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那么远——大陆学生读台湾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这么近,那么远——大陆学生读台湾

2013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这么近,那么远——大陆学生读台湾》是由北京的一名大学生通过2012年2月至7月在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交换学习后写出的书籍,现在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这本书中,85后的作者赵培锋,就像他的这本书副标题所述,用中国当代大陆学生的眼光对台湾有了深刻的理性思考。读完你会发现,半年的台湾交换交流学习,让他时时刻刻在分析所看到的宝岛的风土人情,不是对台湾的第一感觉,而是半年来各个地方各种事情经历过后的综合感受。虽说作者是交换学习,但不如说是在台游学,在台湾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实实在在的学习了一番。
中文名
《这么近,那么远——大陆学生读台湾》
作    者
赵培锋 [1]
类    别
叙事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年7月1日
定    价
18.8 元
ISBN
9787215084551 [1]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这么近那么远--大陆学生读台湾》(作者赵培锋)通过讲述作者在游学台湾期间的种种见闻,例如 :自助餐的不同形式、“机车”一词的多重意义、民间风俗“三月疯妈祖”、诚品书店的经营理念、阿里 山其实不是山等,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台湾。《这么近那么远--大陆学生读台湾》不仅可以让 读者看到两岸文化之间的差异所在,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其实两岸人民都是华夏子孙,都拥有同种同源的中华文化。 [1]
《老师让我去“自首”》;《我该怎么称呼马英九》;《偶遇马英九的学弟卓伯源》;《副县长杨仲是“大内高手”》;《“能屈能伸”的萧大哥》;《歪打正着我们见到了陈科长》;《心系天下的儒家学者许言初老师》;《三语教学“韩”老师》;《台湾的华老师姓“中华”》;《我的建国科大轮椅同学》;《“Match”不是“匹配”》……《这么近那么远--大陆学生读台湾》(作者赵培锋)通过讲述作者在游学台湾期间的种种见闻,例如:自助餐的不同形式、“机车”一词的多重意义、民间风俗“三月疯妈祖”、诚品书店的经营理念、阿里山其实不是山等,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台湾。

目录

播报
编辑
第一章 风情实录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宝岛
东海岸与西海岸的PK
建国科大的“三力”鼎天下
阿里山不是山
九把刀把彰化献给了全世界
社头有三宝:袜子、芭乐和董事长
彰化县政府是个福利院
说说垃圾的那些美
东海大学是全台环保的启蒙阵地
社会规定吃饭要“AA”
可别拿自助餐不当“干粮”
“机车”是个多义词
八卦山上的“萤火虫”
坐台铁我经常坐过站
小姐非“小姐”,槟榔妹才是真“小姐”
餐馆例假的日子
顾客亦是店小二
妈妈在我要求她系上安全带后下了我的车
我的台湾同学吃饭很挑剔
地震、台风成了台湾给我们开玩笑的工具
“三月疯妈祖”,全台不夜城
真真假假的信仰
我在台湾做义工
第二章 万象人生
我说这些台湾人
细节决定成败的台北人戴叔叔
我在赛德克部落的一天
黑虫子就是DNA检测器
公共场合的禁区
丢个东西还真难
台湾人的“嗲”会传染
烟酒不分家?错!
汽车不鸣笛
彰化人都会画地图
法没有情人有情
把妹可以,别被把
蓝绿“闹”台湾
幻想和台湾政客们的接触
老师让我去“自首”
我该怎么称呼马英九
偶遇马英九的学弟卓伯源
副县长杨仲是“大内高手”
“能屈能伸”的萧大哥
歪打正着我们见到了陈科长
心系天下的儒家学者许言初老师
三语教学“韩”老师
台湾的华老师姓“中华”
我的建国科大轮椅同学
“Match”不是“匹配”
台大学生卖小吃
台剧《天地有情》让我纠结了好多年
在诚品的舞台上演绎人生
我有一个单车环岛梦
我被“真耶稣”吓破了胆
莫那鲁道的陵墓会“显灵”
台生说“今晚有鬼”
第三章 夜思故乡
我愿做双向通行的“桥梁”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保护
陆生忆台湾
计算器帮助我们花台币
韩寒说台湾
台湾人看大陆
一个要来大陆学习的台生的困惑
花莲自行车老板赞大陆
台湾朋友给我的一封信
台湾,我想对你说
外一章 我游我学
台湾的那些吃和玩
外二章 身边琐事
附录1:台湾和大陆常用词对比
附录2:两岸历史对比
后记 [1]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赵培锋,原名赵培峰,男,河南禹州人。曾先后就读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北京联合大学,2012年在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交换学习,现为建国科技大学大陆校友会华中支会会长。 [1]

社会评价

播报
编辑
关于 [2]一书
《这么近,那么远——大陆学生读台湾》书中内容就其他地域而言,其实是以彰化县建国科技大学为核心,所以我要特别感谢培锋弟为彰化县所做的体认与宣传;正如我对每一批来建国科技大的大陆交换生的建议:成这非常难得的交换机会,好好的子台湾这说没有围墙的大学里学习吧!必定会有前所未有的收货,培锋弟的努力便是最好的凭证。
————台湾彰化县政府顾问萧建一
这是我做交换生项目这么多年看到的第一本书籍,很是欣慰。我前后去台湾交流工作十余次,书中的有些地方我还没有发现。一个青年学生能在半年时间对台湾有如此的了解,实属不易。洗完培锋能继续保持年轻人少有的用心和坚持,凭着两点足以在以后的工作立足。
————北京市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交往一处张小燕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