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称「北溪管道当然是美国炸的」,如何解读?如何看待普京接受美记者采访时的发言?

2月9日,美国记者卡尔森公布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采访视频。普京在谈及“北溪”天然气管道被袭一事时表示,美国为此次事件的幕后黑手,而美国中央情报局“缺少不在…
关注者
1,017
被浏览
2,327,461

252 个回答

北溪的被炸,实际上有一个不小的国际政治象征意义:正式宣告了欧洲是美国的殖民地。

这种事情本来不需要查,也不需要证据。

同样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几个:

胡赛打的美英军舰吧?胡赛打的以色列商船吧?为什么美国叫着要报复伊朗?

伊拉克“民兵组织”炸的美军基地吧?为什么美国叫着要报复伊朗?

ISIS声称炸的伊朗吧?为什么伊朗报复的事美国和以色列?

……

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家各自都心照不宣的事情,需要证据吗?

比如说,《狂飙》里面,蟒村的老李被推下脚手架死掉了。大家认定凶手是高启强。

有错吗?

虽然真正杀死老李的是老莫。但老李的疯儿子绑架了高启强的儿子,他有脾气吗?

还有,李有田的的儿子李宏伟被杀了。李有田把账算在高启强头上。

有错吗?

虽然动手的是高启盛,但和高启强有区别吗?


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欧洲敢认这个道理吗?

这个事情发生在2022年的9月,当时欧洲的反应是多么的“激烈”?

冯德莱恩就说:任何故意破坏活跃的欧洲能源基础设施都是不可接受的,并将遭致“最强有力的可能反应”。

冯德莱恩是个多么亲美的欧盟官员?是除了自己之外全家其他人都是美国国籍的裸官,都知道这件事情“不可接受”,就能知道这对欧洲是多么大的羞辱。

但他们敢要求美国解释一下吗?或者说敢要求往下查一查吗?

而且这种伤害的对象也是精挑细选的,是欧洲最大的“刺儿头”德国。但是在一战二战时候战斗力爆表的德国敢放一个屁吗?

甚至自己作为苦主,作为欧洲的首席话事人,敢去要求调查吗?

这就相当于缅北电诈园的一批自认为是“经理”的人,想着我们和那些被骗来的人是不一样的。我们会比她们更高级。比如说,我还可以在外面有个合伙人,开个小公司,我还能天天问问我这个小公司咋样?万一电诈园不挣钱,我还能有个退路。

有一天你听到你的公司被炸了,你的合伙人被咔嚓了。

你知道是谁干的。不就是“经理”吗?

但经理只是语重心长地拍着你的肩膀说:这个事情很不好,炸了你的公司,对谁都没有好处!

言外之意你能听出来吗?

实际上就两句话:

1、你特么到了园区了,只能一门心思跟着大家搞诈骗了,还想留退路?

2、我不点破是我干的,已经给你脸了。你还不接着?

当时布林肯怎么回应这件事的?就是说:这个事情“对各方都没有好处”!

这句话不就是园区经理拍肩膀的那句话吗?这就是给了德国这个“脸”。

德国就接着了。

这个当年不可一世要横扫宇宙的国家,怂到什么程度呢?

怂到连哈马斯、胡赛、伊朗、叙利亚这些国家组织都不如,别人当众打了自己的脸,还要眉开眼笑地说:如果没有老大,我怎么能吃这么胖?

这是真正的欧洲的悲哀。


说一个故事。

非洲大草原上,狐狸和狮子结成了同盟。每天在草原上打猎。狐狸发现了羚羊,于是和狮子商量捕猎的战术:老大,你先从正面出现,羚羊一定会朝左边跑掉。到时候我埋伏在左边,一把拿下。

狮子笑呵呵地说:我们捕猎嘛,要的是团结。就躲在他的后面,你先埋伏着,离它尽量近点。然后看我一个猛扑……

狐狸一想:老大不愧是老大。果然是胸有成竹,果然是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于是狐狸瞧瞧地靠近羚羊,埋伏下来,聚精会神地盯着羚羊的动静。

然后他听到一声大吼,然后羚羊惊慌失措地逃跑,狮子庞大的黑影从头上飞过,它被狮子按在地上咬断了喉管。

狐狸临死的时候在想:其实狐狸本身就是狮子的猎物,我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后背这么轻而易举地给它呢?

这几天在查资料的时候,涉及了殖民地的准确定义。突然发现:现在的欧洲不就是标准的殖民地吗?

