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_百度百科

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

纳粹德国元帅、军事家
收藏
0有用+1
0
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德文:Karl Rudolf Gerd von Rundstedt,1875年12月12日-1953年2月24日),纳粹德国陆军元帅、军事家。
伦德斯泰特曾指挥第2集团军入侵捷克,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入侵波兰。对苏联的入侵期间,伦德斯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围歼了当时苏联元帅布琼尼部队的主力。1945年5月1日,伦德斯泰特在疗养地巴特特尔茨被美军第36步兵师俘获, [4]后被引渡前往英国。在审问期间再度心脏病发,被囚禁在英国。1948年7月,伦德斯泰特获释前往汉诺威的一间养老院居住。1953年2月24日,伦德斯泰特因心脏病发作,在汉诺威去世,终年78岁。 [4]
英国人认为伦德斯泰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最能干的指挥官。 [1]
中文名
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斯泰特
外文名
Karl Rudolf Gerd von Rundstedt
国    籍
德国
民    族
德意志
出生地
阿舍斯莱本
出生日期
1875年12月12日
逝世日期
1953年2月24日
毕业院校
格罗斯利希菲尔德高级军校
主要成就
围歼了苏联元帅布琼尼部队的主力
军    衔
陆军元帅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军人世家

1875年12月12日,伦德斯泰特出生于普鲁士阿舍斯莱本(位于今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的一个拥有旧贵族血统的军人世家。 [5]
中学毕业后,伦德斯泰特进入格罗斯利希特费尔德高级军校学习。1892年,毕业后被派到驻卡塞尔的步兵第83团任见习军官。 [5]

一战经历

1893年,晋升为少尉,开始了正式的职业军官生涯。 [5]
1900年,伦德斯泰特被晋升为中尉担任团副官。
1902年,进入普鲁士精英军事学院(此学院每年只招收160名新生然后以考试淘汰其中75%的学生)。
1907年,毕业并获晋升上尉调往总参谋部工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任预备第22师的上尉参谋。 [5]
1916年秋,晋升少校,任喀尔巴阡山某军首席参谋官。 [5]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任西线第15军参谋长。 [5]

一战之后

1920年,以中校军阶加入陆军,任骑兵第3师参谋长。 [6]
1923年,晋升上校。1926年,任驻卡塞尔的第2集团军参谋长。 [7]
1927年,晋升少将。1928年,任骑兵第2师师长。1929年,升为中将。 [6-7]
1932年任第3师师长及柏林第3军区司令,半年后又任下辖六个师的柏林第1集团军司令,这时候他已经是上将了。
1938年元月,陆军总司令维尔纳·冯·弗里奇突然被免职,伦德斯泰特因此同希特勒进行过一次激烈的争辩。同年夏,当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地区发生危机时,他指挥的第2集团军被内定为入侵捷克的主力。当慕尼黑会议解除了苏台德地区的危机后,厌倦官场生活的伦德斯泰特主动呈请辞职。据德国一些人说,在这之前,他一再警告要避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经历

