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新星导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亚洲新星导

新导演扶植计划
“亚洲新星导”全名“亚洲新星导计划”,是由刘德华领衔的“映艺娱乐有限公司”发起一个计划,该计划在全亚洲范围内挑选6名年轻导演,资助他们拍摄电影。
拍摄的电影有香港林子聪的《得闲饮茶》、内地宁浩的《疯狂的石头》、马来西亚何宇恒的《太阳雨》。
中文名
亚洲新星导
全    名
亚洲新星导计划
挑选人数
6名
发起人
刘德华
已进行期数
二期
电影作品
人鱼朵朵》、《疯狂的石头》等

活动简介

播报
编辑
作为投资方的刘德华和映艺不会给这些年轻导演压力,所有风险由投资方承担。但投资方也会给导演一定的成本指引并衡量剧本的可行性,研究拍摄是否超出预算。
兼顾幕后老板和宣传大使的刘德华一心推动亚洲新星导的起步、实施到成功,赢得良好口碑和赞誉。2006年,刘德华也凭“亚洲新星导”项目获得了釜山电影节组委会颁发的“年度最有贡献电影人”(Asian flimmaker of the year)大奖。

电影作品

播报
编辑
第一期“亚洲新星导”计划的投资额约为2500万港币,由刘德华一人出资,提供给6名新锐导演。
台湾李芸婵的《人鱼朵朵
内地宁浩的《疯狂的石头
马来西亚何宇恒的《太阳雨
新加坡唐永健的《爱情故事
香港李公乐的《Over the Rainbow》
第二期
“亚洲新星导”二期计划的投入也将是2500万港币提供给6位导演,同时打算邀请一些著名导演担任影片监制。
内地刘娟的《初恋未满

关系

播报
编辑
刘德华与“亚洲新星导”
2006年8月14日“那种感觉就是被爸妈安排去相亲,进去一看里面坐的是全智贤。”刘德华这样描述他第一次看到他投资的《疯狂的石头》的感受。他在2005年3月23日启动“亚洲新星导”计划,支持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两岸三地的7位年轻导演拍摄6部华语高清电影。当时刘德华表示将拿出三部电影的片酬作为资金支持,总计1250万港元。刘德华以前支持的香港年轻导演陈果的《香港制造》大获成功,这次《疯狂的石头》出人意料的成功又捧红了导演宁浩,演员刘德华正以个人之力培养导演新人。

屡败屡战

出生于1961年的刘德华在他20岁的时候加入了香港无线电视的艺员培训班。到了1990年的电影《天若有情》,刘德华已经从颇受欢迎的电视剧演员跻身香港一线电影演员行列。转年,他创立天幕制作有限公司,拍摄多部电影。2004年,刘德华又独资成立了电影制片公司“映艺娱乐”。
近十几年,香港电影行业持续下滑。每年仅剩下60多部左右的作品。票房收入也从十多亿港元,跌到4亿港元上下,即使加上外语片,只不过8亿港元。因此,“亚洲新星导”计划被比作“冰河世纪中的一丛绿草”。香港从来不乏热门的影视歌三栖明星,但既具备这些优势,又肯卖力提携后辈的,环顾全港也只有刘德华能够做到。
长期以来,刘德华一直在用高频率接拍电影换来的片酬从事电影投资,但经营成绩却并不如他的艺德那样足以成为演艺圈的楷模。天幕电影公司制作的多是主流题材之外的文艺电影。除去公司的创业之作《九一神雕侠侣》在整个亚洲范围内大获全胜之外,之后所有电影都是血本无归。在《天与地》惨败之后,刘德华累计大致有3000万港元的亏损,并被迫将天幕公司抵偿给台湾片商蔡松林
后来,刘德华将剩余胶片支持陈果拍摄《香港制造》。结果,这部电影在1998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拿到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三项大奖。该片的良好声誉,促使刘德华有信心再度投资电影,并且在2000年引入其他股东。不过,在《给他们一个机会》票房惨淡之后,合伙人麦绍棠刘德华矛盾公开激化,最终刘德华一手创立的天幕以出局告终。
与麦绍棠的官司期间,刘德华在接受电台节目访问时,曾经心灰意冷地表示“的确对影迷和我是有打击,总之短期内,我也不会做老板开戏了,我也不会在电影中参与意见,否则就会涉及官司,所以我专心做演员”。尽管此处有限制条件,可是理想主义的刘德华根本无法停下脚步。2004年他又参与投资艺术电影《江湖》,因为剧本没有通过审查而无缘内地大银幕,只能在删节之后进入影像制品市场。
刘德华的韧性,或多或少地源于他投资电影业时的心态。“我其实没有想过投资电影可以赚大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时可能对自己很有信心,觉得一部戏亏少许不要紧,只要出来的效果好就行了。”刘德华说,“后来才知道原来自己的眼光以及方向不大正确,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在“亚洲新星导”计划中,刘德华汲取了此前的经验。为了给予新导演最大的发挥空间,投资方不会对影片的选材、演员等方面进行任何干涉。但是,“映艺娱乐”有一个要求,就是所有他们投资拍摄的影片都是剧情片,不能让观众感觉太沉闷。《疯狂的石头》是一部荒诞不经的纯娱乐电影,却处处折射出熟悉亲切的城市空间和平民生活,市场因素的巧妙选择让它成为中国大陆市场上半年最卖座的电影。

前浪拉后浪

“电影业不景气,就不做电影了吗?就是因为电影业不景气,我知道很多幕后工作人员没工开,也有很多新导演,他们没有任何机会。既然我有能力,便来试一下为大家提供一个开工就业的机会,也给一些新导演一个发挥的机会。否则可能两年、三年后,这些导演便会消失,再有才华但因为无投资,无人找他们开戏,结果要转行。”刘德华将自己比作一块“踏板”,愿意用自己累积下来的资源在行业低迷的时候逆流托起一批有实力的新人。
凭借一人的力量挽救整个电影市场,这听起来像是漫画电影中不切实际的情节。但这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由好莱坞著名男影星罗伯特·雷德福自己亲手创办的圣丹斯电影节则是前辈扶植新人的极佳案例。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他成立了圣丹斯学院。圣丹斯学院在1985年接手已有8年历史的“犹他州美国电影节”,1991年正式为它冠以圣丹斯之名。10年后它从传统的关注美国影片、每年只设剧情片和纪录片两项评奖,突然扩张成十数个奖项的“国际接轨”的电影节。
每年,无数的电影业新人带着自己的毕业作品或是业余制作的短片来这里竞争各个单元的奖金,希望从此一圆自己的电影梦。过去来到圣丹斯的不少小人物,今天已经是好莱坞体系中的生力军。1989年穷得只能在公园城的山路上步行的斯蒂芬·索德伯格如今同时担任着10部电影的制片人,成为典型的“圣丹斯神话”。
为了“亚洲新星导”计划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刘德华在此前拍摄的三部影片中自涨身价。对于那些老板来说,一两百万不是大事。但这笔钱对新导演实现自己的梦想却非常重要。“我个人的作用,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去赚钱回来,再提供机会给这些有才华的导演,让他们去发挥。也提供我的知名度出来,让大家会比较留意一下这些新朋友的作品。”刘德华说。
“电影处在这个阶段确实需要他这样的艺人挺身而出,因为全华语区的电影都在萎缩。电影业还是需要新生的力量,他这个做法很有意义。”这是导演宁浩在《疯狂的石头》取得成功之后对刘德华的感恩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