殖民地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指受宗主国的经济剥削、文化入侵与政治奴役的国家和地区。

殖民地的原始含义是在荒地上移民垦殖,可做贸易前哨或军事基地。后来指一国在它所征服的地区(国家)建立的移民居留地,为宗主国获取新资源和新市场。

现代的殖民地,专指领土被侵占、丧失了主权和独立,在军事上受宗主国保护,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由宗主国统治、支配的国家或地区。

作为殖民地,大约有三个特点:

1、有宗主国的驻军。

2、为宗主国提供市场和资源。

3、政治和经济上不独立。

第一条应该比较明显。现在的欧洲有自己的防卫力量吗?正因为长期受美国的保护,所以才能够节约国防开支,在二战后取得飞速发展。但这种发展的代价就是你无力保护自己,要仰仗美国。所以俄罗斯当年想加入北约,美国死活不同意。为什么?美军驻欧洲的理由就是要保护欧洲不受俄罗斯的“侵略”,现在的“侵略者”成自己人了,那不是就没有驻军的必要了吗?更可怕的是:俄罗斯在地理上本来就属于欧洲,如果加入北约,“欧洲军”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还有美军什么事情?北约在欧洲的主导权一定是俄罗斯呀。将来的美军就在亚太、拉美、北非这些地方打打酱油,然后培养一个经济上强大,军事上能和自己叫板的欧洲吗?作为核心利益所在,美国无论如何是要加强而不是削弱在欧洲的军事存在。事实上这次俄乌冲突再次叫醒沉睡多年的北约,真的是美国国家战略的一次巨大成功。

第二条为宗主国提供资源和市场。提供市场是没问题的,尤其是现在北溪的管道被炸了,美国的天然气、石油不光成为欧洲的抢手货,而且还不断地涨价。

但欧洲给宗主国提供什么资源了?这就是我在查美元走势的时候,想起来日元的崩盘、英国养老金的崩盘、瑞信的崩盘……欧洲提供的是资源中的资源,是欧元、日元、英镑、瑞郎……是用自己的贬值换取美元的强势。这个资源可是超越了铁矿、棉纱、石油这些天然资源不知道多少倍的。当年中国作为欧美的殖民地,提供的是棉花、矿产这些资源,然后是纺织品、机械、武器这些产品的市场。现在的欧洲提供的直接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欧元、英镑这些资产,可以换全球的一切矿产、能源以及其他原材料的资源,然后又提供了天价的天然气、石油、芯片这些产品的巨大市场。

第三条可能会有争议。但事实上就是这样。

特朗普现在手里掌握着马克龙叫床的音频,他说马克龙是个“坏小子”。这些音频呢?是美国的情报部门提供给他的。

这其实只是一个简单的写照。也就是欧洲现在但凡有一点影响力的政治家,包括一国元首,实际上都在美情报部门的监控之下。一贯主张独立自主,甚至主张建立“欧洲军”的马克龙,在澳大利亚潜艇项目上被美国和澳大利亚整出“卷包会”之后,马克龙是何等的愤怒?但是和特朗普谈过话以后,又是何等的卑躬屈膝?

有人说欧洲现在是全球最民主的国家,政府和政策都是人民的。不管换谁上台,都是要先考虑国民的利益。所以翻不出天去。

正是这种所谓的“民选”政府,有一个无法克服的巨大短板——无法抑制民粹的力量。纳粹、日本的军国主义都是一小撮掌握了民粹密码的人,挑动起国内不可遏制的民粹潮流,让自己的国家走上了不归路。

所以有理智的政治家,都会想办法既保障国民正当的权利,又极力抑制民粹的苗头。从美国,到上世纪的欧洲,无一不在防范着那种非理性的游行、暴力……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在普及:纳粹是价值观的红线,正当的游行示威和罢工应该是有法律程序的,等等。

但对于欧洲证据的控制,美国现在已经拥有了三件法宝。只要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一般用其中的一件就摆平了,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大约同时用到两件就基本可以摆平,让各国政局的大方向朝着自己设定的航线前行。

这三件法宝是什么呢?