1939年8月下旬,德军入侵波兰的前夕,伦德斯泰特被重新征召服役,希特勒任命他为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曼施坦因出任南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在入侵波兰的行动中,他们没有完全按照最高统帅部的计划执行,而是根据实际战况,毅然把第10集团军调到华沙北面阻止波军主力向东撤退,使波军大部遭到围歼。为表彰其卓越的指挥,希特勒授予他骑士十字勋章,并任命他为东线总司令。10月18日,调任西线A集团军群总司令。
1940年5月10日,德军在西线对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以及英国远征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这次代号为“黄色方案”的作战行动的实施,是按曼施坦因提出的“镰割”计划进行的。伦德斯泰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作为攻击主力,越过阿登山脉,直趋英吉利海峡沿岸,从马奇诺防线后进至瑞士边界,完成大包围态势。而B集团军群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开路,在航空兵协同下向阿登地区急进。“镰割”计划获得惊人的成功。英、法、比、荷、卢都溃不成军。卢森堡、荷兰、比利时先后投降,英国远征军侥幸从敦刻尔克撤回本土,法国也被迫于6月22日投降。7月19日,伦德斯泰特被希特勒提升为元帅。
1941年3月,希特勒在布雷斯劳召集会议,部署对苏联的入侵、伦德斯泰特又被调到东线,出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他指挥的部队除德军外,还有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等国的部队。6月22日,德军发起全线进攻,苏军节节败退,伦德斯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围歼了当时苏联元帅布琼尼部队的主力,于8月24日进至第聂伯河河口,突入苏联国土纵深达500多公里。8月到9月下旬,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又在其中央集团军群的支援下,攻占了基辅,俘虏苏联红军60余万人。11月,伦德斯泰特又指挥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17装甲集团军沿亚速海北岸继续东犯,一度曾攻占了罗斯托夫。伦德斯泰特由于积劳过度,在其指挥部因心脏病突发而昏倒,后经抢救才脱离了危险。此时严冬来临,他意识到后勤补给线过长,缺乏冬季装备的德军难以在当地长期坚守,于是建议将部队后撤100公里,希特勒没有批准,于是他以心脏病为由要求辞职。伦德斯泰特以为希特勒会表示挽留并接受其意见。不料希特勒却立即答复道:“我批准你的请求,请你马上交出指挥权”。伦德斯泰特把指挥权交给了德国陆军元帅瓦尔特·冯·赖歇瑙,但防线并没有守住,德军不久就被苏军赶到了米亚斯河一线。
1942年3月15日,希特勒重召伦德斯泰特接替身体原因离职的埃尔温·冯·维茨莱本元帅成为西线总司令。负责大西洋壁垒防御带的建造工作。然而此时的伦德斯泰特认为德国气数已尽,所谓的大西洋壁垒不过是欺骗国民的一种宣传手段。在上任后伦德斯泰特将指挥部设在巴黎并着手组织从其他战场抽调兵力打击西线的盟军,并收到一定成效。期间最值得一提的是8月19日在地厄培击败英加联军(第厄普突击战)。后因对大西洋壁垒的建造态度消极,督造工作被B集团军群总司令隆美尔接替。不久,在西岸防线的战略方针上与隆美尔发生巨大分歧,而希特勒则接受两人意见采取折中办法。
1942至1943年,西线无大战事,伦德斯泰特主要是在其总部所在地巴黎,与法国的傀儡贝当保持接触。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战争形势急转直下。伦德斯泰特此时已看到德国在军事上是必败无疑了。
1944年6月6日,盟军发动了诺曼底登陆战,仓惶且准备不足的德军很快便失去了制空权。在伦德斯泰特和隆美尔联名向陆军总部发出救援报告,要求动用被希特勒亲自掌握的四个装甲师预备队。陆军参谋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大将却以希特勒正在休息而拒绝报告,并认为这只不过是盟军声东击西的策略。对此,伦德斯泰特暴跳如雷。在次日上午9点,希特勒得知盟军进攻消息而动用预备队时,德军装甲部队因失去空中保护而显得毫无作为。伦德斯泰特和隆美尔严厉批评空军部队缺乏支援。随后德军节节败退,不到10天时间里,盟军已登陆超过50个师合计约100万人。此时伦德斯泰特主张希特勒与同盟国进行和谈,但却遭到拒绝。
1944年7月1日早上,威廉·凯特尔在电话中向他询问该如何作战,他失控大叫:“你这白痴!求和!”(德语:den Krieg beenden, ihr Idioten!)。而后隆美尔建议将部队撤离敌人空中及地面炮火火力范围之外重新整编,组织一场后卫战,同样遭到拒绝。
1944年7月2日,希特勒授予伦德斯泰特一枚栎树叶骑士十字勋章,同时任命京特·冯·克鲁格元帅接替了他的职务。伦德斯泰特回到德国休养,希特勒送他一张25万马克的支票,他把这笔钱如数存入银行,一直不曾动用。7月20日,暗杀希特勒的事件败露后,伦德斯泰特认为这是一种叛逆行为,他说:“作为一个军人,要受宣誓效忠的约束。”正因为如此,他与威廉·凯特尔和古德里安等人加入荣誉军人法庭,由伦德斯泰特担任主席负责审理谋杀希特勒的叛乱案。审理中开除了数百名怀疑反对希特勒的军官军籍,被开除军籍的人随即被军事法庭移交到由罗兰德·弗莱斯勒担任主席的人民法庭进一步审理,其中大部份都被判处死刑。
希特勒为了利用伦德斯泰特的影响以鼓舞士气,于1944年9月1日请他三度出山,再次担任西线总司令之职。10月18日,伦德斯泰特代表希特勒主持了隆美尔的国葬仪式,当然他并不知道隆美尔是被迫服毒自杀的。他很快就重整了部队参与了盟军代号“市场花园行动”的战役并取得胜利。12月16日,德军在西线发动了所谓“伦德斯泰特攻势”,即“突出部之役”。但实际上伦德斯泰特并不同意这次反攻,甚至根本不管,只是让他的部下们尽力而为之。他把自己的司令部仅仅作为传达希特勒指示的通讯站。虽然德军在反攻初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后续力量不足等原因,在损失了大量兵力、兵器之后,至1945年1月底又被盟军赶回原出发阵地。
1945年3月9日,在美军渡过莱茵河之后,他再次对威廉·凯特尔提出希特勒应该与盟军和谈而不是继续这场没胜望的战争,却又一次遭到免职。

