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坳 | 香港地方大典 | Fandom
香港地方大典
Advertisement

九龍坳Kowloon Pass)是香港的一個山坳,位於九龍半島北部沙田區議會沙田區獅子山之西及畢架山之東的360米至379米高無名山峰獅子山之間。九龍坳以南為黃大仙區議會黃大仙區馬仔坑,以北則為沙田區議會沙田區顯徑。在交通尚未發達的時代,九龍坳與其東面距離約1.5公里的沙田坳,都是往來九龍沙田之間的交通要道。

九龍坳普遍被市民誤以為是畢架山獅子山之間的山坳,實際上是獅子山之西及畢架山之東的360至379米的無名山峰獅子山之間的山坳。而該無明山峰畢架山之間亦有一山坳名「鐵路坳」,但與加特坳一樣,已經是已消失的山坳名。

歷史[]

從前九龍坳是繼沙田坳,來往沙田及九龍的重要通道。

軍事座標[]

九龍坳有一狀似塔形的小石柱,是從前的軍事座標。它有著與其他座標不同的外形和標記,是整段麥理浩徑第五段中獨一無二的。大部分位於麥理浩徑第五段的軍事設施都是於1930年代後期英軍興建醉酒灣防線時所建築,但九龍坳的軍事座標則大概早於二十世紀初已豎立,較其他軍事設施早近三十年。

關於九龍坳軍事座標的現存資料不多,只知道它是英國陸軍部與1898年租借新界後為增強防禦,在九龍北部一些地區如獅子山一帶劃作軍事地段,繼而豎立石柱以表明之。石柱一面刻上「WD」,表示「War Department」,即陸軍部。整個石柱以花崗岩製造,有別於一般於三十年代以石屎建造的標石。

建築[]

  • 1967年11月14日,獅子山隧道在此山坳下旁邊通車,並成為HK Route1的一部分。
  • 1978年1月18日,HK Route1獅子山隧道第二管道通車。
  • 1997年,漁護署將九龍坳一座避雨亭改建成香港回歸紀念亭,以紀念香港主權移交,亭上有時任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的題字。

此外,於香港回歸紀念亭右邊100米還有「風雨亭」。

山徑[]

該處為一個山徑的交匯處,可連接獅紅古道、乾隆古道、回歸徑及麥理浩徑第5段,分別通往畢架山引水道近HK Route1獅子山隧道、筆架山引水道近紅梅谷路[1]馬仔坑筆架山加特坳

彌猴[]

由於住在金山一帶的一些彌猴已移居至九龍群山一帶,因此回歸徑一帶山坡已有大量彌猴居住,九龍坳亦成為他們來往不同地區的交匯處。

圖集[]

Gallery
圖庫

註釋及參考資料[]

