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主权基金重仓科技股,狂赚1.5万亿,还增持拼多多、比亚迪_腾讯新闻

全球最大主权基金重仓科技股,狂赚1.5万亿,还增持拼多多、比亚迪

图片
挪威央行(Norges Bank)位于首都奥斯陆的总部,其下辖“挪威央行投资管理机构”(NBIM)负责管理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GPFG)。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 | 温世君
编辑 | 陈弗也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2024年1月底,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GPFG)公布了2023年惊人的投资业绩。
即便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6万亿挪威克朗(10.78万亿人民币),但大象依然能够起舞。2023年,其回报率达16%,全年浮盈22220亿挪威克朗(1.5万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用一个更直观的角度,相当于给挪威全国553.4万人,每人赚了27万人民币。
感慨之余,不禁要问: GPFG靠什么赚那么多钱?这家全球资本巨无霸,资金从哪里来?又买了什么中国资产?
投资什么赚了1.5万亿?
正如其名,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GPFG)只在挪威境外投资。由于体量巨大,同时覆盖六大洲65个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因此在世界证券市场上,能量不可小觑。
按照GPHG当下的资产配置策略:70.9%投资股票,27.1%投资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1.9%投资地产,0.1%投资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那么,用于股票投资的资金,约为11.34万亿挪威克朗(7.64万亿人民币)。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根据官方数据, 该基金是全球近9000家上市公司的股东,总共拥有全世界上市公司近1.5%的股票——反观人口数量,挪威的500多万人,不及中国很多地级市。
GPFG在2023年股票投资的收益是21%,但整体收益被拉回到16%,这是因为其他三大类资产的收益率低:固定收益资产回报6%;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回报4%,占比很低,而且有“政治正确”的功能;地产资产(非上市)回报不佳,为-12%。
实际上,2023年全球地产都处在一个低潮周期,这是美联储影响下的全球加息浪潮、疫情时的房产价格飙升后回调、全球通货膨胀导致地产业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的结果。
不过,这种重筹码放在股市的投资风格,让GPFG吃过亏——该基金曾在2022年亏损1.64万亿挪威克朗,同样创下了历史纪录。
但2023年业绩的大翻盘,不仅补上了2022年的亏损,也创下了盈利的新纪录。负责管理GPFG的挪威央行投资管理机构(NBIM)首席执行官尼古拉·坦根(Nicolai Tangen)对此的解释也很直白:“科技股表现尤其出色。”
图片
1月30日,尼古拉·坦根(左一)出现在年度业绩发布会现场。尼古拉·坦根拥有艺术史硕士学位,是当代北欧艺术的最重要藏家。来源:视觉中国。
举例而言:2022年末,GPFG持有微软全部股票的1.13%,是其资产盘子中第二大的个股,当时仓位的市值是1998.78亿挪威克朗(1365.89亿人民币)。到2023年末,持有微软股票的比例上升到1.26%,市值也飙升到了3583.88亿挪威克朗(2449.09亿人民币),超越苹果,成为GPFG持仓的第一位。
还有英伟达。2022年末,其持有英伟达1.08%的股票,持仓市值381.00亿挪威克朗(260.36亿人民币),虽然也是重仓股,但只排在股票盘子的第22位。到2023年末,持仓略有增加,达到1.17%——但市值却大幅飙升到1458.55亿挪威克朗(996.72亿人民币),成为GPFG持仓市值第五大个股。
背后的逻辑再清楚不过。2023年初开始,ChatGPT带动了一轮人工智能驱动的科技股价值浪潮,微软、英伟达等科技股是最大的受益者。而GPFG不仅早就手握“筹码”,而且坚定加仓。
从整体重仓股的情况看,GPFG对科技股偏好更加明显。2022年末、2023年末持仓三甲均为微软、苹果、谷歌,只是排序略有变化。整个芯片产业链自然也是重点——从光刻机到晶圆加工,从阿斯麦、英伟达,到三星、台积电,都是投资的重点目标。
图片
 2023年12月31日,GPFG持仓市值前20名的股票(以美元计),持股比例指的是持有该上市公司全部股份的权益份额。来源:NBIM,作者绘制。
2023年,这些科技股给GPFG赚了多少钱?其整体回报是8950亿挪威克朗(6093.08亿人民币),是第二大类消费股创造的3610亿挪威克朗(2457.66亿人民币)回报的两倍还多。
当然,最赚钱的前六只股票全部是科技股:
微软赚了1290亿挪威克朗、苹果赚了1140亿挪威克朗、英伟达赚了980亿挪威克朗、脸书(Meta)赚了780亿挪威克朗、亚马逊赚了740亿挪威克朗、谷歌(Alphabet)赚了720亿挪威克朗。第七名也算泛科技股,特斯拉,360亿挪威克朗。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也是其重仓股。2022年末,GPFG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全部股票的0.63%,排在持仓的第12位,当时的市值是518.34亿挪威克朗(351.64亿人民币)。到2023年末,增持到了0.85%,市值691.09亿挪威克朗(468.84亿人民币)。
不过,由于科技股涨得更好,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持股在整个GPFG股票盘子中降到了第14位。
GPFG的决策者或许是巴菲特的“粉丝”、价值投资的拥趸。
海量资金从哪里来?