战后

1945年5月1日,伦德斯泰特在疗养地巴特特尔茨被美军第36步兵师俘获, [4]后被引渡前往英国。在审问期间再度心脏病发,被囚禁在英国。虽然他被列为战犯,但因健康欠佳而从来没有接受审判。在他等候审判期间他的妻子和儿子均先后离世。
1948年7月,伦德斯泰特获释前往汉诺威的一间养老院居住。
1953年2月24日,伦德斯泰特因心脏病发作,在汉诺威去世,终年78岁。 [4]死后葬于斯托肯墓园。

主要影响

播报
编辑
在军事思想上,他既不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也不是一个守旧的人,比如在对待装甲兵的问题上,他虽不赞同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体制和战术,但又主张部队技术装备的更新,尤其是装甲部队的发展。 [1]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二战战俘
德国最高统帅部的佩尔西·E·施拉姆写道:①他(伦德斯泰特)被视为陆军中最卓越的战略家之一,根据某些评估,他比冯·曼施泰因和冯·克鲁格更胜一筹。②冯·伦德施泰特堪称“从毛奇和施利芬继承下来的德国总参谋部传统的化身”,他“除与生俱来的,教育和训练永远无法真正取代的天赋之外,他的过人之处在于其思维能力接受的系统培养,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具备了独特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保持着想象力与冷静的独特平衡”。 [3]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中将称他为“一位卓越的军人。他总是能注意到本质所在并专注于此。他对所有琐事都漠不关心,个性就像一位老派的骑士。” [3]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伦德斯泰特)一位表里如一的绅士。 [2]
史亚民主编《世界上下五千年·现代卷》:①在纳粹德国的高级将领中,声望像伦德施泰特这样高的人为数不多,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强,英国人认为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最能干的指挥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资历深,其资历在纳粹将领中是首屈一指的,人们把他视为德国陆军的元老,旧时德国军人的典型。②伦德施泰特是一个性格复杂,难以揣摸的人,他谦虚而又清高,缺乏自信而又多疑;有时沉默寡言,有时议论风生;有时感情冲动,有时又格外镇静和沉着。 [1]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 铁十字勋章(1914年版)
  • 铁十字勋章(1939年版,加授带)
  • 骑士铁十字勋章(1939年9月30日)
  • 骑士铁十字勋章加橡叶(1944年7月1日)
  • 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加剑(1945年2月18日)

人际关系

播报
编辑
伦德斯泰特家族是普鲁士有名的旧贵族军事家族,据说其家族的军旅生涯长达850年。父亲是一名少将军官。母亲来自一个中产家庭,他们共育有四个子女,伦德斯泰特是长子。他有一个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独生子。 [1]

影视形象

播报
编辑
1962年电影《最长的一日》,Paul Hartmann饰演伦德斯泰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