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炒幣蝕近63萬 Google工程師︰投資加密貨幣有一個大忌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30912

22歲炒幣蝕近63萬 Google工程師︰投資加密貨幣有一個大忌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3/09/12 13:30

最後更新: 2023/09/20 11:02

分享:

分享:

現年22歲的美國男子Ethan Nguonly任職Google軟件工程師,據CNBC報導,他十幾歲就在父母的幫助下開始投資股票。如今,Nguonly的投資組合包括退休賬戶和經紀賬戶,以及兩棟分別位於佛州和加州的住宅物業,合共涉資近13.5萬美元(約105.8萬港元),更設下「35歲退休」的進取目標。只是如今走到這一步並非一帆風順,Nguonly就曾因炒幣虧損約8萬美元(近63萬港元)。

相關文章:

22歲谷歌工程師計劃35歲退休 152萬元年薪+投資地產 冀實現「FIRE」

Nguonly表示,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的半年多期間,他通過俗稱「孖展」(即保證金)的衍生工具投資加密貨幣,損失了約8萬美元,當中包括3萬美元的本金和估計5萬美元的未變現收益。

當年,Nguonly已經在比特幣(Bitcoin,BTC)和以太坊(Ethereum,ETH)投放了一定規模的資金,價值約4萬美元,另外他還投資了數百美元的山寨幣(Altcoin)如柴犬幣(Shiba Inu,SHIB)和狗狗幣(Dogecoin,DOGE)。而隨着比特幣價格上揚,他決定透過孖展形式購入更多比特幣,涉資約1.5萬美元。

Nguonly憶述,隨着比特幣價格飆升至歷史最高點,他的持貨總值一度勁彈約5萬美元。但去到2021年底,加密貨幣市場開始「牛轉熊」;及至2022年夏季,比特幣價格更暴瀉逾七成。

「我用了一些我不一定擁有的錢來進行投資,」Nguonly稱,「一旦加密貨幣市場發生逆轉,我的損失就會放大。」

炒孖展風險高 跌市隨時損失慘重

當投資者以孖展購買資產,實際上是從經紀借貸,即抵押按金,以便擴大投資規模、增加收入;但如果市場走向相反,投資者也將面臨損失更大的風險,一如Nguonly的經歷。當比特幣價格暴跌,他面臨追加保證金的通知,必須出售其持有的大部分比特幣來支付其貸款成本。 

為了在「炒孖展」時獲利,投資必須超過貸款成本,若然投資貶值,損失將更巨大。任何類型的證券都有可能發生類似情況,但加密貨幣等波動性較大的資產可能會讓孖展投資者更易遭受Nguonly曾經歷過的損失。 

事實上,以任何方式投資加密貨幣一直都有風險。即使在2021年11月比特幣價格觸頂前,投資加密貨幣也是極具投機性、波動性大而且不受監管的行為。因此專家對於相關投資有以下建議:

  • 衡量自身承受能力:審視投資額,維持在自己「輸得起」的規模
  • 切忌「心雄」:避免為增加獲利,而急於參與你不了解、不熟悉的投資技術或工具,例如期權交易或孖展

銘記教訓:只投資你手頭上擁有的錢

回首過去,Nguonly並不後悔投資加密貨幣。雖然他承認自己對加密貨幣價值持續增長的信念可能有點過度樂觀,但他認為,自己當年犯下的嚴重錯誤只是投入了太多資金,而且是他手頭沒有的資金。

如果不以孖展購買比特幣,Nguonly仍可能會在經濟低迷時期輸錢,但孖展使他過度槓桿化,大大加劇了他的損失。

如今,Nguonly繼續將部分資金投放於加密貨幣,但堅持投資較成熟的比特幣和以太坊,而不是波動性更大的山寨幣。「我仍然相信加密貨幣這個整體,」他說,「然而,我的確認為很多山寨幣可能風險很大,我避免向它們投入任何資金。」

他從虧損8萬美元的錯誤中學到的最大教訓是:「只投資你擁有的資金」。

Nguonly仍時不時冒一些財務風險。儘管有更多的資金可供投資,他表示,隨着投資組合的增加,他的風險承受能力有所下降。他目前專注於投機性較低的投資,例如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和購買房地產物業。 

相關文章:

加密貨幣超級富豪報告︰世上有6人擁10億美元比特幣

一生只會老一次 50歲前你要做到的7件事

【理財加油站】賺到人生第一個100萬後 你必需要做的5件事

=====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理財學堂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