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哈里发_百度百科

四大哈里发

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的最初四个继任者
收藏
0有用+1
0
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在世时,既没有留下儿子,也没有明确的指定谁做继承人。因此,他去世后,接班人成了众穆斯林面临的首要问题,产生了激烈的角逐。先知的追随者欧麦尔(即第二任哈里发),主动承认了艾卜·伯克尔哈里发地位,至此结束了权利斗争,开始了四大哈里发时期。
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最初四个继任者,被称为“四大哈里发”。分别是:
阿布·伯克尔(又译:艾卜·伯克尔) (632~634在位)
奥斯曼·伊本·阿凡 (644~656在位)
* 哈桑·伊本·阿里 (661~662,半年的过渡期,阿里被暗杀后由其子哈桑暂任哈里发的位,6个月后权利移交穆阿维亚,因此正统哈里发的时间凑足了30年)
哈里发为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真主使者的“继承人”或“代理者”。又称“纯洁的哈里发”或“正统哈里发”。
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在世时,既没有留下儿子,也没有明确的指定谁做继承人。因此,他去世后,接班人成了众穆斯林面临的首要问题,产生了激烈的角逐。先知的追随者欧麦尔(即第二任哈里发),主动承认了阿布·伯克尔(又译:艾卜·伯克尔)的哈里发地位,至此结束了权利斗争,开始了四大哈里发时期
中文名
四大哈里发
概    述
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在世
名称来源
哈里发为阿拉伯文的音译
基本信息
阿布·伯克尔 (632~634在位)

名称来源

播报
编辑
哈里发阿拉伯文的音译,意为真主使者的“继承人”或“代理者”。又称“纯洁的哈里发”或“正统哈里发”。
四大哈里发(al-Khulafā’al-Arba’ah)7世纪继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之后领导穆斯林公社的4位政教合一的领袖的统称指艾布·伯克尔(632~634在位)、欧麦尔(634~644在位)、奥斯曼(644~656在位)、阿里(656~661在位)。因他们均系辅佐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有功的圣门弟子,并经由穆斯林民主选举产生,故亦称“正统哈里发”(al-Khulafā’al-Rāshidūn)他们执政年代虽短,但因对捍卫和发展伊斯兰教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且有与以后时代不同的诸多特点,故一般史书均把这段时间划为伊斯兰教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称之为“四大哈里发时期”或“正统哈里发时期”。

