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度假(或長程旅行)該如何打包?行李準備的經驗談
其他

打工度假(或長程旅行)該如何打包?行李準備的經驗談

24 10 55293
creya
舊 2016-06-11, 16:17


一張單程機票,再度啟程,是我要將沉在心底數年的那個夢想,成為現在式的第一步,未知的前方讓我毫無把握此行是否會有收穫,我只知道若我不起身嘗試,夢想就永遠只會存在夜深人靜的夢裡。於是我再次來到南半球,再一次的打工度假,只是地點換成了世界最美的地理教室 – 紐西蘭,而這也代表了我又要帶著我的流浪天涯小包包離家好一陣子了。

但是…「到底是去旅行還是搬家呀?」整理行李根本就是在經歷人生抉擇,尤其預計旅行的時間越長,什麼都覺得會用得上,行李箱的東西就不知不覺如同聚寶盆漫~出來啦!於是行囊裡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只是等到要搬行李時就會怪自己了…



[ 俗語說:行李裝得好,移動沒煩惱 ]

雖說我的紐西蘭打工度假才剛開始,但有了澳洲打工度假二年的血淚經驗及往後數十次的大大小小旅行,練就了我一身能隨時打包離家出走的技能,也漸漸在肌肉酸痛中找到適合我自己的行囊樣貌。於是這趟紐打的家當可說是集結了我歷年精華的經驗累積,成為目前最適合我的旅行行李準備方式,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但總能有些方式值得分享讓大家參考嚕。


以下行李打包的分享,主要針對三個月以上、預期會移動好幾個位置的長程旅行。


究竟要當背包客?還是加入進箱客?

這幾乎是萬惡之首打包的依據,畢竟它決定了你到底能裝多少東西。背包和行李都曾與我同行,不同的旅行情況亦有各自適合的選擇,而我最常採用的方式是「行李箱加背包」,只是取決於多大的行李箱配上多大的背包,當然,以人的劣根性來看,容量越大就會越肆無忌憚的裝滿。

所以小生常談的經驗就是:無論你的選擇是背包還是行李、或是混搭,每一件都只裝到能夠單手提起維持十秒的重量,以我自己來說,一咖十公斤以內是我覺得最舒適的重量,不需要癡癡巴望英雄來伸出援手就能輕鬆上下樓梯,也不至於苦了身上的肌肉(不然隔天真的會像跟人打過架一樣)。


[ 小隻女如我當然又更需要很自量力,不然面對一個個的樓梯和斜坡可會欲哭無淚 ]



還記得當年第一次一個人的自助旅行,就是本來預計只進行一年的澳洲打工度假,拎了一咖原為 24 吋但已呈現加大到 25 吋的行李箱、以及一枚小背包,結果還未出國門,就先為行李超重付出血淋淋的現金代價,往後每次移動更是辛苦,最後發現超多東西沒用到又捨不得丟,通通原封不動返抵台灣。接下來的三個月歐行腿歐遊 16 國,我便痛改前非地改用一咖 19 吋的登機箱加上小背包,旅行得輕鬆自在,也證實我人生需要的東西不過就是一個登機箱那麼多(前提是當時是夏天呀…)。

之後即便是去日本、韓國等好血拼之地,就算用上 24 吋的行李箱,也都秉持出國門時不超過十公斤的原則。但好奇當背包客感覺的我,去年底的西藏行我決定跟同事借來 60L 的登山包,以十四天都有車接送的旅程來說當然毫無問題(喂~好意思說),但若要更長程的旅行,不僅要讓背包裝進所有家當、還要背著走,對我實在是個大挑戰。


[ 從澳洲打工度假的 25 吋行李 > 歐洲三個月 19 吋 > 西藏背包客,絕對是個歷經千年的演化歷程 ]



於是當我在準備這趟紐西蘭打工度假一年的行李時,考量想在紐西蘭登山露營的需求,卻又不想所有重量都往背上塞,最後決定了我目前為止非常滿意的選擇:「 40L 的登山包+20 吋登機箱」。