第一是对民粹情绪的定向引导。我们经常能看到,法国有一点不和谐的时候,黄马甲就上街了;英国又一点不和谐的苗头的时候,苏格兰就要独立了……这也是用一种方式在提醒这些“掌舵人”,你不是关注选票吗?如果朝着我设定的方向走,你就有选票。如果你想有自己的那一套,那你的选民会把你选下去,不用我出手。所以你谈什么大国情怀?说什么独立自主?你如果没有选票,你连谈的机会都没有。

第二是对政治人物的监控。这种监控永远只是悬挂在政客们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如果你不听话,那么你的各种隐秘的问题就会曝光:

先是执政方面。你曾经搞过一些秘密的行动,和某个盟友或者敌国的秘密通信曝光了,然后你屁滚尿流地去面对国会和民众。

然后是私德。你自己或者你儿子吸毒嫖娼,黄赌毒全沾,你的亲戚朋友贿赂干政,你的同事搞同性恋,你的下属有骇人听闻的杀人案……

第三是代理人的直接参与以及文化的渗透。比如现任欧盟委员会秘书长冯德莱恩,妥妥的裸官:丈夫和七个子女都是美国籍,只有她自己孤身一人是德国籍。像这样的人,掌舵欧盟委员会,她是要站在欧盟的立场上呢?还是美国的立场?现实和逻辑推断都能给出我们明确的答案、

关于欧洲被殖民的方式,我想起了日本当年的“大东亚共荣圈”。

这个理论是将日本、华北与伪满洲国作为“凝结不散的核心”,以东京为其中心,在其四周围绕着一群卫星国家、附属国、保护国和殖民地。会有一些属国被日本用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协定束缚手足,他们的安全受日本的“保护”,他们外交政策受日本的指挥,如泰国和越南。

这个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基本交换条件是:日本以其陆海军“保护”附庸国,换来附庸国贡献各种资源和开放市场。

这与现在美利坚合众国的“欧美共荣圈”何其相似?

刚刚看过采访全文,写个读后感吧。

先说个程序性问题,按照俄通社给出的数据,采访时长2小时7分钟,从对话全文来看一问一答衔接流畅,应该是没有大篇幅剪辑,尤其是在最后是由普京说的“我们是再谈点什么,还是到这里”来看,双方约定的采访时间可能就是两小时。

采访内容集中在了乌克兰问题上,普京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乌克兰问题的由来:

1.乌克兰-基辅是罗斯国发源地,但被拔都打破,罗斯国中心移动到莫斯科,基辅成为边疆并曾经被波兰控制和影响。波兰为了争取这块土地而给当地人灌输“你们和俄罗斯人是有点区别的”,这是乌克兰民族意识的源头。

2.几百年的时间里,由于第聂伯河西岸历经多次俄罗斯、波兰所属权的转换,当地人的民族意识形成,但所有的政治家和理论家都认为应该与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

3.苏联建立后,列宁和斯大林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建立了“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并把黑海沿岸这从未属于乌克兰,也就是俄罗斯边疆的土地划归乌克兰,这是乌克兰国家首次形成。

4.二战中,班德拉认为与希特勒合作能在德国的帮助下独立,于是充当了纳粹的打手——参加党卫军,屠杀波兰人、犹太人、俄罗斯人,并留下了纳粹思想。

5.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独立宣言》这个历史上首次独立的乌克兰国的国本:乌克兰是中立国家。

6.2014年亚努科维奇要和欧洲签关税协定,但此前乌克兰和俄罗斯有类似协议,一旦和欧洲签署就意味着俄罗斯将失去海关——由乌克兰做纽带成为欧洲的经济殖民地,俄罗斯要切断和乌克兰经济联系。但由于乌克兰和俄罗斯的经济联系比和欧洲的联系紧密、贸易量更大,于是亚努科维奇决定暂停与欧盟协议。

7.美国和欧洲支持的反对派发动政变,在反对派的施压下,亚努科维奇退缩,在德国、法国、波兰三国的保证下决定再次开始选举。但随后该协议被三国和反对派抛弃,独立广场出现流血事件,亚努科维奇逃亡。本来重新进行的选举在反对派成势的情况下,亚努科维奇也不可能赢,但欧洲、美国、反对派就是要动手。

8.反对派上台后,宣布非主体民族不受保护,停止了乌克兰东南部这些俄罗斯传统地区的养老金、社会福利并且用重炮和飞机发动战争,俄罗斯被迫保护了克里米亚并参与谈判求和平。

9.德国、法国、乌克兰、俄罗斯签署了明斯克协议,但乌克兰从未遵守甚至公开声明反对明斯克协议的所有内容,事实上就是废除了,而在这期间,英国、美国、北约分别以训练中心、再培训中心的名义在乌克兰开设军事基地,事实上2008年北约宣称对乌克兰敞开大门,真的做到了,俄罗斯感到了彻底的危险。