生平事迹

播报
编辑
四大哈里发
第一代融合时代
阿布·伯克尔·阿卜杜拉(573年-634年8月23日)阿拉伯语名为:ابو بكر الصديق。伊斯兰教历史上的第一任哈里发(632年—634年在位)。
阿布·伯克尔(又译:艾卜·伯克尔)生于麦加,是当地的一名富商。当先知穆罕默德开始传播伊斯兰教时,阿布·伯克尔成为最早的支持者之一,并以其财产支持穆罕默德传教。当穆罕默德遭到麦加贵族的威胁而不得不前往麦地那时,作为忠实追随者的艾卜·伯克尔也参加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迁徙(希吉拉)。
619年,穆罕默德在其第一个妻子赫底彻去世后,娶了阿布·伯克尔的女儿阿以莎;阿布·伯克尔因此成了穆罕默德的岳父。这无疑表明了先知对他的信任。
穆罕默德去世后,阿布·伯克尔于公元632年6月8日被麦地那的宗教领袖们选为穆罕默德的继任者——khalīfat Rasūl Allah(真主的使者的继任者),即哈里发。他承担了穆罕默德除预言外所有的一切职权。
在阿布·伯克尔的领导下,叛教的部落重返信徒行列,阿拉伯人也开始了对外征服之战。阿布·伯克尔在与波斯萨珊王朝拜占庭帝国的战争中均取得了胜利。在他去世后,欧麦尔·本·赫塔卜继承了哈里发的职责。
阿布·伯克尔 :早年经商,穆罕默德传教后,他首先皈信伊斯兰教,成为先知的得力助手,对先知忠心耿耿,被先知赐以“萨迪克”(忠贞者)称号。
622年,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时,阿布·伯克尔侍奉左右,不畏艰险,后又跟随先知鞍前马后南征北战。为先知开基立业建下奇功,因而被认为是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的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先知曾说:“在我的朋友们中,我不知道还有谁比他更得力。”
一上任就面临平定战乱、巩固政权的问题。对于各地的反叛行为,阿布·伯克尔采取了强硬的措施,很快稳定了局势、维护了半岛的民族团结,不仅使反叛者重新皈依伊斯兰教而且使边缘地区尚未受到伊斯兰教影响的地区伊斯兰教化。阿布·伯克尔英勇善战。接着,阿布·伯克尔开始了一系列的对外征服战争。
第二代纪元时代
欧麦尔·伊本·哈塔卜,又译奥马尔(عمر بن الخطاب‎,约591年-644年),是伊斯兰教历史上的第2任哈里发(634年起)。先知穆罕默德最著名的拥护者和战友之一。
欧麦尔·伊本·哈塔卜:继续前任的征服计划,东西线同时发动对叙利亚拜占庭的进攻。638年,著名的宗教圣城耶路撒冷投降。主教索弗拉那斯与哈里发讲和,阿拉伯人进入三教圣地。至此,包括大马士革霍姆斯约旦和巴拉斯坦在内的大叙利亚地区完全落入阿拉伯人之手。642年9月,占领埃及。
在欧麦尔一世的手中,阿拉伯帝国真正形成了。欧麦尔首创伊斯兰历法(希吉莱),以穆罕默德迁麦地那之年(622) 为伊斯兰纪元之年。
第三代开拓时代
奥斯曼·伊本·阿凡(阿拉伯语:عثمان بن عفان‎ , 574年~656年6月17日),为伊斯兰教历史上的的第三任哈里发(644年~656年在位)。逊尼派认为他是四位“正统哈里发”中的一位;而什叶派则认为他与前两位哈里发一样是篡权者。
奥斯曼·伊本·阿凡:年已七旬的奥斯曼当选为第三任哈里发(644—656在位)。他继续执行前任的扩张政策
在奥斯曼执政时代,阿拉伯骑兵仍然所向无敌。伊朗萨珊王朝被消灭了;在奥马尔时代征服北非的将领阿慕尔·伊本·阿斯挫败了拜占庭帝国夺回埃及的计划。高加索地区塞浦路斯也在军事压力下成为伊斯兰教世界的一部分。
奥斯曼继前任纂集的《古兰经》,后世称为“奥斯曼古兰经卷”,对阿拉伯语的统一和伊斯兰教的发展贡献极大。据《旧唐书·大食传》记载,永徽二年 (651) 即奥斯曼在位时期,大食曾遣使来中国,是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始。
奥斯曼执政的末期,大规模的征服运动已经接近尾声。
第四代内乱时代
阿里·本·阿比·塔利卜(阿拉伯语:عليّ بن أبي طالب ,约598年10月23日、599年或600年3月17日—661年1月28日)是伊斯兰教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穆圣)的堂弟及女婿,在656年至661年间统治阿拉伯帝国。逊尼派穆斯林视阿里为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的正统哈里发;什叶派穆斯林视阿里为第一代伊玛目,又视阿里及其后裔为穆罕默德的正统继承者。阿里及其后裔都是穆罕默德祖系圣裔的成员。穆斯林社会因对阿里继承人身分的问题发生分歧而分成逊尼及什叶两派。
阿里·伊本·阿比·塔利卜:什叶派第一代伊玛目(领袖),穆罕默德的堂弟和女婿。幼年家贫,经穆罕默德抚养成人,骁勇善战,文采斐然。奥斯曼被刺后,被推选为哈里发,并迁都伊拉克库法。他遭到穆罕默德遗孀阿以莎和奥斯曼同宗叙利亚总督穆阿维亚的强烈反对,随后,什叶派内部又发生冲突。 661年被哈瓦利吉派信徒杀害。叙利亚总督、倭马亚家族的首领穆阿维亚夺取了哈里发职位称一世,迁都大马士革,建立了倭马亚王朝。正统哈里发时代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