>> 40 升登山包 : Decathlon 迪卡儂男款 40 公升背部透氣登山背包 (也有女款 40L 的,只不過我偏好男款的配色。價格非常背包客但品質可比知名品牌的法國迪卡儂,有豐富的戶外運動用品系列,推薦旅人們去尋寶!)
>> 20 吋登機箱 :【WALLABY】20吋-ABS撞色黑邊直條申縮層霧面行李箱


[ 升級成為進箱背包客,行李箱放入較重的物品讓它們在地上跑,背包則放較輕與常用的物品 ]



對於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來說,大多數的時候行李箱能有效減少蠻多負擔,而中等身材的登山包則具有足夠容量裝隨身物品和筆電,登山露營時亦可單挑大樑,可說是長程旅行的絕配夥伴。才過境旅行到澳洲,我就帶著我這咖迪卡儂 40 公升登山背包去露營三天,其他暫時用不到的物品則留在行李箱內寄放在住宿處,完全能依多變的旅行型態隨時調整,也絲毫沒有負擔,頗為推薦呀!


[ 四天三夜的登山露營用迪卡儂這咖 40 公升背包就夠裝了 ]



40 升登山包與 20 吋登機箱的尺寸皆為可以直接登機的隨身行李範圍,往後在登機或托運的選擇上都有彈性,登機箱還選了能稍微加大尺寸的款式(但就必須送托運),這次絕不錯過任何擁有紀念品的機會!



這場生存戰究竟該帶多少東西、準備多少備用品呢?


事實就是,很多東西有好像不錯,但就算沒有,你也是活得好好的。以下幾條經由我身心淬煉後得到的評估準則,供參考:

醫療類等具特殊性、國外難取得的必需品值得放進行李箱,例如隱形眼鏡、或常用藥品,至於隱形眼鏡藥水在國外都買得到,就不需要多帶了。

具機能性的衣物、貼身衣物也值得帶,例如女性內衣在歐美可能較難買到適合的;而發熱衣、跑鞋等機能性服飾也可以從台灣帶慣用的。當然若是像運動用品或登山用品,在國外都有更多選擇,只是通常比較貴,若非立即要使用,就等在當地遇到特價時下手就好。

★ 只要心裡有「這個好像會用到」,就代表是非必需品,通常最後都不會用到。

在台灣不會穿的衣服、出國也不會想穿,就把它捐去舊衣回收箱吧!有需要買工作服時再到當地 warehouse 都能買到便宜的衣服,或是去二手市集、二手商店挖寶,移動時拋棄也不心痛。

同理,在台灣不常用的東西、出國也不會用,例如在台灣就不太敷面膜、出國後通常也不太會敷;在台灣就不愛看書,出國也蠻難變得啃書人士。若真的性情大變,各種日用品、美妝品當地一定都買得到,去二手書店買英文小說還超級便宜。

★ 瓶瓶罐罐最重了,減輕重量就從這裡下手,而且毫不需要帶備品,盥洗用品、乳液、保養品、以及佔空間的衛生棉…等,都只要帶一份就好,甚至帶家裡正在使用中的那些即可,用完了當地都買得到,試試看當地的品牌也不失為一種融入體驗的方式,說不定能找到超適合自己的商品(特殊膚質除外嚕)。

食品除非有真的有非吃不可的東西,不然盡量都不要帶。其實在國外的超市買當地食材都很便宜,華人超市也可以買到中菜的基本食材,畢竟帶食品過海關通常都是最麻煩的事,甚至可能千里迢迢搬來還被丟掉呢!

★ 從台灣郵寄東西也是很方便的,真的有不夠的用品託親友幫忙寄即可

因為如果你想帶上一整年份量的物品,代表你也會帶著一整年份量的物品東奔西跑,超惡夢的呀(想當初我去澳洲就是如此悲劇…淚);而且我們永遠不知道劇情會如何發展,一如我後來決定在澳洲多待整整一年,最後還是必須請家裡寄隱形眼鏡等用品,啊既然如此早就都用寄的嘛(攤手)。

而其實什麼都想帶、行囊裝入許多備品,通常都是因為覺得國外的物價高,希望從台灣帶去較省錢,但若是去打工度假,只要賺了當地的薪水,以當地的物價去思考的話一切都是小意思了,很多物品換算起來還會覺得在台灣生活真是大不易呢,因此所有日用品建議只要準備一個月的用量,預留給燒錢時期的用量即足矣,出發時行李箱越空,才有機會帶回屬於當地回憶的東西呀!只要記得錢夠就好了(好實在呀~有錢連整咖行李都可以不用帶了呀是不是?(喂~))


