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特寫】關於丹佐華盛頓,你也許誤解的幾件小事-電影神搜

【人物特寫】關於丹佐華盛頓,你也許誤解的幾件小事:影帝丹佐很挑戲?演出《震撼教育》反派形象很掙扎?

「我不是來取悅觀眾的。」

這句話如果是從史蒂芬席格或是西恩潘口中說出,那麼一點都不奇怪。問題是,講這句話的人是丹佐華盛頓。這真是令人無法相信,可是這就是丹佐,一位萬千少婦少女的夢中情人、黑人演員史上奧斯卡入圍紀錄保持人、3 座金球獎、2 座奧斯卡、1 座東尼獎、榮獲美國電影學會終身成就獎 (AFI Life Achievement Award) 的優質演員。

他的票房吸金力已經超越了他的膚色、他的知名度也許讓他成為台灣觀眾最熟悉的黑人演員。但是另一方面,丹佐華盛頓卻也可能是好萊塢最容易被誤解的演員,讓我們來看看丹佐腦公被誤解的真面目。

影星:丹佐華盛頓。

 

1. 一心想成為電影演員?

如果丹佐華盛頓都不算演技派,那麼你對演技派的定義明顯有問題。在丹佐很早期的作品《哭喊自由》裡,他就入圍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超過 35 年的演藝生涯中,幾乎每一年都會推出新電影——不演電影的時候他可能在演舞台劇。

想必丹佐對演員生涯充滿了超乎常人的熱情與堅持,才能讓他像個公務員一般,持續呈現自己最精湛的一面。但事實上,電影演員從來不是年輕的丹佐最想從事的工作。

丹佐華盛頓在《哭喊自由》裡的造型。

丹佐在《哭喊自由》裡飾演黑人民權運動領袖畢柯。

丹佐年輕時——甚至包括現在——最大的夢想是成為百老匯的舞台劇演員,一週能賺上 650 美金的演出費,這就是能讓他滿足的生活。戲劇,這裡指的不是電視或電影,而是舞台戲劇,一直是丹佐的最愛。

原先丹佐也曾經不明白自己的志向,他念了法律預科課程 (Pre-law),這種課程是為了想成為律師的學生準備的,但丹佐也沒成為律師,他又去念了新聞課程,好像自己可以朝記者方向發展……兜來轉去,最後卻在參加夏令營的一份臨時表演工作裡,確定自己想要往戲劇方向發展的念頭。

至今,丹佐仍然想成為舞台劇演員,這不只是為了圓年輕的夢,他的理由很有道理:

「電影是操縱在導演手上的媒介,但舞台劇是屬於演員的。」

丹佐享受那種盡情發揮的淋漓快感:

「當然舞台演員也會接受導演指示,但當幕一升起,整個舞台就是屬於我們自己的了⋯⋯而觀眾的回饋(比起電影)是立即的⋯⋯每晚你都可以收到來自不同觀眾的不同反應。有些晚上觀眾從頭嗨到尾,但有些晚上,觀眾卻一點興致也沒有。」

舞台劇《冰人來了》。

《冰人來了》:讓人心情盪到谷底的經典劇碼。

如今他仍然堅持在他繁忙的電影事業當中,安排空閒給舞台劇演出,如同今年他演出了經典劇碼《冰人來了》(The Iceman Cometh)。

「我希望每隔 4 到 5 年,我都能來找一些好劇碼演出。」

2005 年至今他已經演了四部舞台劇,算算時間間隔還真的跟他的想法差不多。這是真愛,每晚要在舞台上連演 4 個小時,這真的不容易。也許有一天,我們得買張百老匯戲票才看得到丹佐精湛的演出。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