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新光金內戰》改革派推翻吳東進,拿下經營權真能翻身?|天下雜誌

一文看懂新光金內戰》改革派推翻吳東進,拿下經營權真能翻身?

6月9日新光金董事改選備受矚目,由原始三大股東之一洪家的洪士琪代表改革派,挑戰吳東進主導的經營權。新光金要重返榮耀,要解決的問題不只是家族內戰,改革之路還很漫長。

新光金-壽險-吳東亮-吳東進-洪士琪-經營權-公司治理 改革派代表人、新光金董事洪士琪。圖片來源:謝佩穎攝
    其他

新光金董事改選進入倒數,但不利公司的消息卻接二連三傳出。父親吳火獅創辦新光人壽六十週年,但吳東進在接棒第三十七年,面臨空前危機。由原始三大股東之一的洪家出面、領軍的改革派,挑戰長子經營權。

6月5日,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親自出席台北醫學大學頒給他榮譽博士典禮,他的大哥、新光金大股東吳東進也到了,在距離6月9日新光金股東會改選,倒數4天,吳東進還在盡最後努力。但對公司不利的消息卻接踵而來。

備受外資重視的國際投票顧問機構ISS報告出爐,點名支持三位獨董,改革派獲得的支持人選硬生生比公司派多一位,一般董事均未獲推薦,包括現任新光金總經理、吳東進次女吳欣儒。

ISS沒推薦現任總經理吳欣儒

Alliance Advisors亞太地區副總裁馮欣宜解釋,2019年以後,外資投票原則對於獨董在董事會席次未超過三分之一的公司,通常不支持一般董事提名,但仍會支持公司方的董事長、總經理,「這次連董總都不支持,實屬罕見。」

從目前兩派的股權掌握度來看,改革派代表人、負責這次改選操盤的洪士琪早早佈局委託書通路,對委託書收購成績,一改平日審慎含蓄的態度,直言「沒想到大家這麼支持。」粗估改革派的委託書約掌握30至35%,加上原持有的近8%股權,已掌握43%左右股權。

廣告

由於外資持有18%的新光金股權,以歷來七成投票率換算,約13、14%的股權動向,成為左右改革派能否一舉過半的關鍵。而ISS報告,無疑提高改革派勝率。

新光人壽的財務體質,也遭第三方機構認證欠佳。5月底中華信評將新光人壽的評等展望,由「穩定」改為「負向」,理由是新光人壽偏弱的獲利能力已削弱其信用實力。去年新光人壽虧損47.9億元,今年第一季仍大虧逾百億。

中華信評也直指,「新光金控大股東之間持續的經營權糾紛,......削弱新光人壽執行策略或管理風險的能力」,結果將可能導致新光金被調降評等。

曾標下國泰起家厝,如今展望「負向」

「我相信6月9日,我們推過,不管是投資大眾、社會大眾、愛新光的、新光員工, 士氣一定會起來,」洪士琪自信地告訴《天下》。

廣告

一甲子的歲月,新光曾經風光,直追龍頭國泰人壽。

60年前,吳火獅趕上人壽保險執照末班車,創立新光人壽。當年吳火獅和吳家錄以鄉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深耕農村,逐步建立起新光的壽險版圖。1986年,吳火獅因病辭世,未滿一個月,新光標下國泰蔡家的起家厝敦南金融大樓,當時報紙以半版肯定接班二代的能力。

但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讓新光金的體質大傷。一位保險學者指出,國泰和新光都在金融海嘯身受重傷,但國泰趁機轉骨,重視風控、栽培人才,反觀新光沒跟上,「現在不管研發能力、應變市場韌性,都跟不上,市場波動大的時候,(兩家)落差更明顯。」

新光人壽體質變得更弱,因為海嘯後的投資仍頻頻踩雷,包括重押宏達電套牢、投資槓桿型ETF和巴西基金均失利,為了挽救財務績效,只好賣掉信義區祖產,吳東進還心疼地說,「想到都會哭。」

廣告

一位曾跟壽險業往來的投資銀行主管透露,壽險業賺很微薄的利差,本金承受損失的空間有限,「新光股票投資沒停損,是經理人不敢提?還是提了被老闆駁回?無論哪種情形,都是公司治理失敗。」

新光金創辦人-前新光人壽董事長-吳東進-新光新光金創辦人、前新光人壽董事長吳東進。(天下資料)

金管會:吳東進插手,內控環節都失靈

金管會的裁罰書,也證實新光人壽長期績效不彰的問題癥結。

2020年吳東進遭金管會停職新光人壽董事長職務,裁罰書裡寫著,早在2014年新光人壽因股票投資缺失,金管會要求董事會檢討,當時董事會決議把吳東進移出負責投資業務的投審會;未料,吳東進逕自成立資產負債委員會,不但未經董事會同意,且由吳東進指派逾半成員,投資決策凌駕董事會,「吳君在職將妨礙新光人壽確實辦理投資業務之檢討及改善。」

廣告

金管會高階監理官直言,新光的問題就是吳東進插手,讓內控每個環節都失靈。

為何都失靈?洪士琪解釋,吳東進個性很盧,起初高階主管基於專業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吳先生會盧到你同意,長期以往專業經理人認為,既然一定要被你說服,乾脆全由吳東進決定。

對於主管機關的裁罰,新光金回應,只是大股東對於公司的關心,並無涉公司資源被大股東不合理使用的問題。

15年下來,新光人壽已大不如前,早被富邦、南山超車。去年底,新光的市佔率剩下8.1%,排名第四,中國人壽以相差不到半個百分點緊咬新光不放;而龍頭國泰的市佔率逾兩成。

市場樂觀期待,若改革派拿下過半董事會席次,吳東進的影響力將會式微。

廣告

「對股東是好事,過去吳先生經營,沒人敢說話;現在終於有人挑戰他,即使還有董事席次,至少他會有所警惕,」一名外商壽險通路主管說。

上市金控董事席次,家族談出來的?

