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保障跟上了嗎?

文◎許仲博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323

質子治療、標靶藥物、基因檢測……琳瑯滿目的醫療模式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然而這些項目保險是否能夠理賠恐怕是患者在選擇時的一大考量。定期的保單健檢及適度以定期險補足保障,才不會讓自己落入保障缺口之中。

 

  醫療科技飛速進步,不少疾病多了新形態的醫療模式,進而大大提升治療的成功率及預後情況等,這對患者而言固然是喜訊,但與此同時,醫療科技也對全民健保與商業保險造成衝擊,高額的手術及藥物費用無疑增添健保的財務負擔,未來自費項目恐怕只會不斷增多。

  再從商業保險的角度來看,由於早年保單在設計的當下未能預料到醫療科技的轉變,導致提供的保障與民眾現今的需求已有些出入。富邦人壽財務精算處副總暨商品精算部部主管黃國祥以早期的癌症險為例,因醫療技術尚未發達,故多以提供癌症住院保障為主,而隨著醫療模式的改變,早期癌症險能發揮價值的機會便相對受限。

新型態定期醫療險與弱體保單,與早年保單相輔相成

  當今醫療技術逐漸朝向「不住院醫療型態」發展,動手術不一定要住院,患者只要藉由門診手術便能得到完善的醫治。在此趨勢下,保險公司的商品設計能力也要跟著與時俱進,推出相對應的商品,才能滿足民眾的需求。

  以富邦人壽近年推出的定期健康險為例,除有「首次罹患癌症保險金」、「癌症住院醫療保險金」等基本保障外,同時因應現行多元新型癌症療法與精準醫療,保單給付同時包含副作用較少的「癌症質子治療保險金」,並納入罹癌後癌症基因檢測、癌症標靶治療、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等高額且須自費的癌症新式檢測與療法的給付,民眾便能以此類商品與舊有的保單相互搭配,來補足風險破口。

  而隨著飲食的精緻化,加上城市生活的繁忙與壓力,三高族群(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不斷增加,亞健康族群由於體況問題,在投保一般醫療險時,時常會遇到最需要保障的相關病症被列入除外、加費,甚至拒保等情形。

  黃國祥表示,保險公司亦針對部分有體況問題的族群設計專屬弱體保單,目前市場上弱體保單的承保客群包括糖尿病、三高、肝病、癌症、身心障礙等,但投保前仍須進行體況檢查或檢附檢查報告,在符合一定條件下才可投保,而保障的內容多以住院日額及手術為主。

  以富邦人壽推出的糖尿病弱體外溢保單為例,提供糖尿病前期及第2型糖尿病患者相關醫療保障(包括住院日額、住院手術、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如急性心肌梗塞、雙目失明、末期腎病變等),並鼓勵保戶在保障期間做好血糖控制,透過外溢機制的保費折減誘因,藉此養成自主健康管理習慣。

  另外,富邦人壽同時與糖尿病管理APP「智抗糖」攜手合作,結合其專業的糖尿病健康管理平臺,以提供保戶詳細記錄、追蹤趨勢、個人化提醒、建議及月報等服務,還可自動分析糖友保戶於APP定期上傳的血糖數值,協助保戶執行健康管理更有效率。

  由於目前弱體族群的相關發生率經驗相對較少,這在保單精算與設計上會是一大挑戰,但此一市場的需求性高,在蒐集充足發生率經驗後,預期保險公司將逐步規劃增加更多元的弱體保單,以滿足民眾的需求。

  黃國祥提醒,不同的人生階段所肩負的責任截然不同,所需要的保障內容也有所差異,民眾應透過定期的保單健檢有效檢視自身保障缺口,並針對自身保障較不足的地方進行強化,各保險公司亦皆有推出保單健檢相關系統,讓保戶能快速檢視自身擁有的保單。

不保證費率以及定期險,將是未來商品趨勢

  醫療科技的進步飛速,保險公司要推出符合需求保費又相對親民的商品有其限制,細探其中原因,乃是一般保險商品在設計時,會參考過去的經驗發生率及費用進行合理定價,但對於特定新藥或是醫療技術初期費用高昂的情況,何時費用能降低卻非保險業者能掌握,加上施作病患對象是侷限少數病例、未來是否會廣泛普及使用等因素,都會影響保險費用的合理性。

  因此在上述醫療費用及施作普及性無法有效掌握下,保險公司較難以推出長期保證又費率低廉的保險商品,為了降低此不確定性又要能推出涵蓋新醫療科技的保險商品,保險公司勢必往縮短保障年期及不保證費率方向調整,而這又與一般大眾希望長期保證費率的商品有所衝突。

  黃國祥總結,在未來新藥與新型態醫療科技項目愈來愈普遍及迭代頻率更快的情況下,以國外商業保險經驗來看,定期險搭配不保證費率會是一個較為可行的方向。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