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邵逸夫先生诞生一百一十周年——推荐25部邵氏经典之作_百科TA说
纪念邵逸夫先生诞生一百一十周年——推荐25部邵氏经典之作
原创
阅读 42434赞 243
邵氏电影公司曾称霸香港影坛十余年,出品了数百部影片。至今,这些影片中的经典之作,仍然为影迷所津津乐道。而邵逸夫先生是邵氏电影公司最重要的掌舵人,是他成就了邵氏电影的霸业。今天是邵逸夫先生诞生一百一十周年纪念日,我特此推荐30部邵氏电影经典之作,以为纪念。

在大陆上过大学的人,很少有不知道邵逸夫的,因为太多大学有“逸夫楼”了,我的母校也有一栋“逸夫科技楼”。华人之中,也很少有没有看过TVB出品的节目的,但知道邵逸夫做电影起家,并曾经称霸华人世界的人就没有那么多。看过“邵氏出品,必属佳片”的邵氏电影的人应该不少,因为中央六台(电影频道)有播出部分邵氏老片,很多大明星如周星驰、刘德华、钟楚红等都演过邵氏电影,很多知名导演如李翰祥、杜琪峰等都给邵氏导过不少影片,但真正了解邵氏电影的人应该不多,而邵氏电影的粉丝团则属于“少数派”,豆瓣、时光网上超过1000人次评分的邵氏电影很少。

今天(1907.11.19——2017.11.19)是邵逸夫先生诞生一百一十周年纪念日。纪念邵逸夫有很多方式,可以谈论他的“娱乐王国”,可以遍数他的“善举”,甚至可以八卦他传奇的“婚恋史”,我的方式是想说说“邵氏电影”。

十多年前,邵氏电影公司将片库售予天映娱乐有限公司,之后,天映娱乐逐步修复出版了片库中的影片。据称片库有700多部影片,现如今绝大部分都已经修复出版了。我自2003年迷上邵氏电影,十余年间,收集邵氏电影将近500部,看过的也有400部左右,应该可以算得上是邵氏电影的资深影迷之一(曾在网络上发现或听说比我资深得多的骨灰粉)。出版物方面,我也收集了“邵氏光影”系列丛书(7册)(香港出版)、《邵氏电影初探》(香港出版)、《邵氏影视帝国》(台湾出版)等专书,至于相关出版物,更有十余种。去年,大陆出版了《邵氏武侠电影笔记》一书,这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探讨邵氏电影的专书,可惜的是,该书只是浮泛之作,缺乏深度。我曾经妄想自撰一本,但终觉力有不逮,放弃了。后来又想写一篇《邵氏电影笔记》,却也是迟迟没有动笔。此外,关于邵逸夫先生的传记,据我所知,目前两岸三地还没有一本令人信服之作。

邵氏电影的logo确有抄袭华纳兄弟之嫌,但无伤大雅了。而“SB”这个“SHAW BROTHER”的缩写,由于当前语境下的特殊含义,常常成为观众的笑谈。“邵氏出品,必属佳片”这个口号,李翰祥当年就拿来开涮过,在他的一部风月片中贴出了“蓝(?)氏出品,必属咸片”这个招牌,这也许算邵氏的一种自嘲精神吧。其实,平心而论,邵氏出品的电影,大多算不上“佳片”,平庸之作甚多,烂片也不少见。这个没有必要苛求,若以当前中国大陆公映的烂片比例看,邵氏当年的烂片比例还是要低一些的,而称得上佳作的比例也应是高于当前中国大陆公映的影片的——前提是,不能以今天的技术和制作水平要求几十年前的作品,也不能以今天的相对生活化的表演苛求当年脱胎于舞台的表演。严格来说,邵氏出品的电影,多半属于B级片,从制作到趣味均是如此。B级片的特点是制作不够“严谨”,口味偏重,有如川湘菜,正因其如此,偶有非凡、别致之想象,便能够有效刺激观众的“味蕾”。我眼中的许多邵氏佳片,并不是精雕细琢之作,而是在相对贫乏中找到突破之作,也就是说,很多佳作只是导演的流水线作业,并非雄心大作,却无意中成了经典。

下面的25部电影,是我看过的约400部邵氏电影中比较喜欢的部分。邵氏电影中,我喜欢的绝不仅这25部,但为了均衡起见,我不能选一个导演的作品太多,所以难免有遗珠。另外,邵氏电影公司曾在80年代中后期停产,但几年后又恢复生产,杜琪峰为邵氏执导影片主要在这一时期,如《爱的世界》(1990)、《审死官》(1992)、《赤脚小子》(1993)等,这一时期邵氏主要通过卫星公司投资电影,与停产前的片厂制作有明显差别。这里推荐的25部电影,都是邵氏片厂时代的作品,不包括其后来通过卫星公司投资的作品。

当然,这25部电影仅代表我的个人趣味。

《后门》(1959,李翰祥)评:文艺小品,韵味悠长。

《倩女幽魂》(1960,李翰祥)评:古装古典,意境佳,氛围满。

《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李翰祥)评:史上最佳黄梅调电影,没有之一。

《大军阀》(1972,李翰祥)评:民国笑谈,野史拾趣;冷面笑匠,宗师开山。

《金瓶双艳》(1974,李翰祥)评:迄今为止最佳《金瓶梅》改编电影,最佳风月片。

《倾国倾城》(1975,李翰祥)评:片场时代的史诗巨制,美工、考据一流。

《独臂刀》(1967,张彻)评:新武侠奠基之作,杨过的故事变奏版。

《报仇》(1970,张彻)评:兄弟情义,基情四射。

《十三太保》(1970,张彻)评:阳刚武侠,悲壮惨烈。

《马永贞》(1972,张彻)评:上海滩往事,对吴宇森影响深远之作(吴为该片副导演)。

《五毒》(1978,张彻)评:奇技淫巧,毒功大观。

《残缺》(1978,张彻)评:人性变态,cult味十足。

《神打》(1975,刘家良)评:茅山神打,谐趣功夫(开启谐趣功夫片的是刘家良,不是成龙或袁和平)。

《少林三十六房》(1978,刘家良)评:功夫进阶,妙趣纵横。

《十八般武艺》(1982,刘家良)评:硬桥硬马真功夫,十八般武艺齐精彩。

《爱奴》(1972,楚原)评:惊天艳作,性虐争议,华语同性电影首作。

《七十二家房客》(1973,楚原)评:粤语喜剧经典再现(1963版也是经典之作),掀起粤语电影浪潮(此前十余年香港电影以国语片为主)。

《流星蝴蝶剑》(1976,楚原)评:古龙-楚原电影经典之作,准确表现古龙小说之风格。

《三少爷的剑》(1977,楚原)评:江湖退隐,奇情武侠,美工设计、动作设计一流。

《无法无天飞车党》(1976,桂治洪)评:人性邪恶,意识先锋。

《邪》(1980,桂治洪)评:桂氏邪典,吊诡闹剧。

《大醉侠》(1966,胡金铨)评:醉功武侠,趣味盎然。

《唐朝豪放女》(1984,方令正)评:豪情万丈,放荡不羁。

《花街时代》(1985,陈安琪)评:风云变幻,花街情缘。

《打蛇》(1980,牟敦芾)评:口味奇重,B片奇观。

243
  • 原创|发布:2017-11-19 00:25:49    更新:2017-11-19 00:26:10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tashuo@baidu.com。
+ 1已赞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