  1. 畢架山引水道旁為衛奕信徑第5段,亦名九龍山健身徑。
沙田區議會沙田區(大部分範圍屬沙田新市鎮
沙田大圍 沙田頭新田圍)、新田隔田南滘)、地龍口香粉寮銅鑼灣顯徑徑口上徑口下徑口)、顯田白石)、田心積存圍大圍新村新翠美田美林富山白田紅梅谷荔枝園道風山友愛村新田村殼寮
沙田 田寮市中心瀝源禾輋上禾輋下禾輋排頭排頭坑
沙田火炭 拔子窩蚊坑工業區松頭下)、落路下馬場黃竹洋石榴洞坳背灣牛湖托山尾禾上墩河瀝背搖斗坪
沙田河東沙田圍 灰窰下謝屋村圓洲下沙角
沙田河東圓洲角 第一城多石插桅杆工業區
沙田河東小瀝源 牛皮沙插桅杆小瀝源村東約北約南約)、工業區馬麗口坑廣源花心坑大藍寮南山黃泥頭石古壟大輋
沙田河東石門 大石鼓石門工商業區
沙田河東其他地方 曾大屋作壆坑水泉澳亞公角沙田頭新田圍
馬鞍山新市鎮 馬鞍台市中心大水坑馬鞍西烏溪沙白石烏龜沙咀)、落禾沙大樹下長庚渡頭)、樟木頭
九肚山 麗坪路九肚山馬尿九肚稔凹坑口長瀝尾
沙田海以西 馬料水赤泥坪四條柱白石角科學園
其他地方 蝌蚪坪黃竹山走私坳芙蓉泌鹿巢坳昂平觀音山草堆下茂草岩茅坪石壟仔老鼠田基維爾城門峽下城門梅子林馬鞍山村六合村石梨貝崗背皇冠角大老脊
山坳 大老坳九龍坳女婆坳針草坳針山坳吊草岩打瀉油坳鐵路坳加特坳大埔道坳茅坪坳
山峰 獅子山慈雲山東洋山雞胸山東山畢架山大老山貓仔山水泉澳九肚山女婆山饅頭墩牛坳山尖尾峰黃牛山水牛山石芽山草山針山孖指徑沙田嶺金山尖山琵琶山芙蓉別馬鞍山牛押山吊手岩鹿巢山大金鐘多石頂圓洲角山秦石山昂堂山牛皮沙頂崗背頂
香港已命名山坳(此列表列出107個現仍存在的)
899至800
(米,1個)
鳳凰門(881-899)
799至700
(米,1個)
四方山坳(729)
699至600
(米,1個)
雙東坳(625)
599至500
(米,3個)
馬鞍坳(540)、電訊坳(520-539)、東山電架(501-519)
499至400
(米,5個)
荃錦坳(481-499)、大老坳(466)、打瀉油坳(461-479)、黃嶺坳(421-439)、吊草岩(400)
399至300
(米,14個)
山頂(381-399)、針草坳(381-399)、鉛礦坳(381-399)、分水坳(385)、石芽背(361-379)、白石坳(361-379)、針山坳(361-379)、大坳(361-379)、伯公坳 (大嶼山)(333)、大風坳 (東區)(321-339)、大風坳 (大嶼山)(321-339)、九龍坳(316)、茅坪坳(301-319)、平頂坳(301-319)
299至200
(米,14個)
長連山坳(291)、沙田坳(281-299)、馬己仙峽(281-299)、中峽(280)、橫嶺坳(261-279)、女婆坳(259)、伯公坳 (西貢區)(244)、灣仔峽(241-259)、大潭峽(241-259)、壁屋(221-239)、黃泥涌峽(201-219)、禾徑山坳(201-219)、頂罌山坳(201-219)、水牛坳(200)
199至100
(米,45個)
望渡坳(183)、爐峰坳(181-199)、牛路坳(181-199)、觀音徑(181-199)、良田坳(181-199)、榕北坳(181-199)、茶寮坳(181-199)、分水凹(181-199)、馬塘坳(181-199)、三白坳(176)、二白坳(172)、蝻蛇坳(168)、吹風坳(161-179)、伯公坳 (北區)(161-179)、尖光峒坳(161-179)、紅石門坳(161-179)、四白坳(159)、桔仔山坳(157)、大浪坳(153)、石坑坳(152)、調景嶺坳(147)、南山 (大嶼山)(141-159)、馬游塘(141-159)、東龍二坳(141-159)、西白虎坳(141-159)、北潭凹(141-159)、小滘坳(141-159)、大王爺坳(141-159)、大埔仔坳(141-159)、牛門坳(141-159)、牛潭坳(141-159)、十塱坳(140)、大埔道坳(140)、伯公坳 (屯門區)(140)、蛇石坳(125)、淺水灣坳(121-139)、東白虎坳(121-139)、竹山坳(121-139)、禾上坳(121-139)、企山坳(121-139)、降下坳(114)、沙灣坳(111-119)、大風坳 (南區)(101-119)、大坳門(101-119)、鎖羅盆坳(101-119)
99或以下
(米,23個)
萬宜坳(98)、吹筒坳(88)、橫排(81-99)、柴灣坳(81-99)、馬鞍崗坳(81-99)、響鐘坳(63)、大廟坳(62)、北角 (南丫島山坳)(61-79)、水浪窩(61-79)、流水響(61-79)、麒麟山坳(49)、根頭坳(41-59)、田下坳(41-59)、山尾坳(41-59)、模達新村(38)、東風坳(35.7)、禾坑坳(28)、雙孖鯉魚(28)、滘仔(21-39)、榕樹凹(21-39)、亞公坳(21-39)、石涌凹(20)、白石凹(1-19)
山坳合稱 雙坳小雙坳三白虎坳
已消失的山坳及山峽 菠蘿坳風門坳
已消失的山坳及山峽
(米,4個)
加特坳(361-379)、鐵路坳(321-339)、大窩 (葵青區)(101-119)、掘斷龍 (灣仔區)(1-19)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