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是什么意思
搜索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是什么意思

头像
匿名用户
5992 次浏览2017.09.06 提问

最佳答案
本回答由达人推荐

头像
2022.01.14 回答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指的是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后庭院”,父母的养育之恩,用什么都不能回报。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此句出自《诗经·卫风·伯兮》。
作品原文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白话译文
我的大哥真威猛,真是邦国的英雄。我的大哥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
自从大哥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膏脂哪样还缺少?为谁修饰我颜容!
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大哥,想得头痛也心甘。
哪儿去找忘忧草?种它就在屋北面。一心想着我大哥,使我伤心病恹恹。



扩展资料:

《诗经.凯风》中另有“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亦是歌颂母爱的诗句。
谖草(黄花菜),还有一个好听诗意的名字:萱草,又名忘忧草。关于它的栽培历史可以上溯到两千五百年前。据《诗经·卫风》中《伯兮》篇记载“焉得援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援,忘也”。“忧思不能自遣,故树此草玩味,以忘忧也,吴人谓之疗愁”。《古今注》又载“欲望人之忧,则赠以丹棘(萱草)”,故名忘忧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经·卫风·伯兮

其他回答(2条回答)

头像
匿名用户
2017.09.06 回答
而是出征在外的夫君。树:虚词,愿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后庭院”(应当注意的是,原文中思念的对象不是母亲:“的”的意思。背:指庭院背阴处:动词,种植。之此句出自《诗经·卫风·伯兮》 言
头像
2017.09.06 回答
在《诗经·卫风·伯兮》中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诗句,而按汉代学者对这句诗的解释:“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就是说,谖草是一种忘忧草,如果种在母亲所居住之处就可以令人忘忧。所以后人就把母亲称之为“萱堂”,或简称为“萱”。

这里,“背”是指正北堂屋。“树”是动词,种植的意思。

焉得谖草(萱草),言树(种)之背。——《诗·卫风·伯兮》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