不過,創始股東林登山家族第三代、現任新光人壽、新光銀董事林柏翰認為,新光金沒那麼糟。

林柏翰指出,自從2020年吳東進未擔任新光金、新光人壽董事長以後,「一步都未踏入壽險大樓;」新光人壽被裁罰後,也開始強化體質,「新壽去年租金收入達45億元,今年預計有50億元,旗下在北、高等地的資產都有都更、活化的計劃,不是沒做事。」

其實新光金早已是上市公司,小股東不少。但林柏翰說,新光金跟其他民營金控不同,是由各家族共同投資,董事席次更是大家長期默契協調下的結果。

如今要「去進」而後快,「真要談改革,需要用這麼激烈的手段?」一旦破壞了默契,「豈非斷了後續合併之路?」

林伯翰點出多家族企業共治法則,也點出即使改革派取得優勢,如果席次過半卻未及三分之二,重大改革還是需要公司派董事們支持。換言之,未來董事會的組成樣貌,決定改革能否落實前進。

這也代表,不論9日選舉結果為何,即使董事長換人,董事會主導權易手,未來的新光金很可能還是吳家的兄弟內戰。

吳家兄弟內戰延長賽?

一位長期協助家族集團傳承的資深會計師說,一家公司長大,光靠家族人才不夠,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專業經理人制是必然的發展。

「但股權不穩定,就沒辦法給專業經理人一個可以放心打拼的舞台,」這位會計師形容。

即使改選,新光金如果家族內戰延續,很難有好的經營管理團隊。尤其保險市場高階經理人稀缺,加上新光家臣文化、股權不穩定、公司治理聲譽不佳等因素,在在讓好手卻步。

 一位熟悉新光金的資深會計師形容,新光是日式企業文化,重視服從,老臣犯錯,老闆還是信得過;但專業經理人是客卿,剛來會禮遇,但趕走沒在客氣。

能否改革?端看選後董事長人選、董事會的組成,是否能擺脫家族內戰的格局。

其次是,壽險業的好日子不再,體質比別人差的新光,現在要轉骨更難。

新光金總經理-吳東進女兒-吳欣儒-新光金新光金總經理、吳東進次女吳欣儒(右二)。(天下資料)

大股東真正的挑戰是增資

過去10年,受惠於市場低利,壽險業從銀行吸收大量資金,資產規模翻倍,但如今利率環境反轉,保費收入急降,投資部位萎縮;加上3年後接軌新的國際監理準則,壽險業不只面臨潛在大幅增資風險,產品策略和資產負債管理都被迫重新調整。

一位在中大型保險公司擔任獨董的保險學者不諱言,目前各家壽險公司精算要增資的金額「都是天文數字,」因為金額過於龐大,各家都保密到家。

別的不說,新光金資本適足率逼近200%,今年計劃私募20億股,但ISS報告直接寫下反對二字,認為將稀釋股權,損及股東權益。改革派代表洪士琪更坦言,接下來為了符合新會計準則需要大幅增資,要大股東拿錢出來,「經營治理成這樣,大股東錢投不下去。」

根據中華信評研究,台灣壽險業還存在兩大風險。

一個是台灣債券市場規模太小,導致台灣壽險業收了台幣保費,必須到海外投資,才付得出向保戶承諾的報酬,因此壽險公司承受巨大的外匯風險;另一個風險則是利差損,國內老牌壽險公司受早期銷售的高預定利率保單拖累,保單負債成本居高不下,光靠債券債息不足以改善利差損,壽險公司被迫高度仰賴資本利得。

新光金為第一季唯一虧損金控

結果是,當新台幣升值、金融市場波動,就會衝擊壽險業獲利。新光人壽第一季虧損逾百億,連累新光金成為14家金控唯一虧損的公司。

新光人壽解釋,主要是第一季新台幣升值,導致避險成本大增,加上股債資本利得較去年減少所致。新光第一季避險後投資報酬率僅1.88%,落後國泰2.69%、富邦3.32%、台灣人壽2.65%。

佔壽險公司投資部位近一成的不動產,未來收益也愈見挑戰。

商仲顧問業高層觀察,壽險業投資不動產受投報率限制,要像以前買商辦出租,台北物件已經愈來愈少;未來壽險公司要買地自建,甚至找人營運,才能提高收益率,譬如國泰跟物流公司永聯合作、南山找微風百貨合作。

這名顧問話鋒一轉,新光人壽的不動產營運模式較同業單一,以傑仕堡商旅自營為主,萬一不成功,風險較大。

新光是否能重現風光?董事會變天是重要的一步,但也是一小步,新光重建恐怕是漫長長征。

(責任編輯:宋玟蒨)

相關熱門主題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告企劃|決戰減碳時代!2050年淨零排放,一起迎接永續新世代|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