3]
12月13日,马海德基金会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马海德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名誉理事长苏菲同志于12月12日23点30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104岁。 [4]
中文名
周素珍
别    名
周苏菲艺名苏菲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19年5月19日
逝世日期
2023年12月12日
出生地
浙江舟山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周素珍,又名周苏菲、艺名苏菲,女,1919年5月19日出生于浙江舟山(现为普陀区沈家门街道东横塘现东大居委会)。
1935年,她为逃避包办婚姻赴上海,经友人介绍加入中国左联领导的话剧艺术供应社。同年夏天考入上海正风中学高中文科班,一边读书一边参加进步剧目演出。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同年8月,苏菲因积极宣传抗日,上了国民党特务的黑名单。苏菲随艺术供应社部分同志撤离上海,经香港、越南转至云南昆明,通过地下党组织介绍,参加昆明抗敌后援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1939年8月,经上海左翼作家联盟介绍来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文学和戏剧。
1942年,毕业后分配到延安“鲁艺”实验话剧团任演员,参加《带枪的人》等话剧演出。在延安,与国际友人马海德大夫结婚。
1943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苏菲随军从延安进入北京城。入京后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和话剧演出。1960年起曾导演和参与导演多部电影,如《矿灯》、《春雷》、《孔雀公主》、《拓荒者足迹》。
1988年起,苏菲任中国麻风病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麻风基金会、马海德基金会理事长,从事社会福利工作。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及讨论会议。
2023年12月12日23点30分,苏菲女士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104岁。苏菲女士儿子幼马在她身边为她送终,“母亲是在睡梦中平静走的,脸上带着微笑。”苏菲女士生前叮嘱家人千万不要麻烦大家为她后事来操心,一切平平静静。 [2]

人物事迹

播报
编辑
在丈夫去世后,为完成丈夫的遗愿,周苏菲把马海德留给她的3万美元养老金拿出来,兑换成人民币,于1989年成立了奖励麻风病防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工作者的基金会——马海德基金会。“他是治麻风病的,这个基金会还是治麻风病的,这是他生命的延续”周苏菲说。
周苏菲曾担任马海德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每年春节,她都会选择国内一家麻风病院前往慰问,并给予资助,她的足迹已遍布全国。此外,基金会还在云南援建了一所希望小学,招收麻风病人子女或患麻风病的小孩就读。这对传奇夫妻的一生在我国治疗麻风病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2]
周素珍

革命伴侣

播报
编辑
1940年3月3日,在延安一家饭馆里,苏菲与马海德举行婚礼。毛泽东、周恩来也频频举杯为新郎新娘敬酒。
苏菲丈夫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1910年9月26日出生于炼钢工人家庭,来自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医学博士学位。1936年6月,经宋庆龄介绍来到陕北苏区。1939年8月,在西安八路军招待所,苏菲第一次听到马海德名字,后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门口,苏菲第一次与马海德见面。双方都留下深刻印象。1940年除夕,延安鲁艺礼堂举行春节晚会,马海德邀苏菲跳舞,边跳边谈,十分投机。回到窑洞,马海德向苏菲倾诉了爱慕之情,第一次向她求婚。
当时,一个中国姑娘要和外国人结婚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受到朋友极力反对。但共同的革命理想和相同的情趣爱好,把他们结合在一起。这桩不寻常的婚姻介绍人是李丽莲李德的妻子)。
经中央组织部批准,1940年3月1日,苏菲与马海德在边区政府办事处正式登记,领取了婚姻证。从此,结成一对情深意笃的革命伴侣,并与之携手在革命道路上相依相伴了48年。 [2]
周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