10.开战后俄军兵临基辅,多方在伊斯坦布尔会谈,乌克兰签署文件,承诺不在乌克兰支持纳粹,俄罗斯从基辅撤军,乌克兰撕毁协议,后来更通过法律禁止与俄罗斯谈判。俄罗斯从未拒绝谈判,但乌克兰不谈。

这是我看过的最完整,同时逻辑也最通顺的乌克兰历史和战争的脉络,尤其是此前无人提过的亚努科维奇要和欧盟签关税协定,却因为此前和俄罗斯有过类似协定而客观上会导致乌克兰做双向插头将欧盟产品海洋一般冲进俄罗斯市场的这个经济因素。这导致俄罗斯切断双方经济联系,亚努科维奇盘算后认为对俄罗斯的依赖更大一些所以暂停和欧盟谈判。而这又导致多年渴望加入欧盟的反对派的怒火,在中情局的挑唆和支持下不顾政治解决路径和政治协议发动军事政变,并由此形成路径依赖且在纳粹主义的狂热下对俄罗斯人展开种族清洗,并最终导致俄罗斯动手。

以上这个内因,我没在其他地方看过,逻辑非常通顺。当时我看新闻觉得俄罗斯以“断气”相威胁太霸道,如今看来也是不得不如此。这就好比墨西哥和美国签了自贸协议,回头墨西哥要和中国签自贸协议一样,美国说服不成就只能中断和墨西哥的自贸协议来自保,这很容易理解。

采访的其他部分也是围绕着乌克兰问题展开的,例如北约东扩、例如中俄关系、例如金砖国家、例如反导协议、例如地缘政治变迁,还夹杂着一些对叶利钦、小布什的评价,还有人工智能、遗传学的看法,此外还有类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描述,比如主张世界不要分裂成两个阵营等。

从整个采访来看,普京应该是没什么准备,克里姆林宫说他没有拿到采访提纲可能是真实的,最多也就是知道采访方向。所以尽管他的头脑很清楚、逻辑很清晰,但语言不够简练,对卡尔森的问题不得不多次重复说过的话。有些数据他记得也不够准确,如果翻译没出问题的话,他把印尼人口记成了6亿,实际上是2.7亿。

卡尔森态度比较友善,尽管也有一些钩子问题,但这大概是记者的习惯。从卡尔森的面孔来看,他多数时间保持很严肃的状态,但谈笑比较自如,尤其是在谈话中攻击性并不强,两人交谈的比较愉快。他更没有拿出美国记者那种频频打断嘉宾发言来强行灌输观点的低劣手段,整体上比较文明和尊重,大多数时间都是普京自己在长篇大论的叙述乌克兰问题,以至于繁琐到了学术论文的程度,从中可见普京对这个问题的倾诉欲望和采访的气氛良好。

从卡尔森的态度来看,他是真的把这次采访当做了美国大选的工具,普京也予以了一定配合,比如指出拜登不停止输送武器是战争持续的主要责任,如果他停止几个星期就会结束。

但又没有全部配合,比如普京分析美国在苏联解体后依然敌视俄罗斯时说:尽管他和布什、特朗普等都有很好的私人关系,但美国的决策机制是混乱的,许多受益于冷战、针对苏联的智库、机构和精英不愿意放弃他们的习惯优势,他们想要进一步肢解俄罗斯、控制这片资源后积累力量与中国决战。如果政治精英群体不改变态度,领导人的作用是有限的。

这段话其实是表明即便特朗普卷土重来,俄罗斯也不认为两国关系会有根本扭转,这种悲观定义为他在采访中关于中国的部分,不论是对中国国力的评价还是中国外交策略的夸奖都奠定了基础:中俄关系不论特朗普是否上台,都不会变。

其实如果是一个普通的美国记者采访普京,那么问题虽然肯定也会包括乌克兰,但不会比例这么大,普京这个二十多年的俄罗斯领导人有太多的话题可以挖掘,有太多他愿意说、观众也愿意听的内容,比如接班人问题、私生活问题、俄国发展问题、每年的总统记者会的有趣问题等等。

不向这些方向展开,除了普京借助卡尔森向美国公众以及世界讲述乌克兰问题的由来这个比较强烈的欲望之外,也有时间原因,更有卡尔森鲜明的共和党政治派别动机——特朗普一直宣称他上台马上就可以停止战争,战争是拜登的错误。这个注定轰动的采访传播的越广,对共和党越有利。

就写这么多,不枉我看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