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維護香港獨特性 投資移民招富人 - 20231228 - 社評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社評

社評:維護香港獨特性 投資移民招富人

【明報社評】香港樓股皆疲,政府早前公布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下稱新計劃),向區內富裕人士招手,部分業界人士憧憬,可以提振本港股市及房地產市道,然而當前香港所需要的,可不止是吸引資金和充實人口,更要推動經濟升級轉型,新計劃規定申請者須將部分資金投資於創科等重點行業,屬於合適做法;房地產投資限於非住宅物業,也屬保障本地民生之舉。新計劃以3000萬元為入場門檻,附帶條件也不算嚴苛,相信可以吸引一些「海歸」人士,以及與內地有生意往來的東南亞商人申請,當然,特區政府亦要致力維護香港多元開放,讓區內富裕人士樂意以港為家。

吸引海歸東南亞富人

引導資金助創科發展

2003年10月,特區政府曾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門檻初為650萬元,之後上調至1000萬元,有關計劃實施12年,2015年1月叫停,合共批出約3.5萬宗申請。事隔差不多9年,政府決定再推投資移民計劃,最快明年中推出,除了申請門檻提高,方案具體設計與目標對象,也跟原計劃有一些分別。

有別於舊計劃原先以吸引內地富豪為主,新計劃主要對象是外國人(例如東南亞富人),以及已取得外國永久居民身分的中國籍人士。投資移民來港門檻為3000萬元,當中最少2700萬港元須投資於金融資產又或工商廈一類「非住宅房地產」,另外也要向政府成立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所訂投資組合,投資至少300萬元,支持本港創科等重點行業。置業方面,申請人不能以購買住宅作為達至投資門檻的手段,但政府為吸引外來人才而實施的買家印花稅「先免後徵」安排,同樣適用於投資移民身上。申請人投資移民獲批後,可在港逗留兩年,期滿後可申請延期,住滿7年即可申請成為香港永久居民;若不在港常住,但符合財務要求不少於7年,亦可申請在港「無條件限制」逗留,並自由處置其投資資產。

今年港股表現疲弱,恒指拾級而下,成交量顯著萎縮;樓市方面,昨天差估署最新數字顯示,樓價連跌7個月,上月私樓售價指數跌至近7年新低,今年首11個月,樓價累跌近5.6%。重開投資移民大門,若能汲取往昔經驗趨利避害,可以為市場注入更多活水。住宅房地產事關民生,不適合直接開放外來投資,大多數地方的投資移民計劃,也不包括投資住宅物業。廿年前特區政府推出投資移民計劃,容許以買樓作為投資,實際效果是助長樓市炒風,當局後來亦要提出修訂,2010年底起,內地人不能再藉買樓移居香港。現在特區政府重推投資移民計劃,當然要避免重蹈覆轍。採取買家印花稅「先免後徵」的做法,其實已照顧了投資移民的置業需要,對於提振本地豪宅市道和樓市整體氣氛,相信也有一定幫助。

當然,新計劃能夠吸引多少資金,關鍵仍得看有多少人申請。放眼世界,很多國家都有投資移民計劃。3000萬港元的申請門檻,在區內其實不算特別高。舉例說,新加坡的投資移民計劃,以1000萬坡幣為門檻,相當於要投資5000萬至6000萬港元。澳洲和日本等地的投資移民門檻,金額要求雖低於香港,但值得留意的是,日本投資移民計劃,還有懂日文及營商經驗等方面的要求,隨時難倒不少人;澳洲在爭取東南亞投資移民方面,雖有地理和門檻金額上的優勢,但對不少東南亞華人而言,能夠在以華人為主的社會生活,還是格外有親切感,起碼不用擔心種族歧視。特區政府今次推出的投資移民計劃,對這類人士應有一定吸引力。

本港奉行簡單稅制,投資產品多元化,加上資金自由流動,以及政局回復穩定,凡此種種,都是有利吸引投資移民的因素;另外,新計劃並無要求投資實業,而是以股票等金融產品為主,套現相對容易,對於有意投資移民者,相信亦有「加分」作用。對香港而言,新計劃其中一個可取之處,是加入了引導部分資金流向創科等重點行業的元素,至於可以起到多大支持作用,還看新設立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能否慧眼識新星,選擇合適投資對象,確保投資管理妥當,具體操作細節制定得好不好,將有決定性的影響,一切有待公司日後再作公布。

致力維護獨特性

香港仍有吸引力

中美角力激烈,為本港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巨大挑戰,地緣政治風險,確有可能影響投資移民來港意欲,惟不可不提是中美關係因素,同樣驅使很多在美發展的華商和專業人士,寧願當「海歸」,而香港正是他們一個移居的選擇;另外,中國與東南亞經濟扣連日益緊密,很多東南亞商人與內地有生意往來,投資移民香港也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倘若香港沒有一國兩制,就不可能有這樣的吸引力。財庫局長許正宇表示,舊投資移民計劃下,平均每年約有4000人申請,若以新計劃3000萬元投資額計算,一年可為本港帶來1200億元新資金。有關估算會否太樂觀,現在言之尚早,當局若想吸引更多投資移民,最重要是讓他們看到來港生活的好處。香港的獨特性,不僅在於國際化、重法治,更在於社會多元開放。當局需要多讓外界看到,新時期的香港,仍是一個兼收並蓄和包容的城市。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上 / 下一篇新聞