[ 別忘了背上勇往夢想的心就好了 ]



行囊挑選與打包小貼士

咱們葫蘆裡要裝的主要分成五大類,非帶不可的護照文件金錢類、盥洗醫療用品、衣物服飾、3C 電器用品、以及文具雜物礙於篇幅,各類的詳細清單請見此原文)。

而我習慣用收納袋依各類物品屬性分裝,這樣行囊內就如同有劃分好格子般一目瞭然好拿又好找,尤其是當要使用盥洗用品時,將袋子一把抓就能晃進浴室了,打包時只要把收納袋們塞進行囊裡超快速、也較不容易遺漏物品。


只要記得超過 100ml 的液體及刀片剪刀等一定要放託運的行李內,而電池、含電池的電器用品(如平板、筆電和行動電源)、打火機、護照文件等要放在隨身行李,其餘的物品及可隨個人意志擺放吧!



【 登山包 】


挑選登山包時我特別選擇有多隔收納夾層的款式,護照文件在機場都需要不時拿進拿出,暫時放在背包外夾層方便拿取;上蓋適合放太陽眼鏡等不想被壓到亦需要方便拿取的用品;底部還有附背包的雨衣,我也塞入一件人的防水極輕薄外套。


我的 3C 用品、旅遊書、畫具、和衣服都塞得進這 40公升的迪卡儂登山背包,更特別選擇有雙拉鍊的款式,方便拿取放置於背包底部的物品,光是在機場過安檢要把筆電拿出來檢查就方便很多。這次把常用的服飾放在隨身行李除了適應從北半球飛南半球的天氣差異而方便增添衣服外,當隨身行李被抓包有點超重時,還可以把衣服盡可能的穿到身上過關(我就這樣把四件衣服穿上身完全不怕冷的到紐西蘭,結果根本沒人查我呀…)。




【 行李箱 】


我喜歡使用 ABS 材質的軟硬殼行李箱,比布面軟殼有更多保護性,重量比全硬殼輕很多、且當行李快爆炸時表面還具有一點彈性可以撐大。

行李箱若是選擇硬殼的,通常會有一層內裏織襯,我會把一些不想被折到的紙放在織襯與硬殼的中間。


而行李箱有拉桿的那半邊通常會隨之凹凸,此時一些體積較大的瓶瓶罐罐、或是小包的收納袋物品等就可以填補拉桿間的空間,讓珍貴的行李空間不會被浪費。



而壓縮袋精簡空間後的跑服、保暖單品和部分瓶罐雜物可以輕易地就收到行李箱的另一半。這咖行李箱是出發前兩天臨時決定購入,從 24 小時購物挑選了這款可加大又巨大輪子的 20 吋行李箱,千元有找又很好拖拉,而且牌子就叫 Wallaby 澳洲小袋鼠,立馬決定入手(重點完全錯)。




【 手提袋 】


最後睡袋、羽絨外套與平時用小背包就放入大提袋中,這款提袋是可以固定在行李箱拉桿上,不使用時可以收納成小小一塊,頗為方便,移動時亦可作為食物袋。不需要坐飛機沒有登機尺寸限制後,還可以直接把睡袋綁在登山包下方,就又減輕行李負擔了。




所以到底要裝什麼?礙於篇幅,一年旅行的打包清單請見此原文

行李內都是身外之物,只要讓我們基本生活能夠正常的運轉下去就是一包好行李;而我們真正追求的,是在每趟旅程裡,將心中的行囊裝入豐滿的經歷與回憶,成為生命中一段難能可貴的養分。我也非常期待我的「紐到天涯海腳」旅程即將發生的各種未知!