全球排名靠前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很多都来自中东的石油国家。实际上,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GPFG)的资金来源也是石油。
提及挪威,大多数人想到的标签是北欧的高福利、峻峭的峡湾风光,亦或是三文鱼这样的海洋美食。但除此之外,挪威还有一个“硬核”身份——西欧最大的石油生产国。
2022年,挪威的石油产量是8900万吨,而除了独联体国家之外的整个欧洲,全年产量也不过14800万吨。挪威人口只有500多万,这些石油必然是盈余的,挪威也因此成为世界第九大石油出口国,次于中东的科威特。
在2023年的财富500强榜单中,挪威只有一家企业上榜,就是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上一年,其全年营收1508.06亿美元(1.07万亿人民币),占同年挪威GDP5794.22亿美元(4.11万亿人民币)的四分之一还多。
可以说,石油是挪威真正的支柱产业,也是支持其高福利的重要保障。
自然资源获得的财富如何用之于民?这是自1969年在北海挪威大陆架发现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油田之一埃科菲斯克(Ekofisk)以来,挪威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到了1970年代,二战后工业化的起飞让全球石油消耗大增。1971年,挪威埃科菲斯克投产。1972年,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成立。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石油禁运。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全球石油价格暴涨。
1974年,挪威财政部向议会提交报告《石油活动在挪威社会中的作用》,开始正式讨论该国的石油财富应如何使用。随着石油财富的不断积累,到1983年,由挪威央行前行长赫尔莫德·斯科恩兰(Hermod Skånland)牵头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政府将不断增长的石油收入建立一只基金,寻求投资回报。
图片
挪威所属的北海埃科菲斯克(Ekofisk)油田的海上开采平台,挪威是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生产国。来源:视觉中国。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第三次石油危机。同年,挪威议会正式通过《政府养老基金法(Government Pension Fund Act)》,授权建立政府石油基金(Government Petroleum Fund),定期将政府的石油收入(包括石油税收、开采许可证费用和国家石油公司的股息等)划入该基金。
这只基金在建立之初,目的是多重的:对冲油价下跌时的收入不足,在挪威国内经济收缩周期时为政府财政弥补赤字,应对挪威国内老龄化趋势……
更长远地看,这只基金也在为未来石油资源下降或者枯竭做准备:投资替代矿产。这和很多中东石油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战略是类似的。
1996年,政府石油基金正式从挪威财政部获得第一笔资金。1998年,挪威央行投资管理机构(NBIM)成立,负责管理这只基金。一开始也比较审慎,只有40%的资产用于投资国际股票市场。
2006年,挪威政府石油基金更名为现在的名字: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GPFG)。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废墟也成为淘金场。2009年6月,挪威财政部将基金的股票投资份额提高到60%。随之而来的是,这一年的回报率创了纪录:25.6%。
 2010年代开始, GPFG开始投资房地产,首先买下的是伦敦摄政街的113栋建筑。后续,又投资纽约、华盛顿、波士顿、东京等地的地产,都是核心区位,核心物业。
2014年,挪威央行行长提议将股票投资比例进一步提升到70%。2021年,开始投资于未上市的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这与股票、固收、地产共同组成了今天GPFG资产配置四大板块。
那么,作为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这些年赚了多少钱?
根据挪威央行投资管理机构(NBIM)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6月30日, GPFG来自政府资金流入合计43920亿挪威克朗(2.99万亿人民币)。自1998年以来,这只基金赚了78710亿挪威克朗(5.36万亿人民币),年化回报率5.99%。如果统计2023年全年数据,这个数字必然更加可观。
由于是基于央行外汇储备的法律和管理模式, GPFG投资范围从一开始就被限定在挪威境外。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之一,中国的资产自然也在其股票池之中。
图片
2023年12月31日,GPFG持仓市值前20名的中国股票(以美元计),持股比例指的是持有该上市公司全部股份的权益份额。来源:NBIM,作者绘制。
价值投资的风格依旧非常典型。从头部持仓来看,科技股是主线,叠加头部的消费、金融、医药股。不过,一些异动值得关注。相较于2022年,2023年末的持仓显示出其投资决策思路:
增持了拼多多,也加仓了阿里巴巴和美团,却减持了京东。继续买入了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对工商银行的持股却无增减。
在特斯拉身上赚到了钱, GPFG在2023年继续增持了比亚迪。但却卖出了贵州茅台。不过,这家世界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依然是这家A股市值第一企业持股0.16%的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