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香港中医药教研机构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位于香港的香港浸会大学下属二级学院。 [1]
中文名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外文名
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HKBU
院    长
吕爱平教授
所属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课    程
本科学士,硕士,博士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是香港最早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一向积极推动中医药在教学、研究、医疗服务及科技开发等范畴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为香港的中医药发展作出贡献。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本港最具综合实力的中医药教研机构。
学院率先于1998年开办全港首个中医学学士及生物医学学士(荣誉)课程,标志著中医药教育纳入香港的正规高等教育系统,亦是香港中医药发展的里程碑,其后于2001年创办全港唯一的中药学学士(荣誉)课程。时至今日,学院已经建立了拥有本港特色及配合社会需求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包括提供中医和中药本科教育、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教育、博士后研究计划,以及各种类型的持续及专业教育课程。此外,学院拥有一幢楼高九层的专用大楼,是香港所有大学校园内唯一单幢式专为中医药教育而设的大楼,为教学及研究提供先进而齐备的仪器设施。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学院十分重视研究工作,研究水平居于国际同类研究前列。学院学者经常于国际SCI英文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及出版专著,并获取多项授权专利。此外,学院在抗癌及抗炎研究、中药质量控制、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应用等领域已形成学术优势,更先后成立「癌症炎症研究中心」和「香港中药检定中心」,进一步巩固学院在这方面的领先地位。

医疗服务

播报
编辑
随著社会对中医药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殷切,学院临床部开办的中医诊所数目持续上升,迄今已达十五家,遍及香港各区。学院藉此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中医药医疗服务,回馈社会,同时也可作为未来建立和营运香港中医教学医院之借鉴,把中医药服务完整地纳入公共医疗服务系统之中,充分发挥其效益。

国际化进程

播报
编辑
此外,学院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方面不遗馀力,已与欧美、亚洲和内地等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建立了伙伴合作关系。学院将继往开来,协同发展教学、研究、医疗服务、科技开发及知识转移等各大范畴,不断为中医药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使命和愿景

播报
编辑
使命
学院开办优质的教学课程、从事尖端的学术和临床研究,并提供优质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在各方面力臻至善。此外,在维护学术自由的同时,亦竭力提升中医业的专业标准和操守,务求把中医融入香港公共医疗架构之中。通过结合教学、研究、医疗服务和科技,我们积极推动学院全面发展,锐意促进中医药与时并进及国际化。
愿景
我们致力推动中医药迈向现代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并且积极寻求各界支持,期望尽早落实建立香港中医院,为普罗大众提供完整的中医医疗及保健服务,同时为本港培育的中医药学生提供宝贵的本地中医院实习及就业机会。

核心价值

播报
编辑
我们的核心价值是:
通过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中医药教学,追求知识,发展专才;
追求卓越的学术成就,坚守中医的专业精神;
成为一所教学、研究和临床诊疗服务环环紧扣、相辅相成的综合机构;
建立关怀社会的专业团队,造福社群。

咨询委员会

播报
编辑
(2014-2016)
主席
黄英豪博士, BBS, JP (主席)
荣誉顾问
谢志伟博士, GBS, JP (荣誉顾问)
召集人
吕爱平教授
成员
(以英文姓氏排列)
陈建强医生, JP
陈文绮慧女士, BBS
范佐浩先生, SBS, JP
冯玖医师
黄聿教授
柯加恒医生
丁志辉先生
黄港住教授
黄光辉先生, MH
黄杰医师
黄谭智媛教授, JP
伍焜玉教授
余秋良教授
翟理祥教授

研究发展

播报
编辑
介绍
中医药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至今日,中医药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科学性与医疗价值也日益彰显,正在发展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
学院是香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先锋,学院拥有本港最大的中医药教研队伍,研究实力雄厚。 学院已经建立了高水准的中医药研究实验室,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研究水准居于国际同类研究前列。许多高水准的研究论文和学术专著在国内外发表,另有多项研究分别获得美国专利商标局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专利。
近年来,学院在研究生课程、研究设施及表现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学院正承担由香港研究资助局、香港创新科技署、香港食物及卫生局、香港卫生署、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有限公司、香港浸会大学,以及社会企业和人士资助的数十项研究课题。为配合科研方面的迅速发展,学院著力提升研究设施及条件水准,自筹资金购置了高性能的设备,使学院得以跻身于中医药与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国际前沿。学院在中药鉴定与品质控制、抗炎与抗癌研究、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应用等领域已经形成优势。总而言之,学院已经发展成为本港最具实力的中医药教研机构,也是本港发展中医药的龙头。

研究基地

播报
编辑
香港浸会大学校园研究所
岑尧宽岑碧泉纪念癌症炎症研究中心 (CCIR)
骨与关节疾病转化医学研究所 (TMBJ)
香港中医药临床研究中心 (CMCS)
高智明伉俪柏金逊症研究中心 (CPDR)
康臣肾病中药研究中心 (CCRD)
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 (CSCM)
香港境外(内地)研究基地
香港浸会大学(海门)科技研究院
香港浸会大学常熟研究院
联合研究基地
暨南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新药开发联合实验室
陈新滋院士骨与关节疾病转化医学工作室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香港浸会大学骨与关节疾病转化医学研究所中西医结合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分室
香港浸会大学与西北工业大学空间骨骼系统健康科学联合研究中心
云南民族大学 — 香港浸会大学传统天然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
香港浸会大学移动健康管理系统研发平台
香港浸会大学─贵州益佰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联合研究平台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浸会大学中药创新研发平台
大学 — 企业协同创新平台

研究领域

播报
编辑
中医证候诊断系统生物学基础研究
骨与关节疾病转化医学
中药鉴定及检定
治疗癌症及炎症、功能性及器质性肠胃病以及神经退化性疾病的机制、临床试验与中药新药研发

课程设置

播报
编辑
学士学位
中医学学士及生物医学(荣誉)理学士(双学士学位课程,六年制)
Bachelor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Bachelor of Science (Hons) in Biomedical Science
中药学(荣誉)学士课程 [2]
Bachelor of Pharmacy (Hons) in Chinese Medicine
授课型硕士
中医学硕士
针灸学硕士
中医健康管理学硕士
研究型硕士
哲学硕士
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