原文網址: http://blog.creya.net/?p=83

Creya!可以呀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reyanet
Creya!可以呀 部落格 http://blog.creya.net/
此篇文章於 2016-06-12 01:58 被 小眼睛先生 編輯。
感謝 23
55293 次查看
薇安豆 的頭像
薇安豆 薇安豆 已通過手機驗證. 門號所屬國家:Taiwan
舊 2016-06-14, 09:14
可以請問你去西藏的後背包是幾公升的嗎?
逍遙浪子
舊 2016-06-14, 17:47
哈哈。。想起我第一次做背包客的時候。。也是像蝸牛一樣背著一個家到處走。。不過,我走半年應該更可以理解吧。
creya
舊 2016-06-14, 19:17
沒記錯的話是60L的唷

引用:
作者: 薇安豆
可以請問你去西藏的後背包是幾公升的嗎?
creya
舊 2016-06-14, 19:18
似乎是個必經路程呀~哈哈哈哈

引用:
作者: 逍遙浪子
哈哈。。想起我第一次做背包客的時候。。也是像蝸牛一樣背著一個家到處走。。不過,我走半年應該更可以理解吧。
kimmydefaru 的頭像
kimmydefaru
舊 2016-06-14, 19:50
大大
想問放在粉紅色行李箱上的那個手提袋
灰色底中間有一塊螢光芥末的袋子

感覺很好用耐操
可以介紹一下嗎

因為只看到介紹登機箱與背包
沒看到這個..........

甘溫

我也覺得行李箱內再自己分類一小包一小包很方便
而且最好有提把的小提包
提了就走!爽度破表
creya
舊 2016-06-15, 16:50
Hi kimmydefaru

我是在這裡買的(當初剛好在特價比較便宜), http://www.momoshop.com.tw/goods/GoodsDetail.jsp?i_code=3797189&Area=search&mdiv=403
是真的蠻好用,走平路時都不用多提一袋,把重量通通交給行李箱就好,不過上下車或是樓梯時還是要拿起來才好提行李箱。

不過我的套拉桿處現在開始有一點點脫線,要做些家政手術了,所以也不知道算不算耐操就沒特別放我買的連結了,網路上也有很多不同品牌(?!)的同功能商品,也可以找找看喔~


引用:
作者: kimmydefaru
大大
想問放在粉紅色行李箱上的那個手提袋
灰色底中間有一塊螢光芥末的袋子
感覺很好用耐操
可以介紹一下嗎
因為只看到介紹登機箱與背包
沒看到這個............... (恕刪)
感謝 1
逍遙浪子
舊 2016-06-15, 17:16
引用:
作者: creya
似乎是個必經路程呀~哈哈哈哈
必須經過,才會知道什麽只是幻想,其實用不着。。
就像睡袋一樣。。就算在青海,中甸,内蒙古都沒拿出來用過。
拿著5公斤重相機器材包包。。誰知。。最漂亮的照片居然是用傻瓜機拍的。
。。。
只有一個好處。。健壯了。
creya
舊 2016-06-17, 10:56
太同意你健壯這個結論了,不過我比較多的是徒留酸痛,回台灣都要瘋狂去按摩呀~

引用:
作者: 逍遙浪子
必須經過,才會知道什麽只是幻想,其實用不着。。
就像睡袋一樣。。就算在青海,中甸,内蒙古都沒拿出來用過。
拿著5公斤重相機器材包包。。誰知。。最漂亮的照片居然是用傻瓜機拍的。
。。。
只有一個好處。。健壯了。
逍遙浪子
舊 2016-06-18, 00:40
引用:
作者: creya
太同意你健壯這個結論了,不過我比較多的是徒留酸痛,回台灣都要瘋狂去按摩呀~
身體是一部機器,不同是它會自我維修。。可是維修也需要時間啊。。
所以我會拼兩三天,休息一天。 或者住一個星期的背包客棧,就會享受一天好一點酒店。
休息是因爲要走更長遠的路

我的出發地和終點地都是曼谷,因爲經濟,方便。
先在曼谷住兩三天養好旅遊心情在出發。
回到曼谷之後再修養身體,安下浪蕩的情緒,養好上班的心情(才不會像某人剛回到機場就想再走)回家才能安心工作。

工作是爲了生活,旅遊是爲了快樂〉〉〉生活。。快樂
醉家幻紫媞
舊 2016-07-25, 08:29
想知道可以固定在行李拉桿的袋子在哪買的,
有計劃想去金門玩個4、5天,可能會冬天去,行李可能會不少


主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